摘 要:在历史科的学习中,由于时间的久远,以及事件的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学生很难梳理清楚不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因此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框架显得非常重要。在实践中发展,整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课运用好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也更好地构建好学科内容的框架。因此本文重在探究思维导图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构建、运用方式以及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运用
一、 如何建立历史学科的思维导图
我们很多同学通过读课本的方式来梳理关系,但是遗忘得非常快,并且也很难构架起他们之间的联系。因此,边读书边建立思维导图显得非常重要。必修二第八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课,要求掌握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段时间的经济情况,时间跨度为27年。时间跨度长。每一个时期国家的发展措施又有所不同,因此其发展情况也会不一样。为了让同学们首先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首先,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先通读课文,建立一个简单的联系本课大事件的思维导图。
在课堂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详细地把本课的所有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求学生建立最详细的思维导图,从而将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忆并理解。因此,有同学们做出了以下的思维导图。
学生通过这一个详细地思维导图,既能够建立了大的结构和框架,又能够识记和大阶段中的小的事件,并且能够了解不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学生本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完新课后,为了让同学们对本课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要求同学们再以新的方式建立思维导图,有利于理解相关的知识。如,有些同学以图表的方式做最后的呈現。
同学们通过图表的方式,虽然简单,但是把本课最重要的几个事件以及事件进行了再一次的复习,并且这些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通过这一个表格,学生记住了本课最重要的五个事件,并且理解了他们所处的阶段的意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知识框架的构建。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既能够在课前预习中对本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在课堂学习中一边学习一边构架自己的知识框架,在课后还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回忆和新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和理解这一课的内容和思想。
二、 历史学科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第一,学生可以在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很多老师的探讨,为了有效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有的老师建议学生运用做题法来进行预习,有的采用通读课本的方法来预习。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还没学习本课的内容,还不理解相关的知识是很难做出题目的,当然这一方法对一些基础很好,并且有超前学习力的学习有效。因此采用思维导图,学生通读了课本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了思维导图,说明他们是有所思考的,同时也对课文的知识进行了联系和运动。
第二,学生可以在课堂过程中建立思维导图。我们老师上课过程中有很强的逻辑,但是同学们听课却没有能够按照老师的框架将内容进行构建起来,因此在老师对详细内容进行展开式讲解的时候,学生还必须把内容收回来,在学习详细知识的时候构建起框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如在讲授第八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课的时候,由于内容多,并且时间跨度长,本课往往分为两个课时。如果不及时构建课堂的思维导图,学生到第二课时的时候已经不记得本课学习内容与第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之间有何关系。因此,将课堂的思维导图建立起来,显得非常重要。
第三,学生可以在课后复习中建立思维导图,并且这一次建立思维导图是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基础上建立的。这既是对学生识记课本内容的一个考查,也是对学生对本课是否有新的理解和看法的一个考查。通过复习思维导图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框架。有的学生甚至能够联系其前后单元的内容进行构建思维导图,这对学生的时空观念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学生可以在考试前建立思维导图。我们很多同学遇到的难题是,复习时间短,背不完书。对学生而言,即使复习时间再多,也很难把课本字句完全背下来。因此,考试前建立考试内容的思维导图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既能够通读了考试的范围,又能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还可以把考试范围的内容进行联系,一举多得,是考试复习前的一个好的方法。
在历史科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究,找到了一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够适用于学生的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以及考试前的复习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情境·对话·理解——历史人物年表在思想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作者简介:
陈广云,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