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课堂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必将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虽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我们国家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广大一线教师教知识的教学观根深蒂固,课堂教学只要学生理解知识点,会解题就达到了目标。不去也不愿意思考如何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有效地课堂教学实践始终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明确每个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即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发展什么具体的学科素养?通过怎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研究探索出学科素养在各知识点中的生长点。即学生通过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可以经历或发展哪个(或哪些)学科素养,更多地思考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
为此,我们尝试一种以“思维活力”为终极目标的活力课堂模式,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 活力课堂的意义
(一) 活力课堂应该是目标明确、多元的课堂
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教学目标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步骤。课堂要干什么,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才能严格按照目标去落实和实施,也才能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 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高效的人本课堂
有效教学的指标有: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②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③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④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⑤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⑥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 活力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的课堂(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理解的自主探究的课堂,应该是重视学生主体、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课堂,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成,又要重视基本思想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本思想包括抽象、推理、模型,还有与具体内容紧密结合的具体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在数学思想之下统领的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基本的数学操作经验;基本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
(四) 活力课堂应该是合作分享的课堂
合作,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合作”不等于小组讨论。课堂上,“小组讨论”成为调节时间的一个重要武器。当时间充足的时候,就让学生“讨论讨论”,当时间紧张的时候,无论学生的问题讨论到什么程度,都要跟着老师的教学要求停止,这样的所谓“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五) 活力课堂应该是智慧生成的课堂
传统课堂获得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塑造知识人”而不是“智慧人”的教育。
二、 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 活力课前,细雕精研
1. 教师的率先学习
作为教师要通览整套教材,明晰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核心概念;作为教师要研究单元教材,知道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地位,编排意图;作为教师要专研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编写层次,吃透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一道练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分析并明确本节内容所承载的“基本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训练点。“课堂教学要努力挖掘这节课知识点所承载的数学思想或数学素养,要坚持一课一思想(素养)的培养目标。”
2. 学生的率先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一方面要推荐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简单有趣的数学发展史等读物让学生阅读,另一方面要结合将要学习的新知做一些前期准备,如长方体、正方体学习时的学具的制作,如百分数认识时生活中百分数的收集,如对一些数学结论的猜想……
(二) 活力课中,思维灵动
课堂教学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主”的原则;坚持落实一课一思想的培养目标。(教师率先学习中已提过)
1. 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巩固拓展延伸问题
2. 各环节的关键点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要求设计。可以是一种生活情境,可以是一种虚拟情境;可以是知识点的回顾,可以是情绪的激发;当然也可以直奔主题,观察提问。
(2)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这一环节应在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合适的方法探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足学生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不要急于交流或小结。当然学生思考时教师要适时在关键点进行点拨或激励,甚至是有意的误导等。目的只有一个:学生深入的思考。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静心倾听,思维碰撞。切记教师是引导者不是仲裁者。
(4)巩固拓展延伸问题
这一环节要充分挖掘课本练习的意图,发挥它的作用,不要简单地巩固知识。要在思路方法上加以渗透指导。
(三) 活力课后,巩固延伸
我们要细心体会并践行这一思想:课堂学习的结束,是又一个新问题的开始。在结合学校活力作业本对学生进行课前前测,课中反馈,课后巩固的基础上,我们要力求引领学生产生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具有乐于去寻求解决的途径方法的良好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罗海宁.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实有效性探析[J].考试周刊,2018(21).
作者简介:
柴吉文,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市杏花岭区新道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