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江琳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认知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意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当前教师教的十分辛苦,学生经常遇到学习瓶颈,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下降。要想高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必须要灵活使用信息教学技术,以此来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一、积极创设信息情境
在创设教育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保证信息资源密切贴合数学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是由生活衍生出来的,是以生活问题为主要教育素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想法,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现阶段热门话题为引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摆正自己的教育姿态,精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通过有效创设信息化技术,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或者是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或者是插进一些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提出学习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吗?车轴需要安装在哪一个位置?”此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适时使用动画展示:画面中是一个装置四个椭圆形车轮的卡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忽高忽低地爬行,从司机的面部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很难受,借助形象的画面学生理解了汽车轮胎为什么要装置成圆形。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都是圆形但是车轴位置不同的对比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车轴的标准位置,以此来切实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切实丰富课程教育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也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共享学习资源。此类辅助教育资源可以是文字、视频,也可以是图片或者动画。具体形象的课程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为便捷有效,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商店开业利用Flash制定一个简易的动画,使教材中的人物可以开口讲话,将一些彩色的旗帜、色彩艳丽的花篮、形式各异的灯笼等,使用鼠标单击目标使其一闪一闪地引人注意,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教师要把握时机进行询问:“同学们,你从画面中发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花篮、旗帜、灯笼时教师需要追问:“那么花篮、旗帜、灯笼的摆放是很随意的吗?”学生大声地回答:“不是。”然后教师单击图像帮助学生找出物品摆放的内在规律。这样一来可以切实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信息技术合理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作为通往成功的钥匙,数学思想、解题方法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思想、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提升学生数学涵养具有诸多帮助。以转化法为例,其作为数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可以将教材中一切抽象的知识转换成为形象具体的知识,有效降低问题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划分学习主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教育成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深刻解析“转化法”的内涵。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上册“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如下活动:要求学生将圆平均分成4等份、8等份的扇形,紧接着将其拼接成圆形。按照学习兴趣划分学习小组,在拼接过程中部分小组将圆形接成了平行四边行,与预期教育目标差很多。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观看结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十分显著。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圆形的分割,然后自主拼接图形,提供观察图形得知,平均分份越多,拼接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由此得出结论圆可转化成长方形。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不论是教育政策还是教育环境都是外部因素,教师需要完成好自我教育工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材内容,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荣花.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50-51.
[2]袁生龙.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145.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