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华
摘 要: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的出现给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点的教学,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图形的空间变化与形状,从而变抽象化知识为直观化知识,对小学生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就信息技术与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整合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在运用此类教学模式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与空间想象能力尚处于形成阶段,不仅难以高效理解相应知识,甚至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为此,必须借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空间与图形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发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前期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此类数学知识,容易产生探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打好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特点,教师在对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图形和公式在荧幕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接触到空间与图形知识点的运用形式与表达形式,从而有效地理解其知识结构,清晰直观地构建空间概念。此处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PPT在荧幕上进行空间与图形的图案导入,借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过渡到“我爱学”,从而提高空间与图形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运用演示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对不同立体图形的想象中较为困难。为了能够有效地推进空间与图形教学质量,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以优化并提高,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空间与图形进行还原,从抽象空间想象中转移到荧幕上,并借用3Dmax等软件对图形进行多角度的旋转,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像观摩中培养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数堆砌图形中正方体的数目”时,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不强,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理论法”和“模型法”两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理论法即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相应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在黑板上运用二维的正方体图像进行讲解,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与提高。而“模型法”相比较“理论法”而言,将抽象的概念进行视觉上多角度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提升对图形与形状的空间想象分析,具有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对部分空间想象能力不完善的学生而言,仍然一知半解。在此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空间图形进行还原,通过建模技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便能够直观地产生空间性视觉感。最后,教师可将图形分解,通过横纵的切割与分层对其进行排列,学生便能容易地数出正方形的数量。
三、信息技术与分组分层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为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探究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层,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特点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进行讨论学习,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梯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在计算机教室对相应的图形进行分割操作,将两个梯形进行切割并通过重组的方式将其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最后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自由切割拼凑,在图形的切割和拼接过程中,5个同学便会集思广益,通过密切的探讨与讨论进行总结分析,最终得出梯形面积的推导公式。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不仅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锻炼,更能让学生在相互配合与交流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长期如此,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仅能够得到强化,更能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中感受到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现代教育提供了创新可能,对教改和教育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入已势在必行。为此,教师需要切实重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并借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技巧:“空间与图形”教学案例[J].学周刊,2016,2(25):182-183.
[2]方燕.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學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J].学周刊,2015,11(11):167.
[3]张之福.信息技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成果[J].科技视界,2013,8(6):135.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