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
《正面管教》——基于阿德勒和德克雷斯创建的个体心理学,由美国教育学博士簡·尼尔森(Jane Nelsen)和心理学硕士、社会活动家和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 琳·洛特(Lynn Lott)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出的一套教养模式,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接触正面管教的相关内容后,立即购买了全套的正面管教书籍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并参加了相关的课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了解,越来越喜欢这种正能量的管教方法,也希望能够把正面管教式育儿推广到学前和中小学的家庭教育中去。
这本书不管是对于已为人母的我还是致力于家庭教育的我,触动颇深。对于那些还没有做好足够准备去教育孩子的父母们?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亲子关系的父母们?对于一直思考何如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能让孩子更加自信的父母们?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们能够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父母们?真的给予了我太多的启发。
《正面管教A-Z》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和老师管教学生的实例,让我开始反思身边咨询个案的父母们的方式,我们经常因为孩子重复犯错而生气,因为他们好像对于我们说了一百遍的话仍然充耳不闻,因为他们无端的哭闹任性而心生厌烦,并一度让这些父母们认为我们对于学前的孩子是否已经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不断的反省父母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孩子之所以经常犯重复性的错误,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对他更多的是指责和说教,经常性的在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去道歉或者一味的嚎啕大哭,而不是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了解后果,所以在我们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愤怒,他们觉得父母已经不爱他们了,哪还会再去考虑刚才发生的事情到底出现了什么错误?
我们会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在我们特别忙的时候来让我们陪他们玩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我们一直认为这是他们在无理取闹,故意捣乱影响我们的工作,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们对他们的关注。而他们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时间来获取父母对他的关注。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引言里的一句话“关键是大人要首先改变自己”。往往父母们总是喜欢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各种的抱怨,但是我们从来不会认识到其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记录片《镜子》,真的让我看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都是大人“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育孩子而言,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观察自己的行为,首先改变的就是自己。因为你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有的时候就是在你无言的行为中被你影响了。所以我们当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埋怨指责孩子,不要总是被表面的行为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面管教呢?书中归纳了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作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我们要重新认识到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而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犯了错误就要羞愧就要接受别人的指责,并且在家庭教育中也无意识的把这种错误的观念传达给了孩子,我们是不完美的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要把错误转变成学习的好时机,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从而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是我们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是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过程。使我们能够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中迈出正确的一步。相信我们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式育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