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明
摘 要: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可见对于任何事情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精彩的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确保一节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导语;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把导语设计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准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几种设计课堂导语的方法,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直接导入新课
所谓直接导入新课就是一开课教师就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介绍给同学们,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看谁发现得多。这样简单的设计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同时一句看谁发现得多激起了学生心中的好胜欲望,相信在这样导语的激励下,学生一定是认真、积极地投入到研究学习中,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二、复旧引新导入新课
所谓复旧引新导入新课,很明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复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衔接,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教学当中。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辨认方向”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请全体学生直立面向黑板站好,说一说,前面是什么方向,学生很快答到是西面,那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当学生回答完后,我说:”那你们知道吗,除了这四个方向,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四个方向,他们叫什么,又在什么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这样的设计一下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学习其他的四个方向,这时我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下其他四个方向辨认的方法,学生便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通过练习来看,掌握得很好。全班同学全部都掌握了。
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所谓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就是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为生活所服务。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一数”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一个月工资有多少元钱吗?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马上活跃起来了,知道的学生高高地把手举起来,还自豪地到处张望,而不知道的学生则不声不语到处张望。我让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有的说是两千八百,有的说是三千,然后说:”你们只知道是多少,那么这个数应该怎么写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还会遇到比这个更大的数,怎么读,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一下子有了学习愿望,原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作用这么大。学习兴趣也就高了,学习起来效果也就更好了。
四、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教学导入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师经过精心设计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内容中,而且一般情况下,情境是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是一个完整的情境运用。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图形王国今天要召开一个联欢会,看它们都请来了谁参加联欢会,然后在荧幕上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说:“国王要给他们分类就座,谁能想办法帮国王分一分。”学生一听马上开动脑筋帮着出主意,课堂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在后面的每个环节的引入都是以图形国王的联欢会为基础引入,体现了情境教学的完整性。
五、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这一方法是指在开课伊始就直接对学生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快速地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派车”一课时,我这样设计的,本周老师想和一些老朋友去大连玩,我们一共有25个人,决定要打车去,可是现在有两种车,一种是面包车,可以坐8人,一种是小轿车可以坐3人,我们怎么打车比较合理呢,想请你们帮想个方案,可以吗?学生一听老师要让自己帮忙了,当然是十分乐意了,便马上研究起来怎么打车更合理,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
六、猜谜语引入新课
猜谜语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个活动,所以在有些课堂导语设计中我就以猜谜语为前提,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先出示钟表的谜面让学生猜是什么生活用品,再让学生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了解什么,这样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好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当然数学课堂的导语还有很多,要做到灵活运用,设计出适合本节课的导语,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学法,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导语来。开课伊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他们的思维,为他们学习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易玲.淺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2).
[2]金梅.学案导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