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秀慧
摘 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素养,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好品德基础。“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措施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小学品德与生活;应用
培养学生的品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与现实生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学必须建立在实际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与生活进行良好的对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应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实现这一目的。
一、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中有良好的效果。在课堂上,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难以长时间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保持兴趣,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和问题,学生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也不能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认知方式,更不能为生活提供帮助。“体验式”教学法以生活实例为教学基础,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亲身体验,强化学生的道德思想和道德意识,并且将良好的道德意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帮助学生建立更独立完整的人格和端正的三观。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在情境中传播品德思想
品德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难以通过直观的手段让学生看到这种知识的真实形态,只能通过其表象来理解。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也不丰富,难以自行将品德知识转化为认知思维和实际行动。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创设一个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道德思想,进一步形成道德行为。例如,在学习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相关的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自己制作的教具等表现一副毫无生机的地球画面,水域干涸、动物植物都奄奄一息、濒临死亡,并表明这就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造成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这种方式比口头教育要有效。在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教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的环保手段,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查学生的应用效果,让学生在班级交流,并对能坚持环保做法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积极性,有效鼓励学生自觉加入环保的行列。
2.在评价中培养品德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丰富,对很多事情没有直接体验和感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从间接经验中感悟知识。在当今时代,新闻的传播平台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新闻事件来丰富学生的品德意识。例如,在学习助人为乐方面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网络上近期出现的一些助人为乐的新闻,如过路的行人主动营救落水者,或见义勇为等事件,让学生在详细了解事件过程的情况下,对助人为乐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其思想和行为中的正确以及不正确的因素,培养学生对助人为乐行为的全面认识,强化学生的积极思想,并教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如不会游泳的人是否应该救落水的人等,让学生通过讨论与分析,形成正确、积极的思想认知。
3.在实践中形成品德行为
课堂教学能培养的只是学生的品德思想,对于品德行为的形成帮助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监督学生將品德思想转化成品德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这要求教学要摆脱教室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或者养老院、孤儿院等场所,让学生与不同群体中的人相处,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扶老人过马路;给老人唱歌、跳舞、讲故事,缓解老人的忧郁情绪;陪孤儿院的孩子一起玩,帮他们整理衣柜和床铺等。这些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关爱孤儿和孤寡老人等特殊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并付出实际行动,帮助这类人群更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在小学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也不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将品德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思想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提供有力的道德保障。
参考文献:
[1]施丹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才智,2015.
[2]于慧颖.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如何回归生活[J].学周刊,2016.
编辑 李烨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