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而技术创新作为经济转型的一种重要驱动力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给予支持。府补助作为其中的一种鼓励手段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政府补助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期完善政府补助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政府补助 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一、引言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政府从各方面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其发展,以期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1988年我国原国家科委在制定实施“火炬计划”中,将原来的“高技术产业”扩展为包括“高技术、新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由此延伸出来。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颁布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并规定重点支持以下领域: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八大类,并且给予政策上面的优惠。
政府在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往往采取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政府补助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针对性的促进作用。政府补助西方理论界的最早研究起源于庇古的《福利經济学》,庇古认为,尽管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但仍遇到一些问题,无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补助作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政府补助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比较晚,从整体上看研究较为零散,缺乏鲜明明确的研究模式,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因此,对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从近几年的文献研究内容来看,政府补贴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丰富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拓展了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具有一定贡献。
(一)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1.政府补助的杠杆效应。Czarnitzki(2007)等人通过对芬兰和德国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政府的激励政策对芬兰国家的企业存在促进作用,而对德国企业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学者赵建兵(2016)从融资约束角度出发,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助有利于缓解潜在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想银行等社会投资者传递效应信号,从而获得信用贷款,能够强有力地促进企业创新。李新功(2016)研究发现金融信贷能够增强政府研发资助效果,政府直接研发资助和间接研发资助均能促进技术创新,但效果不同。
2.政府补助的挤出效应。Tommy(2009)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了分类,认为研发活动可划分为“远离市场”和“接近市场”两种活动,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远离市场”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接近市场”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出效应。Wallsten(2000)、Busom(2000)、Gorg&Strobl(2007)通过对不同国家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均支持挤出效应假说。吕永琴(2011)通过实证检验,政府研发补助对当年、次年的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还有学者从企业研发投入意愿来进行研究,发现政府科技经费增加的当期表现为“杠杆效应”,滞后两期均表现为“挤出效应”,进一步从生命周期角度来进行研究,政府科技经费的引导效应,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杠杆效应”,而对于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来说研发投入具有“挤出效应”(周海涛等,2016)。
3.政府补助的替代效应。Wallsten(2000)等运用美国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对研发投入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Link将企业研发活动分为三大阶段即:研发活动的基础研究阶段、研发活动的应用研究阶段和研发活动的试验发展阶段,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基础研究阶段起到了替代效应,对试验发展阶段产生互补效应,而企业在应用研发阶段研发投入并没有呈现显著关系。国内学者魏先华和蒋艺萌等(2016)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算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利用2009~2015年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股票行情数据,检验了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对其长期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长期层面,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对其长期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影响的文献,政府补助对研发活动的促进作用或者互补效应都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关于政府补助大部分研究的是对所有企业的影响,由于企业的类型是多样化的,以往学者并没有对此方面进行过多的关注。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支撑行业,我国政府对其十分重视,由于研发投入涉及到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还没有统一定论,还需要学者们继续研究探索。虽取得了众多成果,但还存在一定不足。当前文献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多数集中考察传统的制造企业,忽略了高新技术企业这个最具创新性的行业;二是数据样本不是大型工业企业就是上市公司,忽略了众多的中小企业,很难准确地识别政策的效果。
(二)政府补助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往往体现在专利产出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专利是衡量技术创新的有效指标比专利授予数量和研发投入更有效(Hall&Harhoff,2012;Tongetal.,2014)。杨晔等(2015)通过研究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绩效有着促进作用,建议政府应当增强补助手段,扩大财政补贴的范围,提高财务分配和研发投入效率,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张同斌等(2012)研究发现相比税收优惠来说,财政激励政策更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增长,财税激励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和内部结构的优化都具有促进作用。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并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原因是有些企业存在“寻租行为”并没有把得到的补助运用到研发投入中,研发投入并没有增加,所以企业的创新绩效也并不会提高。由此可见,政府补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没有定论,学者们对此各持己见。
国内关于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目前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披露不足,从而学者的研究分析也未能得以充足数据支撑。例如在高新技术领域,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补助情况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披露不足。二是总体抽样样本数量不足,现在的样本仍然是某一区域或者某一具体的行业作为总样本,因而覆盖面过窄,结论的科学性自然有待验证补充。
三、结论与启示
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公共性、溢出性等特征,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本身就存在高风险性,导致企业研发活动不能仅仅在市场层面自由展开,否则其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政府必须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企业进行鼓励,这样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相关研究来看,政府补助的实施效果在不同性质、不同行业、地区的企业中并不同,这就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项政策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不能笼统的一概而论。在政策制定时,政府等相关机构不能仅顾眼前利益纵容企业的短期行为,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使有效的政策形成一种可行的机制,促使企业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相关优惠,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不能仅仅制定政策给予优惠,还应该做好政策制定前的考察、政策实施中的监督以及政策实施后的反馈效果的综合分析工作,只有这样,政府补助的相关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功.政府R&D资助、金融信贷与企业技术创新[J].管理评论,2016.
[2]张同斌,高铁梅.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2012.
[3]周海涛,李奎.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综述——基于全链条创新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