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庆
中国来华留学事业已走过67个春秋,从1950年初来自捷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5国的33名来华留学生发展到2016年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其中包括学历生21万人,硕、博研究生6.4万人,接受院校也从最初的清华大学扩展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此外,2016年另有13万名外籍学生在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和各类中小学就读,各级各类外籍学生总数已逾57万人。
回顾一个甲子多的历史进程,来华留学教育经历了初始阶段、实验探索阶段、定位调整阶段、扩大规模和质量提升阶段,进入提质增效阶段。从1950年至1978年的28年间(其中6年没有接受来华留学生),全国累计接受、培养12800余名留学生,几乎全部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从1978年至2000年的22年间,全国共接受、培养350581名留学生,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32059名,自费留学生318522名;从2001年至2016年的16年间,全国来华留学生累计达3739521名,其中学历生1303237名,硕、博研究生375513名,自费生2060771名。
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间,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是政府行为,是我国应尽的一项国际主义义务,也是促进我国同各国间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间友谊,并为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关于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出台,特别是上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繁荣,推动着来华留学工作向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和更加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来华留学工作不仅在规模上有了重大突破,其管理职能也由政府向非政府机构转变,外国留学生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和社会化轨道,淡化了“外国留学生是学生,同时又是外国人,与中国学生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的政治色彩,拉近了中外学生的距离,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进入新的世纪,来华留学教育驶入快车道,来华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类别、层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设立和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各国青年对来华留学价值的认知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的愿望不断加强。2010年9月,《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下,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到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到50万人次,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2014年,全国留学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工作并重,并传递出一个信息:留学工作是一项国家战略,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优化来华留学生源国别、专业布局,加大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力度,构建来华留学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打造“留学中国”品牌。随着中美、中俄、中英、中德、中法等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来华留学教育不仅规模上有了大的发展,质量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1950年到2016年,在各类有关来华留学的规定和文件中一直沿用“来华留学生”一词,2017年3月20日出台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42号)首次提出“国际学生”的说法,接受和培养国际学生的宗旨也改为为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内学校学习提供便利,增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不仅是提法和称谓的变更,也是姿态的转变,“为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内学校学习提供便利”是与国际接轨的体现。同时也表明,中国的来华留学教育和对外开放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
纵观国际学生流动的趋势,一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向经济发达、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流动,或者是后者之间的相互流动;二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向移民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流动;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向给予本土国民学费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流动。在此背景下,亚洲是最大的学生输出地区,中国是最大的学生输出国。
国际学生是一种潜在的、可持续的人脉和人才战略资源,是巩固和提升留学目的国教育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之一,世界各国都在以各种方式挖掘、吸收、培养、留住国际高端人才。从目前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语言文化的生命力凸显,掌握与精通中文的国际学生的就业前景看好,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国际氛围越来越被国际同行认同,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国外院校落户中国,为中国教育,特别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2018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展望未来,经过中国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合力,50万在华留学生和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家的战略目标拭目以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國家教育委员会外事司.教育外事工作历史沿革及现行政策[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于富增. 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1978-2008)[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3]《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当代中国外交[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李滔.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949年以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