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7-09-20 21:39方庆青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从提高高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建构专业特色方向、勤于反思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高职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所有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高职院校教师,只有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才能适应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语文教学何去何从,关键在教师。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只有正视现实,通过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改变高职语文教学不被重视的局面,以期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适应改革需求

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高职语文教学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学校层面的不重视,学生无所谓的态度,语文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认为依靠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教授文化基础偏弱的高职学生绰绰有余。因而,大多老师在教学中不认真备课、不主动分析学情,不关注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教学技术,不同专业学生的授课内容、方法一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认为学不学语文无所谓,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而教师不查找自身问题,一味埋怨学校不重视、学生基础弱、课堂秩序差,教师厌教情绪时有发生,职业倦怠感增强。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语文教师是促进有效性教改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只有面对现实,从自身革新开始,树立正确的职教语文教学观,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获得感,充分发挥语文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体系中的学科功能,从而改变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日渐式微的局面。

高职语文教学的职教特点要求教师首先要完善专业思想,及时了解和学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具备先进的职教理念。同时,学习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知识,在不断学习、思考与积累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拓宽文化视野。其次,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关爱学生。高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喜欢网络世界,但他们思想活跃,对感兴趣的东西积极性高。针对学情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其三,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语文学科博大精深,教师要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自学反思、培训进修、听优质课等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专业结构。其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高职语文教学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模式,创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场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必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提高鉴赏和创造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丰富教育智慧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给养,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语文教师理应承担的责任。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倡导者和引领者,通過学习积淀,努力做到以高尚的师德塑造人,以积极的心态教育人,以精湛的专业吸引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不断积累人文、哲学、美学、历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中。另一方面,炉火纯青的三笔字、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高雅独特的鉴赏力,也是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师要用才情来感染学生,用理解来点燃学生,用人格来熏陶学生,让学生在你身上看到人性的美好,人情的可爱,让语文教学更多地与生活相连,与文化相融。润物细无声中,教师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通过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唤醒教师的人文意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丰富教师的专业生活,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在教学中教师才有能力充分挖掘人文素材,将它转化为学生的精神给养,学生能从语文学科中找到乐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构教师专业方向,创设教学特色

高职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基本功学习,另一方面还应具有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自己的专业特色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面临语文课程边缘化,语文课时不饱满的现状。语文教学要改变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语文教师的教改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博采众长,建构自己的专业特色方向,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语文学科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小说、散文、戏剧、诗、词等,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只是平时没有主动地去挖掘和发展,因而教师要善于找到这个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潜心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方向。通过开设选修课、学术讲座、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特色,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例如,江西本土文化多元散发,结合地域文化特点,高职语文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的精髓,开发相应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发挥语文学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教师可以创设自己的专业方向,开设诸如《江西古代文化名人及作品赏析》、《江西古代文化名人与唐诗》、《江西古代文化名人与宋词》《走进戏曲大师汤显祖》等。教师只有主动开展专业学习和研究,建构自己的专业方向,才能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endprint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学改革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融合、思想与行动相统一,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它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职业行为和习惯。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打造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意义,而这也是高职语文教师普遍缺失的工作。平时不进行教学反思,几十年如一日地凭经验教学,不研究学情、不研究现状、不反思教学过程、不反思教学效果,致使高职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而教师本人职业倦怠感却日益加强。

随着就业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承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层的重视。高职语文教师要突破经验教学的传统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己,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通过撰写教学日志,进行教学访谈、教育叙事,案例研究、课题研究等途径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效的教学反思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组织效果、拓展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获得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会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反过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师本人也在不断成长中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总之,高职语文教師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中,科学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建构专业特色方向、勤于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去努力实践,形成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教师的成长必然带来学生的成长,从而整体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发挥学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林林.论校本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教育,2016(08).

[2]孙丽曼.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5).

[3]张婷婷.基于人文素养大学青年教师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

[4]闵钟.“教学反思”三思[J].教学探索,2016(05).

作者简介:

方庆青(1973~),江西玉山人,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