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大昭
气排球成终身体育爱好
◎文/汪大昭
初识杜伟芳是在10年前,她正在北京石景山体育馆里参加全国老年气排球赛。杜伟芳或许是另类球迷,老太太不爱竞技排球,偏爱于气排球。她看球,更喜欢自己动手打球。如今年近八十,最大的兴趣在于张罗,偶尔打着玩也行。
说起气排球,那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大发明。1984年,一群离退休的铁路职工用气球仿照排球运动的方式隔网对打,故名气排球。几年后,气排球被拿到呼和浩特铁路局老年运动会上演示,得到中国老体协的支持,开始制订规则、培训裁判、筹办比赛,在铁路系统推广。1995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北京观看了铁道科学院气排球活动,说:“气排球很好,既适合老年人,也适合中年和青少年。”随后,经国家专利局批准的老火车头牌气排球在上海研制生产,球体由6片塑胶粘合,黄色,个头比5号足球还大,重量只有普通排球的一半左右。气排球场地12×6米,男子网高2米、女子1米80,每方上场5人。
显然,这比人们见惯的排球易于掌握。技术越是简单,越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气排球很快流行开来。1996年,高级工程师杜伟芳和高级经济师王世昶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退休,两人又一起迷上了气排球。北京丰台一带是气排球流行之地,老夫妇和同伴们在这里寻得自己健身和快乐的方式。长期伏案工作,杜伟芳患有严重的颈椎病。老两口参加气排球活动后,自觉颈部、手部、头脑、腰腿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一场比赛下来,欢笑不尽,广交朋友。每天一大早,老两口就骑车到铁道部机关后院宿舍区去打球,渐渐地,颈椎的病痛竟消失了。
大家动手在丰台体育中心布满乱石杂草的空地上平整出一块排球场,挂起“老年气排球训练基地”的牌子,吸引了周边的行人驻足观看,一些居民陆续加入行列,一些中青年也来打一阵子再赶去上班。
上了年纪的人对体育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固执。如今的丰台,那群打气排球的老人风雨无阻,从素不相识到不见不散。他们年轻时大都没怎么打过排球,老了却因气排球活动跟当年排球场上的名宿走到了一起。与那些对胜负特别在意的年轻球迷不同,他们享受着气排球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为此,他们还创编了气排球题材的歌曲和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