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
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0
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
刘利
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0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术后口服孕三烯酮的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术后口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服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排卵及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可作为临床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优选治疗方案之一。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其属于良性病变,25~45岁育龄期妇女发病几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临床多采用腹腔镜手术对该病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我院对收治的 4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失调、性交痛、不孕、慢性盆腔疼痛或有包块等。将以上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对照组中,年龄21~44岁,平均(33.8±5.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3±1.5年);R-AFS分期: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14例,Ⅳ期8例。观察组中,年龄22~44岁,平均(33.1±6.4)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3.5±1.6年);R-AFS分期:Ⅰ期9例,Ⅱ期17例,Ⅲ期15例,Ⅳ期7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术后口服孕三烯酮的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术后口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术后3天对照组需口服孕三烯酮,口服剂量为每次2.5mg,每周2次;术后3天观察组需口服米非司酮,口服剂量为每次12.5mg,每日1次。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腹腔镜手术步骤如下:于患者月经干净后的3~5天安排手术,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首先放置好举宫器,常规术野消毒,取脐缘上 0.5cm作横切口(切口长度约 1cm),建立人工气腹。再取两侧下腹麦氏点处的两个穿刺点,将腹腔镜置入,借其对患者的腹腔和盆腔进行探查,了解其大致情况,然后分离盆腔粘连组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灶情况,选择囊肿剥除术、异位病灶去除术、一侧附件切除术三者其中的一种手术方式,使子宫、输卵管、卵巢处于游离状态,尽量恢复盆腔的正常解剖结构。如患者输卵管远端堵塞需行输卵管造口术,如患者合并不孕需行双侧输卵管美蓝通液术,可留置透明质酸钠于盆腔内,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停药后的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并评定临床疗效。疗效判断标准如下:完全缓解:患者症状和盆腔触痛结节均消失;部分缓解:患者症状显著缓解,盆腔结节触痛减轻,且体积变小变软;未缓解:患者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或B超显示盆腔囊性肿块。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 7例出现体重增加,5例出现关节疼痛,3例出现痤疮,2例出现转氨酶增高;观察组4例出现体重增加,2例出现关节疼痛,2例出现痤疮,1例出现转氨酶增高;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5.42%、18.75%,即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对照组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12例,未缓解5例,完全缓解率为64.58%;观察组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7例,未缓解3例,完全缓解率为79.17%;即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排卵恢复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25.56±5.34)d、(38.78±6.34)d;观察组分别为(16.58±4.62)d、(28.39±5.26)d;即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尽量缩小或去除病灶,使异位的子宫内膜活性降低,恢复患者的生育功能,提高患者妊娠率。近年来,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多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其疗效获得认同[1]。将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有助于彻底切除病灶,准确定位和切除传统开腹手术不易发现的微小病灶。同时这种手术方式还有手术切口小,对患者损伤小,术后粘连发生率低等优势,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也大为缩短[2]。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过程具有渐进式的特点,腹腔镜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米非司酮属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其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子宫内膜,有利于抑制子宫内膜的分化和增生功能,加速其萎缩和凋亡。同时还能对子宫内膜和腹腔的炎症反应产生药效,使子宫内膜的异位生长得以阻断。另外,使用这种药物,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排卵和月经,从而满足部分育龄妇女的生育要求。本组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排卵恢复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可作为临床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优选治疗方案之一。
[1]马明宁.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149.
[2]鲁霞.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s2):173.
R473.5
A
1672-5018(2017)05-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