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群航 编辑/白琳
2017:顺势而为的投基策略
文/王群航 编辑/白琳
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透过基金市场的风云变幻,辨析最佳的投资机会。
过去的2016年,基金市场格局已经悄然生变;面对2017年的基金市场,如何在不断规范和发展的市场中寻找更好的投基机会?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透过基金市场风云变幻,辨析最佳的投资机会。
FOF及FOF所持有的标的基金
2016年9月,《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下称《指引》)正式颁布。FOF经理已经可以注册,第一批27只产品获得管理层的受理。这表明,2017年FOF极大概率将会登场。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1月末,全体公募基金行业所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为3657只,其数量已经超过了股票。基民直选基金的难度,理论上已经大于股票。因此,FOF的登场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未来可以投资的对象包括两大类:FOF及FOF所持有的标的基金。
简单地说,FOF就是专门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这里所说的FOF,是公募FOF,并且是公募FOF中的公管公FOF,即由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的、投资标的仅为公募基金产品的FOF。一般来说,FOF具有两大显著的核心优势:双重的优中选优和更高一个层级上对于风险和收益的二次平滑。正是基于这样两个显著的、无可比拟的优点,未来的FOF值得广大投资者重点关注。
另外,随着公募FOF的出现,必将会以类似于“内生动力”的方式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基金公司之间相互调研的闭锁状况将会被逐渐打破。相互调研表面上是为了选择FOF可能会投资的标的基金,但各种形式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最终会潜移默化地改善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进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这对基金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是笔者长期重点推荐的对象。预计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行有望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繁荣”。原因在于,管理FOF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大类资产配置,当股票市场的风险升高、债券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时,资金的去处唯有货币基金。股债双杀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并不鲜见,防范的最好措施之一就是持有货币市场基金。
按照《指引》第四条第一项关于“基金中基金持有单只基金的市值,不得高于基金中基金资产净值的20%”的要求,相关公司旗下若只有5只货币基金,刚好够买;若有6只,则有一个备选的空间。总之,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绝对收益率相差不是很多的产品,为了避免“肥水流入外人田”,对于很多未来管理FOF的基金公司来说,多发行几只货币市场基金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货币市场基金还可以成为委外定制基金的备选对象或者备选的“壳”。因此,货币基金的前景可期。
带有“沪港深”字样的基金
随着深港通在2016年12月5日的开通,香港市场的可投资标的数量继续增加,交易便利不断提高,投资港股市场的大门已经充分打开。
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统计,自2015年以来,名称中带着“沪港深”字样的新基金发行量逐季稳步增多。当前共有26家公司成立了沪港深基金。其中前海开源成立的最多,已经有12只。
预计在未来的两、三年内,随着市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能够投资于三地市场的公募基金将会不断增加。总体来看,多一个市场,多一份机会,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努力加以尝试。沪港深基金在理论上的最大优势,在于扩大了产品的投资范围,让相关基金增加了提高收益的潜力。未来的公募基金投资三地市场将是大势所趋。但同时也要注意,市场对于香港市场股票的研究能力尚显不足。
这里的“可以观望”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基金产品现象而言,即委外定制基金。委外定制基金是以银行为主体的机构定制产品,基金公司并不在意其他投资者是否认购、申购这种基金;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干脆直接封闭运作,或者限制大额申购。
就产品类型来说,委外定制基金有两大类型:债券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又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纯债基金、二级债基。从运作方式来看,有开放式和封闭式。
委外定制基金将会继续发展
2016年,委外定制产品大类出现,在促进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更是重塑了行业的发展格局。一方面,委外资金的调仓将货币市场基金的占比拉回到了50%以下;另一方面,大量的委外资金进入债券基金,把债券基金的总规模推过了万亿元,到达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位(截至2016年11月,总规模已达到1.4万亿元)。这期间,委外定制基金的发行数量大约在500只左右(之所以给出一个模糊的数据,是因为此种基金没有强制、明确的名称或类型标注,笔者对于委外定制基金的观察和统计仅仅是根据相关特征进行的)。
2017年,笔者预计委外定制基金还将会继续存在和发展。其原因有三:其一,这是由当前的宏观经济大背景所决定的,即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资产荒的情况下,市场上的巨量闲置资金需要找一个好的去处,委外投资恰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其二,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是未来市场的必然趋势之一,而公募基金经过近20年的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市场上最为规范、整体获利能力最强的标杆型资产管理机构之一,自然会得到很多委外机构的关注。委托方在进行选择委外管理人时,绝大多数是出于自身大类资产配置的目的,是在做顶层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而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则是要做好对于具体标的的投资,其中绝大多数是债券。其三,从2017年一季度起,表外理财将纳入MPA广义信贷范围,并不会给银行理财的增长带来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2017年,委外定制基金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第一,2016年12月,债券市场行情的大幅振荡是对委外定制基金各相关参与方的一次压力测试,它不仅仅测试了管理人,也测试了委外资金的供给方。总体来看,这次基础市场行情短时间的快速振荡,并没有造成委外定制基金的整体性恐慌。因此这样的一个投资者结构和群体,将会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市场中坚。第二,定期开放型委外定制基金或将会继续增多。作为中国公募基金的奠基者,封闭式基金的总规模在经过了多年的萎缩之后,2016年终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崭新格局,总规模创出历史最高。截至2016年11月末,封闭式基金的总规模较年初增长了3976.82亿元,增幅为204.18%。推动封闭式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的动力还是在于委外定制基金,而其核心的动能在于封闭式运作方式可以加大60个百分点的杠杆,由此理论上可以提高相关产品的收益。第三,委外定制基金的可投资范围或将会适度扩大到权益类市场,目的在于提高收益,即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流行起来的“固定收益+”投资概念。毕竟,如果仅仅将委外定制基金的投资范围限定在债券市场,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和收益率空间有限等问题就可能成为无法规避的现实,尤其在杠杆放大之后。
建议投资者观望委外定制基金
对于中小投资者、散户投资者,笔者建议对委外定制基金“可以观望”。
既然委外定制基金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为何只是建议观望,而不是加以投资呢?
第一,投资者可以投资的相关类型基金已有很多,其中不乏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第二,委外定制基金并不一定具有业绩表现良好的整体优势,否则会被怀疑涉嫌利益输送。第三,委外资金一旦撤出,相关基金规模会大幅萎缩(剩下的资金规模多则几十万元,少则只有几千元),既无法投资于债券市场,投资股票市场的边际效益也不经济,基本无法运作;而此类剩余资金每天还要被计提管理费、托管费,无异于天天都在赔钱。由于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知晓委外资金的进出情况,因此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委外定制基金并没有明确的标注,个人投资者很难加以识别。我们归纳了该类基金的三个特点,可帮助进行识别:第一,在拟发行的新产品方面,如果基金名称中带有盛、安、新、瑞、裕、鑫、利、招、通、集、盈、稳、泰、惠、富、福、丰等字样,且管理费率是0.30%的;第二,在刚成立的新产品方面,成立户数为200户至500户,规模的千万元位、百万元位、十万元位通常是零,有些甚至在万元位都是零的;第三,已投入运作的产品,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超过90%,甚至常态在99%左右的。带有这三个典型特征的基金,极大概率是委外定制基金。
在基金投资方向上,《指引》第三条对FOF的投资范围所做的规定,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投资参考建议:“基金中基金不得持有具有复杂、衍生品性质的基金份额,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的除外。具有复杂、衍生品性质的基金份额是指分级基金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基金份额。除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外,基金中基金投资其他基金,被投资基金的运作期限应当不少于1年、最近定期报告披露的规模应当高于1亿元。”
原则上不再投资新基金
为什么说不投资新基金?因为未来的FOF不投资新基金;更何况现在老基金的基本数量(按照《招募说明书》统计)已接近4000只,市场数量(按照代码统计)超过5000只,备选范围已经非常大。当然,随着市场的创新,仍会有少量新的产品类型或许能带来一些全新的机会;因此,对新基金不是全盘否定,只是原则上不投资。
不投资分级基金
监管层对于分级基金的监管思路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2016年7月9日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指出,“结构化产品大量兴起,投资者长期利益让位于短期波动收益,会加剧投资者风险暴露,公募本质和持有人利益至上原则也会受到损害……必须在公募领域严格限制对优先级保本保收益的结构化分级产品,回归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金本质”。
从现在来看,分级基金的创新并不符合基金的财富管理本质:就A份额而言,它不是“收益共享,风险公担”的;而就B份额而言,则已成为加大杠杆、放大风险的博弈工具。
2016年9月沪深交易所《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将会促使分级基金这个夕阳类别加速黯淡下去。作为曾经的重大创新,分级基金如今因为种种已被认知的、与生俱来的缺陷,将会逐渐走向消亡,或清盘,或转型。原因何在?
第一,30万元的门槛将会把很多实力有限的散户投资者限制在市场之外,使本已缺乏人气的市场更加冷清。
第二,面签《风险揭示书》的要求会让很多投资者仔细权衡,是否有去营业部现场面签的必要性。作为一个被停止发行新产品、老产品数量不断减少、二级市场交易量日渐萎缩、投资机会日渐减少的市场,已经是“夕阳”类别,而面签要求又再度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只会让其更加受到冷遇。
投资,包括基金投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看清市场的发展趋势,不做与市场潮流相逆的事情。分级基金最适合的是连续大幅度上涨的基础市场行情,而2017年出现这种行情的概率并不大。对于市场已经显著降温的分级基金,该持何种态度,不言而喻。
2016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小微分级基金及时走上了转型之路。目前尚存的分级基金多属于细分同类里规模较大的产品。笔者认为,对于存量的分级基金,其出路也是尽快自行转型为佳。
不投资小微基金、空壳基金
2016年,新基金的成立数量超过1000只。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1月底,公募基金行业所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为3657只,资产总规模为8.74万亿元。从数量看,全行业近三分之一的基金是2016年新成立的;而行业所管理的基金资产总规模仅较年初增长了3430.24亿元,增幅为4.08%。这种不均衡表明,基金的平均规模在进一步缩小。
小微基金、空壳基金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业绩不好、老投资者纷纷赎回、新投资者不愿意申购。一方面,从边际效益的角度看,基金公司通常不会把优秀的基金经理配置在这些基金上;另一方面,如果基金经理有了不良的历史业绩记录,投资者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往往会去寻找更好的产品。因此,小微基金、空壳基金不被看好。
不投资保本基金
2016年12月7日,东方基金发布了一则基金清算公告,旗下东方赢家保本基金进入清盘模式。自2016年8月《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曾经一度较为热销的保本基金迅速退烧,甚至有的保本基金在发布了招募说明书之后又不得不宣布终止发行。保本基金的命运发生大转折,不仅仅发生在新的保本基金,已经成立的保本基金及即将到期的保本基金也有很大概率会受到影响。保本基金只有清盘或转型两条出路。东方基金明智地选择了前者。预计未来,大概率地将会有更多的保本基金在到期之后清盘。
因此,不建议投资正在运作的保本基金;对一些全新的类保本基金,如混合基金里的一个细分种类——偏债基金,投资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加以关注。
作者系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