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慧
鸡鸣寺的清晨
橘色,鸡鸣寺的院墙
比普通寺院略暖一点
清晨.塔角的铃铎
正领受初恋的光芒
几个比丘尼.从盛开的蔷薇丛边走过
缁衣宽大,掩不住
年轻的身体和微微的羞赧
她们回首的笑.就像
菩萨的笑
就像这世上仍有一种信仰未被命名
五磊寺茶叙
山寺月色接近于空
一个年轻僧人不日将剃度
在五磊寺访弘一法师抄经处
我一直想问他爱与慈悲的问题
想起某年除夕.大雪封山
信众们不约而同来清扫山道
殿门前的雪堆插满香烛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菩萨的归来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越来越深的倾斜
茶叙、吃素面,看好看的僧人
天王殿前的两株古松,已死去一株.
剩下的那株,有点孤独
金仙寺的春天
它绵延的寺墙两侧,分别居住着
人和死去的人
春来急,满树的夹竹桃花伸出寺墙
边上小镇人来人往。群山返青,
白湖拖着明亮的刀子
倒映着红
倒映着绿
湖心有鱼跳了一下
有人走过寺门,迟了迟脚步
“当然.佛门为众生而开”
低垂的花枝像菩萨的手指
(我爱,这娇艳,这毒)
僧人们在诵经。正对着大门的河埠头,
小饭馆的厨师们忙着宰鱼
寒山寺的三个片段
——而在寒山寺.那些触及灵魂的
再一次面目全非
众人排队撞钟,十元三记,
门口泊着小舟;枫杨的叶子黄了
塔前有痛哭的老妇人
不明原因的悔……有人正试图驱逐她
久居人间。死去活来
你看到的——
撞钟的人是我,撞不醒的是我;
行舟的是我,落第的是我;
那个瘫倒在佛前痛哭的人,是我;
都是我。
上佛顶山
两千多台阶
三步一叩首
合拢的掌心。低下的头
风有来处
落叶有去处
一个礼佛的女人
不宽广,不狭隘
乞讨的人。是佛的化身
施予的手。也是佛的化身
一次次与尘土、水渍、腐叶接触
我对骨子里的软弱.已抱平常之心
并把人世间所有的繁华
视作荒凉,把一个人的消失
视作情到深处
伏龙寺的古典主义
寒玉入怀
月色与山寺正好构成古典的意境。
上弦月.洞箫把它一点点抽空
缺的部分。由古琴补上
我喜欢伏龙寺古典的部分
明月,经书。屋顶的兽
琴箫合奏也是
夜色也是
内心的深渊也是
“在寺院想一个人也是古典的。”
“你心不在焉的样子,很美……”
藏经阁外.去岁被雪压垮的芭蕉
又长得肥肥绿绿
为了古典,我还将继续折磨自己
南山寺闻笛
天地广阔.万物宁静
一个僧人在高处吹笛
……不可描述。他的僧房门上
写着万法皆空
逐漸关闭的殿门、熄灭的香炉,
暗下去的夕光
从瞌睡中醒来的老猫缓缓弓起背脊
我再一次目睹了古老事物的神秘
藏在静穆深处的庄严
别有深意的悲欣交集
感谢笛声,把寺院空间扩展无数倍
寺中的白塔就更白了一点
我不远千里而来.不迟不早
正好赶上一个僧人在高处吹笛
他的身后
太行山的秋色正无限接近觉悟
云泉寺敲钟
我喜欢它略带荒凉,喜欢它
荒凉之中的美
一个没有住持的小寺,窄门开着
门口有劈开的木柴
观音堂前新开的蔷薇和古樟。
保持着各自的镇静与美
——停顿.是一次顿悟
小寺很小,听见回声
钟声,折回来,寻找它发出的原点
“每一个词都渴望返回它出发的地方。
哪怕是作为一个回声”(注:布罗茨基语)
我的虎口微微震动.
心中的尘埃纷纷落下来
过月山村
溪水很急。从白云桥下跌落
听泉的旅人.问不出它来自何处
池子很浅,几尾鲤鱼在游。
它们并不知道远方
那炷香,爱燃多久就多久吧.
也许一半就灭了
我等了很久的那个人还没赴约
重修之后的小寺,略显荒芜
寺后的篱笆墙。仙人掌正开出鹅黄的花
耕种的老妇人她深色的背更弯了一点
愿那被辜负的,接受被辜负的美和凶残
我已经成为执著的一部分.
却正被新的事物更替
过扁鹊庙
对于一个悬壶济世之人
我心存敬意
问诊.一百支药签与古代处方
死是宿命
给人们带来活路的人,人们愿意对他下跪
那些轻慢了生的.忘了自省
那些恭敬死的.又把自己放得过低
——当然还有少数人
他抽到过一支空签。你完全理解自己的病
需要解构躯体赎回人的尊严
你忘了.没有一个灵魂经得起不断诘问
我尊重已死的人.
更敬佩死了心还活着的人。
求寿,一百;过关,一百五;
卑微的香火钱
像是为卑微的自己买命
多少得了绝症的人.痛不欲生
却还在求药延续痛不欲生的生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