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第一、古诗文阅读积淀不够,综合理解能力低下。所以考前复习重点需要落实的专题即文言文阅读翻译和诗歌鉴赏。对于文言文阅读,在三轮复习时应更重视自读自查的阅读习惯,即每天一篇文言文的阅读量。具体做法是先通读文本自主翻译,圈点勾画出疑点,再参照注释或译文细读纠错,加强积累。这一环节切忌用做题取代阅读。另外每天用5分钟时间大声自读之前已经做过,讲过的文言文,坚持语感的培养,这种两种阅读文言习惯最好是坚持到高考前一周。有了一定数量的积淀再去做题检验阅读效果将事倍功半。诗歌鉴赏阅读题,近四年,在选材上,诗、词交替、一般为常见作者的不常见作品,以及不常见作者的优秀作品。复习的三个基本方法:一是“背”,即牢记有关诗歌鉴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鉴赏相关知识已经理解且已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是“写”,即写简短而完整的鉴赏文字;具体做法是从高考要求背诵的43篇古诗词入手,要求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从诗词中意象与意境的赏析、内容的概括与解读、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艺术鉴赏、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等方面写鉴赏文字。这一过程不求全面,但求坚持,这样即对名句名篇进行了深入的再复习,又提高了诗歌的鉴赏能力。这一环节切忌依赖套路答题取代真阅读真鉴赏。三是“练”,即选择适量的符合考纲要求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另外需要明确的是,无论题型怎么变换,考察内容如何翻新,关键是要读瞳诗歌,所以我们应该把如何读懂诗歌作为讲评试卷的重点。
第二、作文审题不准、思辨不强、结构混乱、缺乏文采。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套作的问题,2015年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有意在多角度材料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增强了“防套性”,同时增加了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思辨考查,而学生考场作文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不准。造成审题不准的原因,一是我们的学生在审题时缺乏整体意识,不能综合考虑核心事件,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二是信息闭塞,对当前社会的一些焦点热点话题事件不明由来,不知情状。所以高考考前一个月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分类让学生进行审题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审题时抓住材料核心事件,关注争议的焦点,确立角度,明辨是非。
(二)思辨不强。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辨是关键,离开思辨,再华丽的辞藻都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多维思考,重视写作的思维训练,我们应指导学生在作文时紧扣任务驱动对象,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陛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寻找改善社会的良药。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做到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可以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班内对收集的作文素材展开讨论,发表意见,所以这一环节的训练以说为主,会说就说明会思考,会说就意味着会写。
(三)结构混乱。比较有效的方法,一是范文的引领作用,二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基本的行文章法的写作练习,即引,议,联,结模式的集中强化训练。引,要做到简洁,简洁引用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议要做到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联,要做到紧扣,明晰原因,直指利害,阐明意义;结,要做到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如果就将这一种模式练到精进的程度,如同学会了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术,无论材料怎么变,都能左右逢源,护住心脉,不乱章法。另外充分利用我们现有资料,利用每天课前等零散时间,组织学生诵读里面的素材和美文。不能将三轮复习完全变成套题的训练,永远要有“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思想。
第三、名篇名句的复习耗時长,但得分低。主要原因是:第一、考生重背诵而轻默写。第二:重识记而轻理解。解决的具体措施是:首先,5分的“名篇名句默写”不能由学生自己单纯地死记硬背和集中突击,最好按古诗文的作者和题材分类背诵,同时,要注意的是,一轮复习我们采取先背诵后默写的方式,重点排查难解字词。二三轮复习最好采取先默写后背诵的方式,集中排查同音字,形近字的默写失误,做到准确无误。然后通过专题训练,做到每日一练。同时指导学生收集自己在试卷中的常错句子,做好错题小结,进行练习反思。
第四、“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正确率不高,可以通过限时训练强化巩固。在积累当中练习,在练习当中积累。及时温故知新,循环复习,将每一阶段做过的成语病句题归类温习。
总之,针对目前考试情况和阅卷现状,我们必须坚持卷面书写常抓不懈,名句默写力求无误,基础客观题稳扎稳打,作文训练逐层提升。所以考前要做好整体规划,明确不足,精心选题,确定目标,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攻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