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2017-09-19 06:36王玉明
教师·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巧历史方法

王玉明

摘 要:科学的方法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在做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时,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做题方法与技巧。首先,要把握审题要素,确立思维的“靶子”,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善于分析理解材料,提取其中最有效信息,搜寻答题依据;最后,答题时要努力做到史论结合、详略得当、规范条例,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做题效率。

关键词:历史;材料解历史析题;方法;技巧

最近十几年,历史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就是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纵观近年来的高考更可明显看出“能力型高考”已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可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做这类题感觉很棘手,究其原因,除了受分析思维能力低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等因素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为帮助广大学生走出做题误区,下面我把一些经过十多年检验且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出来供广大教学同仁和学生们参考。

一、审题审时空(和教材),联系要找清

审题是做题的先导,由于历史事物的发展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强的特点,因此审题时必须先明确材料所述历史事物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再以此为依据确定材料与教材中的哪一内容相关联,这样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就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材料。只有材料读懂了,分析透了,答题思路才会变得明朗起来,答题的素材也可以在更广的领域信手拈来,从而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说明。

二、審题审关键词,指示(词)和限定(词)不可轻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材料解析题题干中都含有关键词、限定词和指示词。例如一道材料解析题中有这样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大师们所设计的完美世界有哪些突出特征?”其中“突出特征”就是这一小题的关键词,是思维的“靶子”;限定词是“概括启蒙大师们所设计的完美世界”,这句话限制了答题的角度和广度;而指示词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它指明了思维的方向,及分析解决问题的依据。只有明确了这三个要素,答题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张冠李戴、南辕北辙的失误。

三、带着问题读材料,中心(句)层次要分明

在切实做到前两点的基础上,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运用分析法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按问题的基本要求,找到自己需要的最有效信息。具体应该做到:画出材料的层次和中心句,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有时也需理清各段材料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贯通材料。中心句是命题者提供给考生的核心信息,是设问的主题,只有把握了中心句的核心思想才能够把握答题的基本方向。但中心句所表达的思想还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材料来佐证,因此,还需要对非中心句划分层次,并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除此之外,读材料还应读出作者的立场和语言色彩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材料,达到对所述历史事物本质的认识。

四、紧扣材料不放松,答案多在材料中

历史材料解析题通过新材料、新情景设置问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侧重直接对材料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分析判断,设问时一般有“根据材料……”的提示语;二是侧重要求利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设问时一般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的提示语。第一种设问法表明答题要点主要在材料中提取,第二种设问法表明除了在材料中搜寻要点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论证。解答问题时,无论二者中的哪一种,都应“紧扣材料不放松”,因为只有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才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正确的“描述、阐释”“说明、论证”或“归纳、概括”。

五、史论结合是原则,点齐面全话要精

史论结合既是史学研究的方法,又是近几年历史高考突出考查的能力要求之一,它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既要有充分的史实,又应该从所举史实基础上概括出观点和结论来,做到史论结合、论证有力、逻辑严密。具体来说,你表明一个立场观点作出一个判断,必须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不可主观臆断,这是做主观题应坚持的一个原则。进行论证时,学生必须坚持多元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宽领域去整合论据,语言力求精练,论据力求充分。

六、答题详略看分值,规范条例记心中

不少学生在做文科综合卷中的历史试题时,对答题详略拿捏不准,往往是答题时拖泥带水、长篇累牍,耗时费力,不仅题没做完,得分率也不高。科学的做法应是:在审题时细心观察每一问所赋分值,从而决定答题详略,决不能本末倒置。书写时要确保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行文要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力求规范,从而减少无谓的失分。

以上是笔者几十年做题的心得体会,学生只要平时夯实基础知识,并结合以上做题方法加强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做题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巧历史方法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可能是方法不对
新历史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