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静
单位附近新开了一家小吃店,有酸辣粉、肉夹馍、鸡蛋灌饼等。朋友说,这家店的手艺是从很知名的那家夫妻店学的。那家夫妻店我常去,百吃不厌,跟他们夫妻都混熟了。
一天早晨去上班,我走进了那家新开的小店。店里很冷清,我点了一个肉夹馍、一碗小米粥,只是咬了一口馍就知道,完全不是我常去的那家夫妻店的味道。馍没有口劲,松散散的,肉也没有入味儿。心想,再也不会来第二次了。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去那家夫妻店吃饭,说起单位附近新开的店。他们告诉我,是那家店的女人来他们这里学艺的,不论是和面还是压面、煮面,都不肯动手,就在旁边站着看。提出让她亲自动手试试,她就说不用,这么简单,一看就会。过了两天,女人宣布学会了,便“出师”去开店了。
店主笑着说,哪有那么简单啊。很多事都是如此,不亲自做一遍,就发现不了问题。揉面的力度、压面的速度、煮面的火候,都很重要。哪个环节不好,就可能出现断面,或者吃起来没有口劲。
原来,别的学徒来这里,至少要学半个月,还要从头到尾把各种程序亲手做很多次。唯有这个女徒弟,学历高些,人机灵些,就觉得自己看看就能会。于是,她只看了两天,便自行“出师”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
我刚上班的时候,有很多初始学历不高的人紛纷去进修,参加自考。当时和我对桌的大姐,年过35岁了,报考了大专英语专业,她说她有一个英语梦。很多人笑她傻,去报英语专业,怕是让她抄都不会。
大姐是认真的脾气,买来复读机,利用干家务的时间听。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跟学生一样,坐在孩子旁边拿出英语书来看。孩子睡着了,她还得学一两个小时。甚至上下班的路上,她都跟着了魔似的,一边骑车,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她记了厚厚一摞学习笔记,复读机用坏了一台又买一台。每到周末,就去学校听课,没落下一次,有的同学听了几次便不去了。
两年后,她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同年和她一起报英语专业的20多个同学中,仅有3个拿到证书,她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说起经验,她说那些年龄小的同学觉得自己聪明,寻思着到时候临阵磨枪也来得及。我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及小姑娘、小伙子,还要顾着工作和家庭,时间有限,只能死磕了。
很多时候,人并不是聪明就一定能够取胜的,还得有一股子死磕与努力的精神。有句话说得好: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聪明却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
我记得小时候,有两个年轻人去外地跑业务,销售一种机械配件。一个很机灵,能说会道,而另一个则笨嘴拙舌的。大家觉得他除了舍得力气,根本不适合跑业务。哪知等到年底,两个年轻人回来了,都衣着光鲜,业务出色。
那个机灵的青年跟大家讲起那个笨嘴拙舌的同伴,说你们现在看他赚了钱,不知道人家吃了多少苦。他曾经向一个大工厂推销产品,连着被人家拒绝了十五次,都不肯放弃。他觉得自己嘴笨,就用省下的钱将产品的图片和所有特征印在宣传册上,这些小册子帮他打开不少门路。
所以说,有些在我们眼里很“笨”的人成功了,绝非偶然。而很多聪明人觉得自身条件优越,没必要花那么大力气,不肯付出努力,往往做什么事儿都半途而废,干不成事儿,却是必然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怀有很远大的梦想,但是要让梦想变成现实,却永远需要这四个字:脚踏实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