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晓,李玉华,苏胜宇,廖贵,韩靖玲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1)
保护地专用黄瓜新品种唐杂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聪晓,李玉华,苏胜宇,廖贵,韩靖玲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1)
唐杂8号是以09-17为母本、09-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保护地专用华南型早熟黄瓜新品种。该品种雌花率100%,单性结实率99.1%;瓜长17~20 cm,直径3.7~4.3 cm,瓜皮亮绿色有光泽、颜色均匀,刺瘤较小且稀疏,白刺;平均产量为150 000 kg/hm2,商品瓜顺直;适宜冬春茬和秋冬茬保护地栽培。2016年1月通过了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
黄瓜;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唐杂8号
唐山秋黄瓜属于华南系黄瓜类型,是冀东地区主要的蔬菜品种[1]。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栽培模式呈多样化且周年生产发展迅速,致使常规品种抗性差[2~4],保护地栽培单性结实能力差、产量低等问题日渐突出[5,6]。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优良种质资源,通过对各种性状的遗传性分析[7~11],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12,13],培育出保护地专用型秋黄瓜新品种唐杂8号,2016年1月通过了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证书编号:冀科成转鉴字[2016]第2-003号)。
唐杂8号亲本是唐山秋黄瓜地方品种经多代培育而形成的优良自交系。
母本为09-17,全雌自交系。其第一雌花着生于2~3节,单性结实能力强;果实长18~22 cm,商品瓜单果重150 g;耐寒能力较强,抗病能力中等。
父本为09-13,强雌自交系。其植株生长势强,第一雌花着生于3~4节,单性结实能力中等;果实长15~17 cm;耐寒能力强,抗病能力强。
2008~2009年以雌花率高、单性结实能力强、耐寒的保护地栽培品种为育种目标,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自交系10份,并进行半轮配杂交组合,获得杂交组合45份。
2010~2011年进行杂交组合田间鉴定,筛选出优势组合5份,分别为11-6、11-10、11-31、11-35和11-40。
2011~2012年在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日光温室内进行品系比较试验,以冀东地区主栽品种绿宝和绿剑作为对照,对照品种喷施乙烯利溶液。其中组合11-31(09-17×09-13)表现突出。
2013~2015年组合11-31分别在丰南、玉田、滦南、乐亭的日光温室内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选择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3~8个调查全生育期的总产量。
2016年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证书编号:冀科成转鉴字[2016]第2-003号),命名为唐杂8号。
1.3.1 产量指标早春茬2月5日播种,3月6日定植;秋冬茬7月15日播种,8月8日定植。小区面积为30 m2,平畦宽窄行栽培,大行距0.95 m,小行距0.55 m,株距0.3 m,密度43 500株/hm2,对照品种在2叶1心和4叶1心时叶面喷洒150 mg/kg的乙烯利。分期调查第一雌花节位、雌花数量、坐瓜率和总产量等指标。
1.3.2 商品品质指标采用直接测量法测定瓜长、商品瓜直径和果肉厚等;采用手持式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GY-4型数据显示果实硬度计(乐清市爱德堡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测定果实硬度,用单位面积果肉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表示;果实脆度根据果实脆度公式[14]计算得到。
1.3.2 单性结实率在试验区内连续选取试材10株分别编号,3次重复。对奇数号试材的雌花进行夹花隔离,对偶数号试材人工授粉后夹花隔离。花后8~10 d调查坐果情况,计算有籽果实的平均单株坐果率(B)和无籽果实的平均单株坐果率(A)[15],计算单性结实率,其中,有籽和无籽果实的平均单株坐果率都是按照单株发育成正常商品瓜的数量与标记的雌花数量之比来计算的,有籽果实是人工授粉后再夹花,无籽果实是不授粉夹花,2种果实的单株坐果率计算方法相同。公式为:
有(无)籽果实的单株坐果率=正常瓜数/标记雌花数×100%
单性结实率=无籽果实平均单株坐果率/有籽果实平均单株坐果率×100%
1.3.3 抗寒性指标幼苗3叶1心期,设低温(2℃)和适温(30℃)2个处理,在光照培养箱内低温诱导3 d,常温下恢复1 d,然后进行低温和适温处理12 h,室温下使用DDS-11A型电导仪测定电导率(EL),3次重复。以低温下黄瓜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冷害度值(EL2与EL30的比值,EL2/30)作为衡量耐寒性的指标。EL2/30越小,表明该品种幼苗的耐寒性越强。
1.3.4 抗病性2011年春秋两季在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日光温室内自然状态下,调查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发病情况,每个品种调查40株,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唐杂8号早熟,植株蔓生,苗期长势中等、中期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主蔓第2~3节着生第一雌花,雌花率100%,单性结实率可达99.1%;商品瓜顺直,长棒型,长度17~20 cm,直径3.7~4.3cm,瓜把2.0 cm,果形指数4.4,果肉厚1.2~1.4 cm,厚度指数0.683,单瓜重140~160g;瓜皮亮绿色,有光泽,无条纹,颜色均匀,刺瘤较小、白刺;果实无空心,果实平均硬度16.6N,口感香脆微甜;适于冀东地区日光温室冬春或秋冬两季种植、塑料大棚春季提前种植。
唐杂8号的瓜长、直径和果形指数数值均介于2个CK之间;果肉厚度指数和脆度均>CK;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CK;单性结实率极显著>CK,在冬春茬和秋冬茬分别为99.1%和98.3%,为对照的2.3~2.5倍(表1)。唐杂8号果实适中,果肉厚,口感脆嫩,品质好;单性结实能力强,且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表现相对稳定。
表1 唐杂8号的品质表现Table 1 The quality of Tangza No.8
2.3.1 品比试验在CK喷施乙烯利的情况下,与CK相比,唐杂8号雌花数量多51.6%~55.1%,坐瓜率高70.2%~79.6%;不同茬口的产量均显著较高,其中,早春茬总产量分别较CK1、CK2增产46.71%和44.6%,秋冬茬总产量分别较CK1、CK2增产40.13%和39.1%(表2)。
2.3.2 区域试验在2013年区域试验中,不同茬口栽培下,唐杂8号分别较CK1和CK2增产32.1%~50.3%,且各地早春茬的产量均高于秋冬茬(表3)。
2.3.3 生产示范唐杂8号早春茬栽培平均产量为136 523.7 kg/hm2,较CK增产49.26%;秋冬茬栽培平均产量为128 829.8 kg/hm2,较CK增产46.51%(表4)。在冀东地区,唐杂8号适宜日光温室早春茬和秋冬茬栽培。
表2 丰产性试验中唐杂8号的产量性状与产量Table 2 The yield traits and yield of Tangza No.8
表3 区域试验中唐杂8号的产量Table 3 The yield of Tangza No.8 in regional tests
表4 生产示范中唐杂8号的产量Table 4 The yield of Tangza No.8 in production tests
2.4.1 抗寒性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唐杂8号幼苗的EL2/30为1.26,显著<对照品种绿宝(1.52),但与对照品种绿箭(1.13)无明显差异。表明唐杂8号的抗寒性与绿箭基本相当,但明显优于绿宝。
2.4.2 抗病性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表5)显示,唐杂8号对枯萎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表现为高抗,对其他病害表现为中抗。
表5 唐杂8号的田间病害发病率及抗性表现Table 5 The disease incidenc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the field of Tangza No.8
唐杂8号是保护地栽培品种,在冀东地区以冬春茬和秋冬茬栽培模式为主。栽培密度为3.9万~4.2万株/hm2。
早春茬(日光温室)播种时间一般为1月上旬~2月上旬,2月上旬~3月初定植,3月上旬~4月初开始收获,7月上中旬拉秧;秋冬茬(日光温室)播种时间一般为7月中下旬~8月初,8月上中旬定植,9月上中旬开始收获,12月下旬~翌年1月拉秧。
及时摘除6节以下的雌花,保留7节以上的雌花;在低温季节或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下,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进行疏瓜,一般每隔1节去掉1个瓜,以保证商品瓜的正常生长,减少畸型瓜的发生。采收期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采收商品瓜,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1]林毓娥,陈清华,赫新洲,何晓明.华南型黄瓜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1999,(2):15-17.
[2]卢淑雯.黄瓜耐冷性育种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6):105-107.
[3]吴慧洁,张健,姜奇峰.耐低温黄瓜新品种的选育[J].吉林蔬菜,2005,(5):61-62.
[4]尹晓红.黄瓜雌性系选育的应用与研究[J].园艺特产,2016,(6):108.
[5]顾兴芳,张圣平,王烨.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5,(12):1-7.
[6]亢秀萍,邢国明,薛亚明,陈金宝.黄瓜雌性系的育种利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0(3):257-258.
[7]王鹤冰,向华丰,张生,熊艳,张洪成.中国黄瓜雌性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0):92-96.
[8]候锋,李淑菊.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3):100-102.
[9]冯东昕,李宝栋.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研究及抗病育种进展[J].1994,(5):56-58.
[10]张海英,王振国,毛爱军,张峰,王永健,许勇.与黄瓜白粉病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J].华北农学报,2008,23(6):77-80.
[11]丁国华,秦智伟,周秀艳,范金霞.黄瓜霜霉病抗病基因的RAPD及SCAR标记[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9):1747-1751.
[12]闫立英,娄丽娜,冯志红,娄群峰,李晓丽,陈劲枫.黄瓜种质资源单性结实性评价[J].园艺学报,2009,36(7):975-982.
[13]闫立英,娄丽娜,李晓丽,娄群峰,冯志红,陈劲枫.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29-130.
[14]于纪柱.黄瓜果实脆度的简易评价方法[J].园艺学报,1996,23(1):91-93.
[15]李锡香,朱德蔚.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Cucumber Variety Tangza No.8
LI Cong-xiao,LI Yu-hua,SU Sheng-yu,LIAO Gui,HAN Jing-ling
(Tangs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ngshan 063001,China)
Tangza No.8 is a new early South China type cucumber variety for protected cultivation developed by crossing 09-17 as female parent and 09-13 as male parent.Its female flowers rate is 100%,and the parthenocarpic percentage is 99.1%.Its fruit is straight with 17-20 cm in length and 3.7-4.3 cm in width.The peel is glossy bright green with few papilloma,and the thorn is white.Its yield is 150 000 kg/hm2.It is suitable for winter-spring and autumn-winter protected cultivation.
Cucumber;Variety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Tangza No.8
S642.2
A
1008-1631(2017)03-0089-04
2016-12-29
李晓聪(1977-),女,河北饶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秋黄瓜种质资源创新及品种选育研究。E-mail:mlzcg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