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医生成为百姓“健康守门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还要加上积弊多年的医疗无序、“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先行先试的上海,率先在全国试点家庭医生制度,给出了一套完整方案:资源下沉,做强基层,做实家庭医生制度。目前,上海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已达1027万人,覆盖了全部社区。签约居民中,门诊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近80%,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超过70%。实现了扎根社区的好医生多了,看病的实惠多了,留在社区看病的居民也多了的“三多”现象,形成了良好的分诊格局,改变了人们的就医习惯。目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有序推进,已有27个省(区、市)印发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今年的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上,充分肯定了上海等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显著成效,强调各地应学习并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接下来,各地不仅可以借鉴上海“1+1+1”签约服务模式,还有这次签约会上推荐的江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浙江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模式等,通过调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强化签约服务对群众的吸引力,在就医、转诊、用药、技术支持等方面,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同感,让家庭医生成为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1+1”组合签约试点成效
●一手抓“培养人”,把全科医生培养纳入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0年以来累计招录000余人,900余人完成培训后全部“下沉”区。目前上海全科医生数约7000人
●另一手抓“留住人”,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提高社区高级职称例——从3%至5%提高到6%至10%,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探索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在长宁、徐汇等试点按有效签约人头支付签约服务费,结服务质量与效果,探索医保按人头支付的度雏形
●在“1+1+1”签约试点中,在全市逐步推家庭医生管理医保费用试点,建立配套的约服务费激励机制,促使家庭医生主动服,彻底激发社区就诊活力
“1+1+1”:居民可自愿选择一名家庭医生签约,再从全市范围内选择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进行签约。优先满足该市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签约需求
●截至2016年,上海市家庭医生共签约常住居民超过1000万人,签约率超过45%。签约居民人均就诊频次比上年同期下降0.56次
●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有2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1+1+1”签约试点,覆盖上海90%的社区,已签约“1+1+1”居民超过160万人,其中上述社区60岁以上老人签约率已超过37%。预计今年年内,“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试点将拓展至上海所有社区
市民签约可享受的服务
省 市 速 递
▲从今年起,天津市每年将统筹安排1.2亿元支持本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各高校在生均拨款经费中按照生均100元标准,用于思政类专项课题、思政教育活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等。另外设立岗位奖励绩效,辅导员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
▲近日,山东省省本级社保电子档案系统率先在全国上线运行。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信息利用、业务维护、系统设置和信息安全等六大模块,并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开放式查询,支持人事人才、公共就业、劳动关系等各个业务系统对档案的综合利用。
▲日前,四川省下发通知,今年将培育4万新型职业农民,覆盖179个县(市、区),并以绵阳等3个部级整市示范推进市、81个部省级示范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示范区。其中对现代青年农场主调训,每人连续支持两年,2017年人均补助3500元。
▲近日,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建设七条措施》,每年评选认定10个“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到2020年,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场)150个以上、省级以上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场)2000个以上,全省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累计4000个以上。
▲8月9日,浙江省出台《关于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意见》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苗木和挖塘养殖水产,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从事其他毁坏种植条件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