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君
摘要:高校人力资源作为人力配置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托。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的发展,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予以理解,探究其融聚轨迹成为极为重要的措施和路径。基于此,本文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绩效与融聚轨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绩效;融聚轨迹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直都是促进高校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真正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得以更好管理的重要基础便是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总结,对其融聚轨迹予以追踪,从而探究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让人才为高校所利用,让高校能够吸纳更多人才成为知识传播者,让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展现。
一、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理论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生产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资源分配和利用,这是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体现。在工业进程不断前进中,工业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几经变革,终于创造出了大量的物质文化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人事管理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和收获,使得人事管理的实践过程得到了极大的科学和系统的总结,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建立了打下了最初夯实基础。上个世纪50年代,层次理论和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双因素激励理论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人力资源思想。人力资源在发展的进程中,其理论经验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尤其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建立在实行坦白、开放、沟通为基础的民主管理理论之上。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绩效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等院校的改革,我国各个高校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做出了很多大胆尝试。比如,在人事管理方面,学校采取的“因事设岗、双向选择、择优聘任”原则,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付出与实际应用根本。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发展的定位,制定与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建设筹划,师资队伍建设中涉及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师生比例、学历等,虽然能够表述师资队伍质量,但是应当进行相应改革,应当通过比例的调整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将现有的固定岗位转变为聘用制和岗位聘任制,打破铁饭碗制度,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选择适合高校发展的师资人才。其次,在人力人事改革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社会,不拘一格的吸收社会一定的专业人才,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高校要注重对教师的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教师知识交流路径,培养教师全面综合素质,提升教学水准和教学效果,也为教师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打下基础。第三,高校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要做出有效的评估,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采取应对的措施激发教师的教研能力,实施以“能本管理”为主要准则,
“双向互动”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方式,发挥教师的内在潜力。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融聚轨迹
首先,规模效益和高等教育资源重组。上个世纪,由于高校明显的结构性缺陷引发了高校合并的资源重组,其重组后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一步的利用,减少了学科设置的重复性、固定资产的重复投入等方面,同时政府对高校发展和布局统一规划可以更好的做出统一部署,图书、设备、实验室等教学资源达到了共享,教师的人力资源使用率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其次,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人力管理相关的工作方法的得到了一定的转变。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其从每个管理细节上发挥功效,促使教师教学、科研人员实际研发过程的主观积极性得以发挥,使得教师的素质整体提升。在高校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的过程中,使高校的人才梯队建设符合其自身办学定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力,以人为本的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成为重要的理念支撑。第三,要想在高校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开放管理,就要使高校的人事管理行为从封闭方式走向开放方式。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符合社会的潮流,人事管理方法也要遵从这一守则,要本着开放的态度接纳各界有识之士,打破传统的封闭理念,从多种渠道引进适合高校发展的人才,建立多种平台,促进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促进教师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还可以将更多的企业实践人才“请进来”。最后,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实施,能促进经费的有效节约支出,从无形之处优化高校的成本利用。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融聚对于高校来说是探究更好地吸纳人才、应用人才的路径,通过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与分析,为之后的教职员工配置提供基础。因此,相关人员要对此问题予以探究,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绩效与融聚轨迹纳入工作重要范畴,让高校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高效管理。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