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波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启发学生确立正确观念。本文通过分析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指出其在于通过帮助被教育者发现、怀疑自身认识问题,引导被教育者主动建构、确信新的思想观念,明确其对当下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产婆术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意义
一、缘起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尽其一生奉献于教育,追索人生的意义,为后世哲学、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士,苏格拉底曾言,愿意像自己的母亲帮助产下新的生命一样,帮助别人产生新的思想。所以,在如何促使学生抛弃偏见接受真理方面,苏格拉底逐渐形成了独到的方式。他通过连续问答的方式迫使对方对自己持有的观念进行反思,发现、承认自己原有观念的错误或矛盾,并引导对方得出正确的结论。一般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发现或者启发式教育法的教育家,对后世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理科學习最为重要的区别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战胜常识性偏见。相较于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学习,学生多带着“无知”学习,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授的内容并非是学生从未接受的“无知”领域。某些高中生在未走进思想政治课堂之前,已经带着与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零碎”生活经验学习。这些生活经验是零碎的、片面的,甚至可以理解为不正确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往往用零碎的生活经验,认识学习或“检验”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引导受教育者主动纠正偏见促成正确认识的形成,对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助产”与自我建构——“产婆术”的实质
苏格拉底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并没有留下关于其思想的直接论著,大都是其弟子柏拉图在其与学生的一问一答的对话记录中体现的。在关于苏格拉底从事教育活动的文献记载中,他从来不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直接为学生呈现自己所认为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与学生的讨论看似争辩,却没有“烽火硝烟”似的针锋相对,大都依顺学生思路或逻辑的反问或者反驳。正是这种不直接反驳对方观点,但通过环环相扣对话的方式让对方发现自身逻辑的漏洞及矛盾,产生对自我既有观念或思想的怀疑,进而摒弃错误的观念,重新建立并接受正确的思想或者观念。这种教育方式后世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也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其实潜藏于人的头脑之中。教育者不能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受教育者接受知识或者观念,而要像助产士那样,引导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掌握真理。
从现有文献梳理看,对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认识,学界在步骤划分上略有不同,但在对其实质内涵的界定上基本一致。有学者将“产婆术”归纳为三个步骤:讽刺、定义与结论。即首先使受教育者认到自己的无知;再通过讨论对其观点反复诘难,随后归纳出明晰的定义与概念;最后引导受教育者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也有学者将“产婆术”划分为反讥、助产、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部分学者提出苏格拉底“产婆术”从其实质看,仅为讽刺和“助产”两个步骤。综其分析来看,三类观点的精神实质基本相同,都认为“助产”是苏格拉底教育法的重要环节与步骤,“帮助对方回忆知识,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2]。“产婆术”最重要的意义或实质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地思考,并通过自身积极的思考获得正确的思想观念或知识。同时,受教育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身已有观念进行质疑,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重新树立或接受正确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目的不是灌输知识和观念,而是帮助受教育者进行“助产”,助其通过自身努力认识自我并得出正确的认识,达到重新自我建构以致接受正确认识的目的。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拉开启发式教育的大幕,开拓新教育方式的先河。引导受教育者积极思考,进行自我怀疑及自我重新建构与接收的实质,受到了后世较多教育家的认可与推崇。我国著名教育教叶圣陶曾指出这种教育与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3]。因此,“产婆术”对于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先有偏见而言,是一种值得积极尝试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三、由怀疑到确信——“产婆术”之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观念中,甚至当下流行的观念中,教师的天职就是为受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通常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上,教师似乎就是正确观念的“化身”。教师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进度。学习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是教师的天然“权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话语的掌握上,是占据决定性位置的。与此相对照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诚然,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教师坚持教学正确的思想内容,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理论武装受教育者的头脑,也是职责所在。而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灌输论,也支持这一通常教学方式。但是作为培养处于价值观关键形成期的高中生的重要意识形态阵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有效地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至高中生处,并使其能有效地接受相应观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值得认真思考与探索的。而且,新课程理念极为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求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地位。教师应当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配合、引导学生完成课标规定的学习任务及目标。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对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在于,不仅契合了新课标对转变传统课堂师生关系的要求,还与现代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交集。现代教学理念反对直接将教学内容不经过任何加工或者方式上的调整,直接传递给收教育者。要求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促使学生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在主动建构中获得知识。而这样的自我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牢牢整合在自身的认知体系之中,形成牢固的价值观念或知识体系,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整合等能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得到应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契合了教学规律。教师的引导启发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沉浸”于教学环节的过程。在沉浸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与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步。可想而知,与传统教师“满堂灌”教学模式相比,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必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通过自我主动参与,不仅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接受度也比“填鸭式”教学更为深刻和久远。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会得到极大地调动,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endprint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迎合高中生所处的特殊心理阶段的特殊教育方法上的需要。高中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是心理起伏最为剧烈的阶段之一。处于这个阶段的高中学生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但是其有限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储备决定了很多时候高中生的“批判”会情绪化。“产婆术”反对直接的“针锋相对”,而通过理性的平等对话,尤其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自身观点的层层分析、反驳,引导被教育者从怀疑到认识自身观点的偏差,最终承认和接受正确的观点和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向学生的转化,使其破除自身观点误差,直至接受和确信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从方法意义上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探索与突破。
四、探索与突破——“产婆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产婆术”从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角度而言,作为方法上的尝试与探索,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苏格拉底“产婆术”毕竟是两千多年前先贤哲人提出的教育观点,虽然对当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但是,任何一种理论或者方法都必然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限于时代的社会历史的局限,“产婆术”也是如此。
在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教学因素急速变化的时代,对于每一个乐于尝试新方法,改进自身工作效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工作者而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然是我们必须秉承的基本原则。在将“产婆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产婆术”的实质及其意义,正确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树立和巩固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矫正有误的思想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成发现、怀疑自身有误观念到确信正确思想认识的教育教学目的。此外,在实践运用中,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当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努力在课堂互动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产婆术”自身的局限及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本身能力的局限,都会对“产婆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带来困难。但是实践困境急需新的理论与方法出场,只有坚持不懈地探索才会带来最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闵青春,李化树.“产婆术”新解[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05-107.
[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张凤丽.苏格拉底“产婆术”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8):149-150.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8.
[5]戴登云.从“学习知识”到“生成知识”:美學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6):123-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