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硕士考核模式探讨

2017-09-18 07:23刘忠宝马巧梅
计算机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刘忠宝 马巧梅

摘 要: 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视角,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对软件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考核方式进行探讨。从目标达成入手,注重各环节产出成果。在分析目标达成涉及的主要环节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考核、课题考核、学位申请其他要求考核等几方面进行改革。对能够量化的指标以成果体现,对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详细描述,对过程管理进行强化,保证了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 创新能力; OBE; 专业硕士;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9-56-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perspective and aimed 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the assessment mode for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aims at the objective to be realized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achievement of each stag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se main stages involved in the objective obtaining, the reform measures are adopted in the assessments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subjects and the other requirements for applying the degree. The quantifiable indexes are manifested by the achievements, the index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be quantified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process management is strengthened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ntinuity of the reform measures.

Key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OBE; professional master; assessment mode

0 引言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2003年教育部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明确提出把研究生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1]。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本文基于OBE视角,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我校软件工程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为例,对研究生培养环节中考核方式改进和提高的措施进行探讨。

1 OBE教育模式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意思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源自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3]。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输入或投入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经费、设备、师资、图书购置等的投入,然而并不是投入就一定有产出。

OBE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教育产出或学习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学习后在毕业时获得的能力。OBE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个性评估为动力,强调能力达成获得方法的多样性、以持续改进为重点。

本文探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着重强调产出成果的考核,保证每项措施都落实到位。

2 改革措施与手段

为了达到对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着手,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需要经历的环节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为了目标达成,需完成目标达成之前三个线条中涉及的环节。OBE强调学生为中心,每个学生要达成目标,前面环节中的细节是不同的。课题不同、课程体系中选修课不同、专业实践中可选的课目不同以及学位其他要求中可选的项目不同。尽管每个个体都具有多样性,达成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应该一致。为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前面的三个线条中涉及的环节入手,把考核改进措施深入到以下每个环节中。

2.1 课程体系环节

我校2009年成功申请了软件工程硕士点,201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为了适应国家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但是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久又复杂的过程,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中,除了课堂教学手段改革之外,考核手段是保证目标达成的必要手段。

⑴ 课堂教学考核

考核方式决定了最后的成绩,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很多,但是在最后的考核成绩时没有体现,学生会觉得完成不完成结果都一样,所以课堂教学考核要充分考虑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考核标准,把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作为考核标准中的重點,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并量化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

⑵ 专业实践环节考核

我校软件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课程体系中,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实践几部分。其中专业实践包含的工程训练、科技实践与创新部分共9个学分,可以选择的课目如表1所示。

工程训练、科技实践与创新环节中,从表1中选够9个学分就可以。在表1的这些课目中,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在这些课目中,有些是有据可查能够落实的,有些是属于灵活性比较大的,所以应该对一些可选课目的考核要求进行补充细化,并由导师负责把关,做到“主观上有目标,客观上有制度保障”。细化后的内容如表2所示。endprint

作为导师,在为研究生制订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与研究生交流,根据研究生自身情况和学习兴趣,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入手,与研究生一起制订适合学生的培养方案。

2.2 课题相关环节

课题环节分为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其作为目标达成的阶段目标。三个阶段的考核成果质量难以用指标进行量化,为此,我们从过程入手,通过过程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⑴ 定期的团队交流与汇报制度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源源不断的进行,研究生刚入校就应该着手进行。为此,在研究生入学后就应该开展定期交流与汇报。 研究表明,团队运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聪明才智,达到1加1大于2的智能增值效应[4]。单一导师培养模式下,学生创新驱动力不足,学生视野受限,不能广泛了解各领域的先进知识和科研成果[5]。为此,同一研究方向的导师采取团队指导制度,听取不同的导师、不同年级的学生定期的交流可以学生拓宽视野,另一方面定期的汇报也可以使研究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每次的汇报完成后相互的提问互动,都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⑵ 导师的规划与指导

许多学生入学后会感觉到与本科阶段不同,学习自由度增大,有些学生会觉得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展课题工作。导师必须对研究生的课题学习进行定期规划与指导。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既要避免对学生约束过多,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也要避免学生涉及的课题范围太广最后完成的课题质量不高。

⑶ 尽早进入课题

从事科研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可以参与导师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确立课题。研一阶段由于有公共课程的学习,课外时间属于碎片式。导师可以在研一入学就给学生安排课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基本知识的储备,对课题的背景知识进行调研和查阅资料,对课题需要的工具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定期的团队交流和定期汇报,真正做到在开题之前就对课题背景、课题相关知识、可行性分析都能够心中有数。而且,通过一年的训练,在研一结束时,养成了善于思考、总结,勤于交流汇报的学习模式。

⑷ 导师团队共同考核

在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时,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本环节,应该由导师团队共同考核认定。对于学生来说,标准统一,对于导师来说,也降低了监督难度。

2.3 学位其他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应该是用新的研究思路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所以课程中应该结合一些学科前沿的成果,同时工程实践能力也是软件工程学科的特色之一。本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生要求在读期间应在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者获得以中北大学为著作权人的国家授权软件著作1-2项。这一环节的考核都有成果支撑,通过成果取得的过程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 总结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的各环节进行研究探索。本文以成果为导向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并对考核标准进行细化的同时在研究所培養过程进行导向性的管理,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由于学科要求不同,本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接下来我们要对本文方法的普适性进行讨论,希望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雷彩虹,王晟,王駒.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5):433-435

[2] 蒋德勤.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创新创

业教育,2015.6:1-4

[3] 胡剑锋,程样国.基于OBE的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能力评价[J].社会科学家,2016.236(12):123-127

[4] 陈安华,胡燕萍,颜建辉.搭建多学科融合学术环境,提高研究

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48-49

[5] 刘焕淋,陈勇.基于导师团队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

创新能力研究[J].亚太教育,2016.13:257-25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对普通高校绩效考核的对策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