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2017-09-18 04:17梁家胜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海燕初中生文本

梁家胜

【摘要】本文论述基于教材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是立足教材,模仿借鉴教材中的好词佳句、行文结构、写作手法等;二是改写文本,从原作拓展出去,培养学生写作思维。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作文水平

立足教材 改写文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46-02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個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炼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叶先生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教材教学与作文教学是有机结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教材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农村初中生课外读物缺乏,阅读量少,书面表达不流畅,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学好、用好教材,从各方面不断借鉴教材,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训练。那么,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立足教材,模仿借鉴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纳入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都是经过专家们深思熟虑之后才挑选出来的,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是经典之作。教材中的课文是初中生学习写作的“榜样”。教师在引领学生品读欣赏名家名作时,应抓住学生学习的契机,引领学生品味、模仿、借鉴,并将好词佳句、结构方法、写作手法等运用到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一)好词借鉴,丰富写作内容

农村初中生多为留守儿童,从小缺少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量少,写作时词汇匮乏。而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充分积累和利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是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引导其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将文本中的好词佳句迁移到写作中,以帮助学生写出有文采的作文。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写“我”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这一段,“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等词语给予读者因为“我”双腿残疾而变得极为焦躁不安的真实感受,又表现了“我”暴怒无常的脾气。为此,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让学生借鉴文中生动的表达,写自己的一段经历,表现自己的真切情感。一名学生写道:“一天,雨‘唰啦唰啦地飘落着,我和几个朋友在雨中一会‘啪啦啪啦猛地踩地上的雨水,一会张开双臂对着天空拼尽力气喊‘下吧,下吧,我要戏雨,一会儿你追我赶地溜水……”学生在作文里不仅借鉴文中“猛地”等词,还活用了“唰啦唰啦”“啪啦啪啦”等象声词,形成精彩片断。教材中的词语借鉴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课文中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能为学生的作文添加一层绚丽的色彩。

(二)文本结构与内容组合借鉴,实现写作完整性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安排问题。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然而,当今很多农村初中生写的作文,章法凌乱,主次不分。有的有开头却找不到结尾,有的有结尾却不知道开头在哪儿,有的两头特短中间特长……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影响了作文的表达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结构都是别出心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引导,让学生掌握结构技巧,把作文结构与内容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地提高作文水平。

教学中,笔者总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先了解课文的开头、结尾与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关系,中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思考课文开头与结尾各有什么作用,中间部分各自然段间是什么关系,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并让他们找一找文章在结构上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找到该文的写作框架:文章首尾呼应,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课文结尾总结呼应,深化主题;课文记叙每个事例之后都安排一个自然段抒情议论,让读者的感情与文本产生共鸣。又如,在教学《我的教师》这篇回忆性散文时,笔者首先指导学生找到作者的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然后引导学生弄清楚作者记叙的七件事,前五件事以教师爱学生、学生爱教师为中心,这五件事的感情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两件事以孩子对教师的爱为中心,既披露了孩子内心对教师的深情,又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接着让学生闭起眼睛寻找记忆中最不能忘怀的人,回忆这个人和发生的不能忘却的事,并以提纲的形式把不能忘却的事写在纸上,批注哪些事要概括地写,哪些事要具体地写,事件间的顺序应如何安排,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写作提纲。

(三)写作手法的借鉴,增加写作的趣味性

写作是一种艺术。学生在写作中如果能运用象征、对比、反衬、联想等表现手法深化文章的意境、主旨,使文章意境深远、优美,就能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可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选材虽然非常不错,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却是干巴巴的流水账或零星的只言片语。所以,笔者在教学时,侧重于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使自己的情感描绘得具体、动人的。如在《海燕》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出示:“我觉得这是 的海燕,从 可以感受到。”让学生完成这道填空题,品读感知海燕的形象。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发言汇报学习结果,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和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一名学生说,他觉得这是勇敢、敏捷、锐不可当的海燕,从第九段可以感受到。笔者指导学生品读“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一句,让学生体会“叫喊”写出海燕的勇敢,“闪电”“箭一般地”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海燕的敏捷、锐不可当……出于深化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用海鸥与海鸭、企鹅作对比,更加生动形象地反衬了海燕的勇敢无畏。最后,笔者借课文写作背景,引出“象征”这个概念,帮助学生分析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使学生明白海燕在文中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文章各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不仅突出了中心,也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形式,富有趣味。

二、改写文本,拓展思维

教材只是个例子,写作借鉴也只是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教学的启发,自己独立写出新作来。这就依赖于基于文本的拓展延伸。改写文本是拓展延伸的一种方式,是指学生在认真领悟文本思想情感,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和主要故事情节之后,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或续写,或缩写,或扩写,或改变原作的形式——如将诗歌改成记叙文等。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已有的材料进行改写,是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孔乙己》之后,笔者向学生出示:“《孔乙己》第4段写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请根据合理想象,以‘孔乙己是如何得到这九文大钱的为核心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还向学生提供“孔乙己后传”“孔乙己中举以后”等标题,让感兴趣的学生续写。让学生在改写、扩写、续写中想象、创新,从而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借鉴、改写文本等方式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教师应以教材为火种,点燃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明灯。

(责编 秦越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燕初中生文本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Friendship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赏春
赏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