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警示:大学生如何辨别互联网招聘陷阱

2017-09-18 02:18申杰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7年9期
关键词:应聘者诈骗

申杰

据相關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将近800万人,对于这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形形色色的网络招聘平台成了他们向社会“推销”自己的重要途径。

他们怀揣憧憬,步入社会,寻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是无数毕业生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但是,社会的凶险远非半开放甚至封闭的“象牙塔”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从招聘到传销,有如天堂坠入地狱般的折磨。那么要怎样才能避开招聘骗局,躲开劣质企业,寻找合适的工作呢?

变味的网络招聘

事实上,招聘的弊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一个话题,因为凡是公司必争人才,招聘是公司获取人才的重要途径,如果谈及了招聘的问题,则难免会触及企业的软肋,一些利益相关的话题总是难以避开。但是,在招聘被诈骗甚至传销所利用之后,涉世未深的应聘者有必要了解清楚招聘的本来面目。

从宏观来看,招聘本身是不存在争议的。因为招聘制度是公司企业选拔人才的最好办法之一,通过层层测试,寻找发展所需人才,找到适合的人才。在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网络招聘成为了主力军,因此,近年来人员流动和跳槽的频率连续上涨,其反向推动了招聘行业的火爆。

凡光之所向,必有阴影。招聘的火爆也招来了不法分子的侧目,招聘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招聘信息,而这些信息量之大很难逐一排查,因此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人会利用招聘网站散播虚假信息,以重金、厚利和低投入等条件作为诱饵吸引应聘者前去上钩。

在招聘中,一般会把职业分为IT类、金融类、房地产类、文体教育类、物流运输类、制造类、矿产类、服务类、传媒类、公共事业类和第一产业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职业无贵贱,但却有入门门槛高低之分,在一些特定行业中,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诱骗应聘者上当受骗。

针对招聘诈骗,应当做到知己知彼。以诈骗方的最终目的也可以将诈骗行为分为骗钱类、骗力类、敲诈勒索类和传销类。骗钱是以缴纳培训金等为理由,骗取应聘者钱财;骗力则是骗取应聘者信任后提供工作岗位,但工资少发甚至不发等;敲诈勒索类性质已经升级,受害者的身体、能力、财物等均可能成为目标;而传销则更是恶劣,游走在法律边缘,以洗脑或者身心摧残等手段胁迫应聘者为其发展下线获取利益。

网络招聘常见的四大陷阱

陷阱一:“拐”进传销漩涡

“2009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招聘网站上投过简历。后来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给我打电话,自称是阿迪达斯在大陆的分公司,让我过去面试。”反传销网创办人凌云说,因为没有往这家企业投过简历,所以本身比较警惕,后来向阿迪达斯官网求证得知他们并未发布招聘通知。

民间反传销人士李旭也表示,传销组织冒充知名企业以招工名义诱骗大学生的手段,十几年前就出现在了广东东莞等地,后被各地的传销组织“学习”。传销组织对于企业招工的流程非常熟悉,电话面试问的问题也很专业,因此很多大学生信以为真。

“‘拉人头是部分传销组织的主要任务。”李旭说,起初传销人员主要靠“杀熟”即依托亲戚、朋友、同学、战友拉拢组建传销网络,然而随着公众防范意识的提升,传销人员将目标转向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并试图借用网络平台达到目的。

凌云认为,对于网络招聘,求职者要加强防范意识,比如查看营业执照,上网搜索单位网站与招聘信息中的电话、地址是否一致等。识破诱骗伎俩其实很简单,一个特征是“缴纳入门费”,另一个特征是“拉人头”。

“如果接你去公司的中间人,不是把你接到写字楼或者办公楼,而是接到破旧的居民楼、城中村甚至偏远农村,那么就该及时收住脚,不然十有八九陷入传销组织。”李旭说,去外地应聘的时候,最好是结伴同行。而相关法律界人士表示,网络平台也应当肩负起监测排除违法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陷阱二:巧列名目“骗”钱

有不少微信网友曾吐槽,身边有同学在做“淘宝”刷单,加入这份兼职需要交入会费300元,然后以奖励形式返回,工资日结,有望日入千元。之后发生的事实证明,同学不仅没有日入千元,还搭进去了300元入会费。这是暑期比较频发的诈骗案例,诈骗分子以日结工资或者高薪回报为诱饵,然后再引导“上钩者”继续发展其他会员,或者干脆消失不见。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大群众应提高自身防骗意识,不要轻信所谓一夜暴富、不劳而获、在家就能赚大钱、在消费中赚钱等谎言。此外,有媒体报道反映,有的公司要求求职者先缴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信息费、保险费、服装费、培训费等各种名目费用才可入职或实习,过一段时间再找理由“辞掉”求职者。

也有求职网友直接表示:“应聘时遇到让你缴纳各种名目费用或者押金的,能走多远走多远,因为这样的用人单位十有八九都是骗子,小心上了他们的当。”在此提醒求职者,要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资料,提防“黑中介”。通过正规的招聘渠道找工作,无论对方提出什么理由,不要轻易给对方汇款。

陷阱三:超期试用“坑”人

据此前有媒体报道,甘肃兰州警方此前总结出8种求职诈骗的陷阱,其中一种是“超期试用,莫名辞退”。现在一般企业的试用期为1个月到3个月,可是有时候,应聘时说好试用期1个月,但工作了3个月,用人单位却仍不提转正的事。

兰州警方对此提醒,此时应聘者就要小心,因为试用期薪资低,企业超期试用是把你当作廉价甚至免费劳力。当你忍无可忍提出转正时,企业再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将你辞退。此外有媒体反映称,有的企业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策划文案、文章翻译等,然后无偿占用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记者在相关劳动仲裁网站咨询获知,所谓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endprint

陷阱四:木马链接“蒙”蔽

山东省高密市全民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微博日前称,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兼职消息,趁机向应聘者发送木马病毒链接,骗取钱财。

陈福强是福建省安溪县人,2016年2月,陈福强在网上发布招聘网络兼职的信息,声称工作内容是为某购物网站的卖家“刷单”增加销量,刷单结束后可以退还本金,并每单返还5%至10%的回报。对上钩的应聘者,陈福强向其发送虚假网店链接,这些链接实为木马病毒。2016年2月至4月,陈福强先后诈骗金额共计2.9万元。2016年11月,陈福强被警方抓获。

另有媒体调查发现,有的诈骗公司会以印刷厂、广告公司等单位的名义,在网络上发布新媒体应聘信息,招募手机聊天打字员,让应聘者点击已植入病毒的木马链接,直至骗到钱为止。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提醒,求职者在使用短信、聊天软件或电子邮箱时,千万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或下载网址。因为这些链接很可能是木马病毒,不法分子诱导用户点击,将木马病毒植入手机或电脑系统,从而盗取银行卡账户、支付宝邮箱等敏感信息。此外,信用卡客户最好开通短信通知服务,一旦收到异常的消费短信,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款项,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求职中有诸多骗人的陷阱,但是无论对方怎么骗?求职者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才能应对万变的招聘骗局。

防骗技巧如下:自身篇

第一:谦虚为上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即使掉下来砸到的也是个子高的人。在初次面试工作时应当对自身有合理的定位,不要贪功冒进,不要贪图多赚钱少劳动,要相信,企业能够为你提供的职位和薪酬是不会超出你个人能力。

第二:自我认知

从学校走出来,应当对自身的职业前途有所规划。以自身兴趣和能力为基础,充分了解自身定位,投递简历时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性别、性格、兴趣、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岗位,并且充分考虑自身发展前景,结合师友及同学的经验,定位清楚了才不会走偏。

第三:了解骗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身定位后也要了解常见的骗術。如今网络和社会紧密相连,一些常见的网络骗术早已被媒体曝光。了解这些骗术并非让人去行骗,而是让人不被这些拙劣的手段诱惑,识破基础骗局。

第四:守住底线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守住自己的规矩与底线,在被诈骗者巧言令色带偏的时候即时的清醒过来。在传销受害者中最害怕的就是底线沦丧,最终可能导致不仅自己,甚至亲朋好友都沦落入内。

第五:寻师问友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应聘时也一样适用。在接到企业提供的面试机会时,如果自己无法拿定主意,及时询问亲友,一是让其帮助共同揣度对策,二也为了让亲友知晓个人行踪,一旦有变即时处理。

第六:学会拒绝

在面对存在的风险时要果断的拒绝。所谓勇敢不应该只是敢于尝试和挑战,更应该包含了敢于拒绝。拒绝错误的理论,拒绝背离信念的尝试,拒绝交出自身的钱财以及重要物品,在法律的框架之下要敢于向不法行为拒绝。

简历篇

第一:慎选海投

应聘者在选择岗位时,盲目海投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海投会导致自己对所投公司、职业和行业的不了解,容易上当受骗;另外,海投也可能让人在应聘时难以取舍,导致错过优质工作。

第二:简历保密

不少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喜欢将包含了个人信息的简历进行公开。殊不知,这种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大量的后顾之忧,如今网络个人隐私信息被大肆甩卖,如果不能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等待的将会是无尽的广告和诈骗电话。

第三:认准平台

互联网招聘行业的崛起也让招聘平台数量随之增多,但是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的监管力度和制度却很难跟上。因此,在投递简历时,要认准专业的平台,如果是小平台的话,要明确信息发布人和平台认证等信息,多方确认之后再前往面试。

第四:简历要简

简历设置保密的情况下,一些不必要暴露的信息绝对不要出现在简历上。比如:身份证号码、家庭具体地址、现具体居住地、家庭收入情况、个人经济状态等,这些信息一旦涉及时需要做简化处理,比如地址写到市即可,现居住地写到区域即可,家庭收入模糊处理,不要给人可乘之机。

第五:拒绝模板

写简历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讲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由于学校经历很难让公司看重,因此找模板套用甚至抄袭简历成为常态。但是套用的简历最缺乏含金量,不仅会被公司看扁,会让诈骗者看穿应聘者社会资历浅,不经世事等问题。

第六:克制“友好”

很多人在经验不足时,会被一些并不是很熟悉的朋友推荐工作,这种“友好”的职位推荐虽然确实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现实是很多职位是他们都并不了解和掌控的。因此一旦遭遇不公待遇,友情和事业将面临双重考验,得不偿失。

企业篇

第一:守住钱包

应聘是去寻找工作,为的是赚钱,因此绝对不要在面试的时候掏一分钱给面试单位。经济诈骗占到诈骗总量中很大一部分,其核心就是钱,不掏钱就不会掉入此类圈套。

第二:背景分析

对应聘单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确保该公司的正规性与合法性。寻找相关论坛和资料,找到曾经的面试者对该公司的评价,综合多方观点确保所选无误。

第三:无视热情

应聘者在热情的面试邀请电话时往往会表现的很被动,但是热情也要分度。一些诈骗类的邀请会热情到让你厌烦,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礼待之,静思明智。

第四:不谈梦想

很多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这一点是没问题的,但是,自己的梦想被招聘公司提及是不正常的。如果在面试过程中,招聘方多次以梦想、理想或者志向之类词汇进行激励,那这家公司要么缺钱,要么不正常。endprint

第五:重在当下

和上一条相对应,一个优质的公司应该阐述的是能够在当前给应聘者提供怎样的机会、待遇和平台。应聘者为财,招聘者为才,双方各取所需,如果对方不能承诺现在,那么你自然不必心念未来。

第六:培训莫谈钱

如果公司通知入职了,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会有入职培训的。如果面试的是正规企业,培训内容往往包括了专业技能和公司介绍等,但这些都应该是免费的。试想,有哪个正常的公司会靠培训新员工赚钱呢?如果连新员工的培训费都付不起,为什么还要去这样的公司呢?

第七:查询资质

正规公司在网上是可以查到其注册信息和公司规模及资质的,因为所有在工商局注册过的公司都会公开公司的基础信息,比如公司所有人、注册资金、经营范围和公司的办公地址等。

第八:因地制宜

对于不同公司的办公地点应当进行区别对待。一般来讲,公司会租用写字楼进行办公,但也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会租用民居进行办公,则可以询问当地居民是否了解或者听说过这家公司,如果地点过于偏僻,请务必有人结伴同行。

入职篇

第一:人多不留

一般来讲,已经步入正轨的公司是不会大规模的招人的。当产生职位需求或者空缺时,公司会针对性的招聘。而如果面试的公司招聘人员众多,那么只有两种解释,岗位人员技术含量太低且流动量大;骗子。

第二计:拒绝异地

如果决定了要来一座城市发展,那么就应该确定自己发展的具体地点。即便接到了来自外地的电话,哪怕他只是离你所居住的区域较远也应该拒绝。不仅是为成本考虑,还因为传销诈骗类的窝点通常设在偏远地区,小心為上。

第三:了解项目

在面试时要清楚自己所要加入的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这一团队要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日后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的是怎样的工作环境,得到的回应含糊不清则要谨慎。

第四:缴费留凭证

在入职时,一些公司会要求缴纳服装费之类的费用。这是诈骗类公司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是有的正规公司也是需要缴纳的,而如果真的有必要时,务必在缴费时要求打印盖有公司印章的收据。

第五:合同多审

在签订入职协议时,一定要细致查看入职合同,其中相关数字和责任归属的部分更要谨慎;并且,合同应当保持一式两份,如果不能做到的话务必拍照留念以便于解决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六:力争权益

在进入公司之后,如果发现有与面试时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即时提出,力争自己的应得利益。职员的态度会对招聘方产生相应的影响,忍气吞声绝非上策。

第七:瞒天过海

如果真的不幸进入了“贼窝”,遇到了诈骗甚至传销类组织时,请务必保持冷静。不要激烈的反抗,双拳难敌四手,要先表面上服从,暗中考虑脱身的对策,自身的生命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第八:走为上计

在工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内容等方面产生纠纷时,应当保持克制,而如果该公司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及时从公司抽身出来,而后借助劳动仲裁或者法院起诉等方式解决纠纷,切莫越陷越深。

意识篇

第一:法制意识

在依法治国的社会,一定要用好法律武器和劳动仲裁制度,在发生劳动合同的纠纷时,仲裁往往会倾向于弱势群体,在遭遇不公待遇时,及时拨打相关单位电话投诉,用法律、制度和道德等多重手段进行维权。

第二:曝光公开

无论诈骗或是传销,都是见不得光的。如今,种种社交通讯工具的兴起给了曝光此类问题的快捷通道,通过微博、朋友圈、直播平台或者是传统媒体渠道进行曝光都会给予此类犯罪行为迎头痛击。

第三:避开中介

尽管有了大量的招聘网站,但是职位中介依然不在少数。应聘者避开中介一方面可以免去高额的中介费,另一方面黑中介克扣工资、上下欺瞒也并不少见,直接与公司对话也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第四:学习经验

在面试之前最好能够找到有相关做HR工作的朋友,向其进行取经,一可以找到能够顺利进入公司的重点,二可以防范诈骗等。

第五:坚定信心

很多时候,应聘者中了诈骗的招数恰恰是因为所谓的机会难得。而现实是,在互联网时代,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只要肯努力,能用心,机会总会接踵而至,不必为错过的机会而懊恼,更好的机会总会到来。

第六:拒绝诱惑

为财、为色、为名、为权,社会中种种诱惑一直都存在,但既然是去应聘,那就意味着自己选择了一条踏实勤肯才能成就的道路,面对这些诱惑适当的选择装傻,这样才不会落入他人的圈套。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聘者诈骗
把降落伞卖给农夫
企业选择应聘者的数学模型
——炮灰模型
警惕理财诈骗六现象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信用卡诈骗
电话预约技巧知多少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马云不允许迟到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