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2017-09-18 02:46车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骨科下肢骨折

车斌

江阴市急救中心,江苏无锡 214400

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车斌

江阴市急救中心,江苏无锡 214400

目的探讨分析将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创伤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根据损伤的控制理念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80%,实验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理念对其实施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率,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损伤控制;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治疗效果

在骨科疾病中,下肢创伤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的疾病,治疗这种疾病的关键在于对创伤后的三联症要进行有效的防控,这样才可以将患者临床急救的效果提升,同时保证了患者的存活率[1]。大多数的下肢创伤都是由于受到了外部的冲击而造成的,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由于交通意外导致的下肢创伤的患者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应该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所以该文选取该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的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主要对其将损伤控制应用于临床急救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15~75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8~79岁。所有患者中,单侧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有6例,足部骨折的有11例,剩余的83例为多发性创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创伤治疗方案,首先将坏死的腐肉以及组织进行清除,再采用生理盐水浸泡伤口,完成之后再以解剖的性质来对其进行修复,并且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的进展给予其支持治疗,最后对患者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防止发生感染的现象。

实验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①先对出血的伤口进行止血处理,将患者开放性的骨折创伤及时的进行清理;如果患者出现了出血性的休克现象应该立即给予血容量补偿;患者的肢体如果损坏的及其严重就应该果断的进行截肢处理。②对于患者损伤的程度来进行评分,以此来确定应该送诊方案,如果患者的评分<20分,就应该将其送至骨科的重症病房进行急救,评分如果≥20分,应该及时的将患者送往ICU进行抢救,对患者的凝血紊乱、代谢酸中毒、低温症状进行纠正,要保证患者的通气顺畅,做好“致死三联症”的预防工作。③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要进行严密的监测,等待患者的各项指标稳固后再对其病情进行评估,来进一步确定治疗的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X线片检查结果、患者骨折的愈合程度、关节的灵活度、附中功能等进行疗效判定。优:表示患者的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对位情况比较良好,骨折的愈合相对正常,关节的活动、负重功能都正常;良:表示患者的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有轻微的下移,骨折的愈合有稍微的延缓现象,患者的关节活动以及负重功能基本正常;差:表示患者的骨折情况没有愈合,关节的活动以及负重功能都变差。

1.4 统计方法

该文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2±4.5)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8.9±5.6)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上升,骨科下肢创伤的疾病也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2]。这种疾病一旦发生,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如果患者在此时同时合并出现出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理平衡以及代谢功能将会产生极大的伤害,而且会引发患者出现低温、酸中毒以及凝血障碍等问题的发生,这些就是这种疾病致死的三联症状[3]。因此,临床上应该不断地加大对这种疾病的研究,降低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这种疾病中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形成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是患者的大量出血而导致了体温出现了急剧的下降,患者的体温一旦较低就会阻碍血小板的功效,造成了凝血因子出现急剧的下降,从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代谢性的酸中毒的病理机制是由于患者长期的处于低血流的灌注状况,造成其自身的细胞代谢情况出现了紊乱的状态,导致其由以前的有氧代谢变为无氧代谢,造成了血液乳酸快速的出现增加的现象,最终导致了酸中毒。有研究结果表明[4],患者在遭受创伤后,如果可以将体内的乳酸产物及时有效的进行清除,这对患者的生存率就有了大大的提高。

对于这种疾病出现的三联症应该尽早地进行治疗,同时应该做好预防这些疾病的防治工作。这种疾病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合理的控制患者损伤的程度,将患者的耐受力也相应的提高,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这种疾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做好手术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大地减少手术中的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有研究发现[5],及时地控制出血可以降低严重的多发性的骨科创伤的死亡率。该文通过对患者进行止血、抗感染、补充血容量以及临时的固定等,帮助快速的稳定了患者的情况,有效地避免了过长手术对严重的创伤患者产生二次伤害,大大降低了死亡率。该文通过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临床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理念对其实施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率,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1]王美勇,张雨,李永超.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1(2):73-74.

[2]尹旭东.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6,21(10):76-77.

[3]赵振勇.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5,14(5):81-82.

[4]邓君.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21):195-196.

[5]李招菊,黄丽秀.浅谈在创伤骨科患者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措施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5(16):183-184.

R816.8

A

1004-6569(2017)05(b)-0152-02

2017-02-11)

车斌(1973-),男,江苏江都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院前急救。

猜你喜欢
骨科下肢骨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