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号墓为陵”相关问题研究
——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为例

2017-09-18 03:07杨晓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帝陵永泰陵园

杨晓静

(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1)

唐代“号墓为陵”相关问题研究
——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为例

杨晓静

(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1)

号墓为陵是唐朝一种特殊的葬制,始于唐中宗时期。它涉及到当时上层皇族之间的政治斗争及各种复杂的社会背景。这种葬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永泰公主墓及懿德太子墓,还有规格相似的章怀太子墓。对这几座墓的研究及与其他同身份太子公主墓、相同规格品官墓的比较,可以探讨有关唐代皇族葬制的问题。另外,将号墓为陵的墓与帝陵相比,也可以推测尚未发掘的唐帝陵埋葬情况。

号墓为陵;政治斗争;太子公主墓;唐皇族葬制;唐代帝陵

一、三墓概况

(一)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名李重润(本名重照,避武则天名讳武曌而改名),唐中宗长子。大足元年被人陷害窃议张易之兄弟,被武则天杖杀,年仅十九岁。唐中宗即位后,被追谥懿德太子,迁入乾陵陪葬。

懿德太子墓封土高17.92米,长56.7米、宽55米。整个陵园呈南北向长方形,面积为256.5×214平方米,四角各有一个夯土堆,推测当时此处曾有房屋建筑。该墓全长100.8米,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前墓室、后墓室等组成。初步统计各类出土的文物1000余件。

(二)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是中宗第七女,名仙蕙,字秾辉,与兄懿德太子李重润同死于大足元年,时年十七岁。神龙二年陪葬乾陵。永泰公主墓陵前石刻有:石狮一对、石人两对、华表一对。封土呈覆斗形,陵园长363米,宽200米。这座墓出墓道口至后室长达87.5米,宽3.9米,最深16米。该墓可分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四个部分。后室西侧有庑殿式石椁一具。

(三)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名李贤,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帝二子。被贬后死于巴州,后迁入乾陵,初以雍王礼葬,后追谥曰章怀太子。

章怀太子墓封土呈覆斗形,底部长宽各43米、顶部长宽各11米、高约18米。封土堆南尚有残存一对土阙,南面现存石羊一对。陵园四周原有围墙,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面积为180×143平方米,西、东、东北三面的墙脚仍残留于地面。整个墓地约合39亩。墓由斜坡墓道、4个过洞、4个天井、前甬道、后甬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全长71米。

以上三座特制墓均陪葬乾陵,与其他陪葬皇陵的陪葬墓或者“改墓为陵”的墓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地上建筑

1)陵园和内城

唐代皇室成员墓多陪葬帝陵。陪葬昭陵的其他皇室墓中尚无陵园和内城,而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陪葬乾陵的墓中,出现了陵园和内城。懿德太子墓陵园四角有角楼遗址,有房屋建筑。永泰公主墓陵园四角有角楼遗址。章怀太子墓陵园没有角楼遗址。改称恭陵的李宏墓,陵园为方形,四角有角楼遗址。

通常在唐代帝陵中才设有陵园和内城。在这几座墓中设置陵园和内城,说明了“号墓为陵”是采用了接近天子的葬制,规格大大高于其他皇室成员墓。通过对比,号墓为陵的公主墓太子墓在陵园规模上仍低于帝陵:帝陵陵园分内外城,盛中唐时期帝陵的一般内城长宽超过1000米,规模宏大;陵园内有门阙;内城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四角有角楼等建筑,有许多皇室成员以及大臣陪葬。即使恭陵、顺陵两座并非真正帝陵,规格也高于这三座墓。

2)封土

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均为双层覆斗形,其形如大小两斗倒扣相叠,为特例。一般太子和嫡出的王子公主多为单层覆斗形。如长乐公主、城阳公主均使用此种。另外,陪葬昭陵的新城公主“以皇后礼葬之”,其墓在陪葬的皇族墓中规格最高,依山为墓,仿照帝陵模式,但所葬之山很小。大臣魏征也受特殊奖赏使用此格。这也是唐墓中的特例。

双层覆斗形封土是特制封土规格,低于依山为陵的帝陵,高于普通皇室成员的单层覆斗形。它的独特形状与其他部分构成了“号墓为陵”的特殊等级:由模仿山形而夯筑的土塚,而在地表显示其陵与单层覆斗形的中和,形成“号墓为陵”之特制墓的专用封土堆。而章怀太子墓的封土也为单层覆斗形,规格近于于其他太子。

3)陵前石刻

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陵前石刻均由石狮、石华表,石人(2对)组成,未采用一般同级别太子公主墓的石刻组合。章怀太子陵含石羊的石刻组合,是以雍王身份埋葬时所立。

同时这些石刻组合远低于帝陵石刻数量和组合。唐帝陵石刻组合从乾陵形成完备制度:有石狮、翼马、鸵鸟、仗马(五对)、石翁仲(十对)。恭陵陵园除四门置石狮外,南门外有石柱、翼马各一对,翁仲三对,数量少于乾陵石刻,但基本内容相同。太子陵陵前石刻数量减少许多,且尚未发现翼马、仗马和鸵鸟等珍禽异兽。

2.地下建置

1)墓葬形制

三墓均为斜坡多天井墓道双砖室墓。具体形制见下表:

唐墓多天井、多过洞的形制,象征封建统治阶级的深宅大院。从懿德第一、二天井均绘棨戟架来看,此说甚确。

2)葬具

三墓均使用石椁作为葬具。唐代王公贵族大墓的葬具一般有石椁、石棺床、砖棺床三类。石椁从唐太宗时开始使用,到中宗时流行,玄宗时仍有。这说明中唐以前,贵族墓石椁在葬具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高,使用者除太子,还有贵妃、公主和高官。《通典·棺椁制》载:“大唐制,诸葬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雕镂彩画,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但是就已发现的石椁墓及墓内装饰壁画随葬金器珠玉等,说明当时并未严格遵守此例,或者使用者经由皇帝特许或者恩准。墓主的显赫身份或者卓越功勋即是特许的原因。

3)哀(谥)册或墓志

懿德墓出土了玉质哀册残片。章怀墓出土了石质雍王墓志和太子墓志各一合,后者是追赠太子后又埋入的。其他已发掘的皇室成员墓中出土的都是石墓志,包括永泰公主墓。

哀册帝后陵和太子陵的特有配置。目前,除一般太子墓外,出土哀(谥)册的唐代陵墓还有靖陵、惠陵和史思明墓。唐洛阳宫遗址还发现了哀帝玉册。靖陵哀册册片长度不详,惠陵和史思明墓册片各0.285米左右,宽0.028-0.032米;哀帝玉册长0.28、宽0.027-0.031米。亦皆汉白玉质,字口填金。懿德墓使用玉册确实是一种特殊葬制。

4)壁画

门列棨戟 唐代统治阶级盛行门列棨戟制度。懿德墓第一、二天井两侧壁画绘戟架4个,各列戟12支,共计48支。章怀墓第二过洞东西两壁绘戟架2个,各列戟7支,共计14支。永泰公主墓第二过洞东西两壁绘戟架2个,各列戟6支,共计12支。

据《唐六典》卷4:“凡太庙太社及诸宫殿门,各二十四戟,东宫诸门施十八戟,正一品门十六戟……。”懿德太子墓壁画两套戟皆二十四架,显是然用了帝王级别,其仪仗画面的丰富、宏大,也为其它太子墓所不及。章怀太子墓的十四架戟符合其最初的雍王身份。

(四)随葬品

陶俑是唐墓中最主要的随葬品之一,置于墓道壁龛和前后室中,模拟墓志生前宅第内外情形(详细见上文)。懿德太子墓使用了贴金甲马俑,这也是超制的表现。

二、小结

懿德太子墓,其规模和配置的表现是太子陵制与帝陵制的交叉:陵园形制、陵前石刻、墓葬形制等反映的是太子陵制,而壁画内容(如三出阀和二十四架戟)和俑群(贴金甲马)却显示有帝陵级别的因素。“礼有加数”也体现在永泰公主墓上,陵园规模远大于其他公主墓。同期的章怀太子墓初以雍王身份随葬,许多设置都是亲王配置,如使用墓志(后来才置人哀册),陵前石刻有石羊,壁画中用十四架戟等,但在陵园和墓葬规模以及使用石掉石门的配置等方面却毫不逊色,甚至超过同期的节愍太子墓。

这三座特殊葬制的墓形成是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的。三人均为武李二氏家族政治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中宗为其亲子亲女昭雪,也为了打击武氏势力,故将二墓大加修整,“号墓为陵”,但基于当时政治势力的复杂,中宗并未如高宗为其子李宏墓追赠为恭陵一样,用天子礼仪改葬,而是在部分地方用了些许帝制。三墓折射出了各派势力在权利斗争中的升降。但实际情况是“号墓为陵”并未达到帝陵的真正标准,只是在形式上模仿相近而已。

章怀太子墓的规格略低于前二者。中宗为章怀太子兄弟,亲缘关系略疏于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这也可能是墓葬规格稍低的原因。而这三座墓出土的各种随葬品及壁画等也为研究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及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材料。

[1]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7).

[2]王小蒙.从新发现的唐太子墓看太子陵制度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5(4).

K242

A

猜你喜欢
帝陵永泰陵园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电影中的帝陵
北美蓝莓落户永泰
帝陵宝藏
台专家探访永泰庄寨
走进陵园(外一首)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
西夏帝陵建筑揭秘
建设陵园 缅怀先烈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小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