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华庆
百亿变千亿,这个行业将改变中国企业的管理面貌
文/刘华庆
还记得当年的ERP吗?
不少在中国大型制造业待过10年以上的人,不但听过这个奇怪的英文缩写,还亲身经历过它的折磨。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来规范、集成、控制和优化企业内外流程的解决方案,最开始只是用来管生产物料的,后续逐步囊括生产、采购、销售、仓储、财务。
在中国,ERP是高大上的洋名词,大家也没那么严谨,企业上一个进销存软件、CRM软件,也说是上ERP。后来这个词更泛化了,连中国企业用得最多的OA软件和财务管理软件,都被划到了这个范畴。
ERP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真正的发展是2000年之后。中国大型企业的老总们听说有这么一款软件可以把企业的人财物、进销存和生产都管理规范数字化起来,自然兴致高昂。
i到位的CEO王汉超当时是中信银行IT部门的头,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那时的中信银行是中国少有的高度重视IT应用的银行,但是在他看来,ERP在中国的实践之路却非常坎坷。
当时率先尝试上ERP的企业往往是这样的:
1.实施前,老板:咦,神奇哟!
2.实施时,经理:唉,好难哦!
3.实施后,员工:呸,烦死了!
王汉超认为,形成这种奇特反差的主要原因有二:
1.中国很多企业的现代管理基础太差了。ERP发源地美国,有着200年的工业化史,工商业积累了大量的管理流程和经验,ERP对美国企业而言,不过是把这些信息化、数字化而已,更加规范和有效率。
而2000年左右的中国企业,在现代管理方面欠账太多,与美国过来的ERP卯不上,导致了企业管理要去迁就ERP,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流程到管理习惯,不啻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你说能不费劲?
以至于当年ERP公司都总结出了一条铁律:ERP实施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否则必败无疑——阻力实在太大了。
实际上,即便是一把手亲自督阵,ERP做成烂尾工程的也比比皆是。
2.中国一线员工对IT太陌生。
ERP是运行在电脑上的,而1999年联想才把民用电脑降到万元以下。电脑普及率很低,电脑软件还很不友好,绝大部分中国人对电脑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掌控感很低,用起来既不顺手,也不顺心。
所以当年ERP的实施需要大量地培训员工如何使用,而员工还不买账,因为他们从心底认为这玩意只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麻烦至极。什么事情在办公室里喊一嗓子不行,还得在电脑上写申请写邮件?
更糟糕的是,一段时间之后,老板们也对ERP产生微词了。
ERP有许多功能模块,而要计划和部署这些模块则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这些系统需要复杂的定制、调整,才能适应一个具体的企业。而中国在2000年之后,进入了快车道,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高速发展,但ERP系统修改起来极其麻烦,大型企业升级一次版本,需要几十个员工花上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高速发展中的企业所不能忍受的。
连ERP巨头SAP的高管都承认:“以前的老办法没有什么灵活性。”
“时过境迁,今天中国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汉超说。他于2013年创办了i到位这家公司,聚焦于用IT技术“让中国企业的管理更到位”,其实质与当年的ERP并无不同,但是王汉超却敏锐地看到了与当年炒作ERP时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
1.新一代劳动力对电脑和手机的熟悉。
小时候不知电脑为何物的60后、75前现在正是中国企业的老板和高管层,但是作为中层和一线员工的80后和90后,则是玩着电脑和手机长大的,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一个75前的财务阿姨可能至今都用不惯EXCEL表格,而一个90后的财务小妹对于管理软件驾轻就熟,却不知道何为手工做账。因为从她入行的第一天起,就没见过手工做账。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手机的普及率远超电脑,一点IT知识也没有的农民工,都知道如何使用手机听音乐、玩游戏、定外卖,他们直接跨过电脑,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2.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应用的高速发展。
依托于中国在IT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上的巨额超前投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和消费独步全球。无数青年才俊在一次次的创新与失败中,摸索到了消费级应用的一条铁律:傻瓜化。
业内把这一点叫作界面友好,但是在消费者看来,就是一款手机应用要容易上手,不要去翻说明书。
消费级互联网应用的巨大成功,启发了ERP公司。谁说企业用的管理软件,就必须看起来像一张EXCEL表?就一定要公司买上几个服务器?就必须派程序员上门调试宣讲?谁说企业管理软件,只能半年升级一次?
于是传统ERP在2010年逐渐式微,SaaS登场了。
SaaS全称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应用。企业不用再购买软件装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而是改为向软件公司租用基于互联网的软件。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令老板们心动。传统ERP时代,企业必须一次性花几百万、上千万元买下一套ERP软件和服务器。这就是为什么此前只有大中型企业才能用得上ERP——对支付能力要求太高。
而SaaS是按月付费的,这就相当于分期付款了,中小企业也能用得起。而且,SaaS还是按人头收费的。公司员工多,那就多交钱;少了,就少交钱。最小的企业用户,一个月交几百块钱的也有。
而令员工心动的,则是SaaS软件的操作傻瓜化。只要你会用微信,你就会用SaaS软件。你不用再像传统ERP一样阅读厚厚的使用手册,不用ERP公司派程序员来集中培训,所有的SaaS公司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让管理软件用起来像微信一样简单!
甚至,你都不用买服务器了。所有的数据都在云端,你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都能办公。
“你只要每月付服务费就行了。”王汉超说。
是的,就这么简单。SaaS对传统ERP的替代,是用户思维对程序员思维的替代。传统ERP是卖软件的,基本上一锤子买卖,不好用你也只能吃个哑巴亏,厂家大不了就是后面的服务费收不上来,大钱已经拿走了。
SaaS是按月卖服务的,服务不好,用户下个月就卸载不再交钱了,这倒逼着软件公司的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绞尽脑汁拼命去讨好用户。
支付门槛降低了,使用体验更好了,这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市场基数变大了。
传统ERP在中国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型企业是其主要客户,而占比90%的中小企业,基本上被排除在管理信息化之外。这样的市场能有多大呢?
但是,SaaS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切,将中小企业纳入管理信息化的时代大潮。这将彻底激活中国的SaaS市场——中国有几千万中小企业啊!这将原先百亿级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规模,至少提升到千亿级。
这恰恰是王汉超的i到位在2013年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如果不是为了做出一家独角兽公司,王汉超何必放弃中信银行的稳定工作,下海重新创业?而没有百亿千亿级的市场容量,是很难诞生独角兽的。
2015年被称为中国的SaaS元年,i到位在这几年间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于今年在新三板上市。“再过几年,互联网移民的80后开始成为企业高管,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00后成为企业中层和一线员工,那时SaaS将迎来大爆发期。”王汉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