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仿制药面临洗牌 制药企业或将摆脱低价竞争
今年困扰医药行业的一大变量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即仿制药和原研药质量对比。我国90%以上是仿制药,根据规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业内人士认为一致性评价开始后部分制药商将被淘汰,生产集中度会提高。随着供应商减少,药品企业议价能力将提高,药价未来处于上升趋势,让制药企业摆脱低价竞争。
2奶粉新政发力 或将对进口品牌更加有利
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通过第三批名单,随着名单的陆续揭晓,一场中国奶粉行业“大洗牌”也拉开帷幕。业内人士认为国产奶粉品牌并非奶粉注册制最大受益者,规范了市场竞争环境之后,在三、四线城市市场,大量的小品牌被踢出去,进口奶粉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跨境购的巨大冲击下,国内外企业都开启了一波海外收购并代加工热潮,或将对进口品牌更加有利。
3白酒行业进入恶性竞争时代:古井贡与洋河贴身肉搏
近日,古井贡酒在合肥将洋河产品在终端上置换为古井贡的产品,导致发生在两家渠道上的较量从原来的暗战直接摆到明面上。双方都比较重视终端门店的陈列,为了抢占市场资源,在投入上都不惜血本。业内人士认为,在白酒行业有品牌号召力的就是茅台和五粮液,二线名酒以及区域名酒在市场上是可替代性的产品。酒企们抢夺终端就是为了活下去,什么手段都会用,所以说,白酒行业的恶性竞争时代已经来临。
4王老吉与加多宝可共享红罐包装
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法终审判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公司共同享有“红罐”包装装潢的权益。两家凉茶龙头企业多年内斗终于迎来结局。但业界人士认为,红罐与金罐,更有利于品类发展。知名品牌都是各有VI系统,可持续地在消费者面前形成自己的认知。行业多家独立品牌的竞争可促进品类的发展,无论是行业老大还是老二,甚至是大部分行业企业都能享受到蛋糕做大的红利。共享红罐包装可能弱化品牌认知,并不能促进品类发展。
52017年中报公布 家电业迎来普涨行情
TCL集团、老板电器、兆驰股份和依米康4家家电上市公司已发布2017年中报,营收、净利均双双实现增长。其中,TCL的业绩高增长尤其不易,众所周知,彩电行业由于多年的价格战,早已是“利润薄如刀片”。业界人士认为液晶面板行业高景气度延续,成为其业绩高增长的主因。黑电行业通过数年的痛苦改革,已经摆脱了此前仅靠卖硬件赚钱的苦日子,转而形成了靠面板、服务运营,甚至靠金融投资来形成多维度立体盈利。
1全聚德烤鸭试水外卖服务无果而终
近日,曾被烤鸭老字号全聚德(002186,SZ)寄予厚望、“力争成为中国美食外卖电商第一品牌”的北京鸭哥科技有限公司,因接连亏损已悄然停业,全聚德试水外卖服务无果而终。业内人士认为,烤鸭这一品类对应的市场需求,与外卖的消费群体并不对接。烤鸭的消费场合多数是宴请,或者是游客堂食,而外卖的受众则是常住人口。此外,老字号的受众普遍年龄偏高,并不是外卖的主流群体。
2屈臣氏中国门店数量增加15% 业绩仍下滑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屈臣氏上半年中国市场门店数量增加15%,达到3014家的情况下,营收106.15亿港元,同比店铺销售额下降6.2%。业界分析,目前中国的个护美妆行业已经迎来了电商时代,与此同时,屈臣氏仍在不断开疆拓土、增加店面数量以求盈利,错过了电商发展的最佳机遇。另外,随着经济增长和消费理念不断提升,尊重消费者的自我意识,提供专业知识和有价值的服务逐渐成为主流,而屈臣氏原有的引导消费理念和权威便会被抛弃。
3邮政快递尝试便利店业态 还处于初期试水阶段
8月7日,一家名为“友邻居便利店”的便利店,使用了邮政风格的绿色字体,店头左边同时放了中国邮政电商业务“邮乐购”的LOGO, 同时提供24小时邮储ATM、邮政快递、电商、便利店四大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快递+便利店”模式有利于为便利店导流,但便利店运营通常需要专业型人才以及更合理的选址。从中国邮政目前的动作看,这个行业巨头在便利店业务上的探索,还处于初期试水阶段。
4华彬集团陷红牛纠纷泥潭 如何安抚经销商情绪成难题
近期,广东红牛、广州红牛、珠海红牛被泰国天丝以侵害持有商标专用权产品为由遭到诉讼后,提起上诉但被驳回。广东红牛、广州红牛、珠海红牛均直接或间接由华彬方面全资持有。业内人士认为,华彬集团的经销商更多还是依赖红牛的利润在支撑,红牛官司如果华彬集团不能解决,未来华彬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也很难有经销商接手,如何安抚经销商情绪,稳定住目前的经销商团队将成为华彬集团的主要难题。
5五粮液考核旗下品牌和经销商 清退44个经销商
据悉,2017年初至今,五粮液系列酒品牌营销公司累计梳理、清退了44家经销商,清理了155款低销售产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传统贴牌时代结束,五粮液原有的产能优势逐渐弱化,同时,系列酒品牌基本采用水晶瓶包装,会干扰五粮液主导产品的销售,造成内耗。部分经销商品牌意识淡薄,在品牌宣传中存在违规行为,对五粮液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清退工作有利于五粮液聚焦核心资源、保护品牌资产。
1酷派流动资产已低于流动负债 资金链危机发酵
酷派(02369.HK)8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经营未有改善,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集团流动资产已低于流动负债,近期偿债压力加大。业内人士分析,酷派资金链危机或开始发酵,认为乐视入主,分走了酷派原有资源加速其滑落。危机重重的酷派推出新品Cool M7,此款产品是一款主打拍照的手机,其特色功能或叫“趣味闪拍”。作为拍照手机,行业内如OPPO、华为等均已有相当强劲的市场产品,酷派的路并不好走。
2小米杀入空调市场宣战格力
8月10日,小米空调正式发布,小米或选择在这个格外炎热的夏天正式进军空调市场。格力等白电巨头长期把持空调市场之际,小米等厂商觊觎已久,虽然在外界看来,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是一个玩笑,但双方已经悄悄进入对方的领域,多元化布局均在加速。业界人士认为,虽然短期内小米和格力的跨界,都不会在对方的领域内产生较大影响,但双方必将正面竞争。董明珠和雷军的竞争已经从口水仗升级到市场产品层面的残酷竞争。
3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百度外卖
8月24日,饿了么正式宣布合并百度外卖。合并完成后,百度外卖成为饿了么的全资子公司。据悉,阿里巴巴为此次交易向饿了么提供了融资支持,百度通过换股方式也成为饿了么的股东。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外卖在被饿了么收购后,外卖市场格局将会再次调整,由三国鼎立变成双雄争霸。再加上如果阿里巴巴选择站队支持饿了么,外卖市场这场最终的1V1,百度外卖和饿了么联手,依然有机会打破现有行业格局。
4统一企业告急 收益毛利双双下滑
近日,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公开了2017年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统一企业中国收益约为108.861亿元人民币,下降7.1%;毛利率为33.6%,下降3.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与康师傅控股相比,统一企业中国的营销面积、销售网点要小很多;同时,统一企业中国的大单品还没有打出来,另外,整个行业销售还是没有有效的回暖。再加上受内外部影响,以及本身的产品线构建等,综合起来冲击了统一企业中国的业绩。
“业绩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差,就是手机公司的死亡螺旋。”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说。手机的复杂度需要整个供应链提供支持,遇到问题时往往都欠着供应商的钱,你越欠钱人家越不想跟你合作,导致业绩越差,最后进入死亡的下旋。
“零售企业一定要想办法共享渠道。”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说。我是品牌商,我的优势是品牌管理、店铺管理。你是投资商,你的优势是能拿到好店铺。你带着钱和店铺来找我,按照我的游戏规则来投资开店,这叫共享渠道。
“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
——阿里前CEO卫哲说。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要是做无人便利店还不如搞个自动贩卖机呢。零售店里的人,不是理货员,而是要变成理客员,帮助顾客最快找到想要的货。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很难再产生新的平台化的东西。”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说。搜索引擎、电商等行业基本定型,再往下做,就意味着科技的含量要越来越高,用科技渗透行业。
“创业者少谈概念,悄悄做事不要惊动巨头。”
——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说。我原来就是叫得太响了,被痛咬了一口,不要太高调,打枪都不要,悄悄把事情做好,等巨头发现时,你们已经发展了。
“用户记忆品牌的方式,已经从记住你是卖什么的,变成记住你是好玩、可爱还是性冷淡。”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说。因为互联网的影响,用户接收到了大量的信息,能够占据用户感性认知的东西才会容易被记住。
“休闲零食正升级为‘第四餐’。”
——互联网分析师钱皓说。生鲜食品和正餐食物逐渐纳入休闲零食中,情感、享乐、健康等高阶的消费需求也正在被零食满足,比如健身爱好者喜爱的低热量、低脂零食。
“你永远要领先你的用户半步。”
——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说。落后的话,他们看你的东西都觉得木木的。也不能领先太多,假设你是个研究小众音乐的专家,天天把哪些极致的东西推给大家,大家也跟不上。“现有跨境电商大多是货品的搬运工,而我们看好的是信息的搬运工。”
——辰海资本合伙人陈尘说。把全球的海外电商网站商品信息进行抓取和筛选,实时同步官网最优惠商品和最新款商品,由平台代下单,这样就让用户拥有了完整的海外购物体验。
@吴蚊米:内容电商时代,用户的心智发生了很多变化,传统电商的玩法,降价、搜索、流量,消费者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基本上已经熟悉了这些玩法。而作为淘系电商人视角,阿里这两年在内容营销道路上狂奔,一如四年前大刀阔斧做手淘,要革自己淘宝的命。所以在哪个平台上做就顺应哪个平台的潮流,要相信掌握大数据的平台更有指引性。谁跟得上节奏谁就能捞到最早红利,没见到一个天天和平台反着来,天天对平台负能量爆棚的商家能赚到大钱。
@黄若观察:【“传销”擦边球?】继各大电商试水实体零售后,微商平台也开始走向线下。在北京某广场新开了一家名为全球时刻的微商实体门店,有美妆、零食、母婴用品、保健品等。但店内商品以展示为主,店主劝顾客在网上下单,并拉拢顾客成为下线代理赚取提成,走“拉人头、扩下线”模式。“卖货”与“拉人”的两部分奖金是店主收益的来源。无论是线上商城还是线下实体店,若发展下线获取佣金所占的比重过高,则难逃传销的嫌疑。
@万能的大熊:QQ的隐私策略,挺有意思的。第一,我们可以收集你的信息,如果你不让我们收集,那么你可能无法获得我们的服务。第二,我们会分享你的信息给我们的关联公司或者第三方合作伙伴,如果这些公司发生并购或转让,你的信息将作为资产被出售。第三就是我们会根据这些信息为你提供服务或者推送广告。第四是会根据法律要求把这些信息提供给政府。
@新张利:其实营销玩来玩去也没有跳出4P的范畴——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只不过网络年代变化最大的是渠道和推广手段。这就是为啥三十年来营销做得好的企业,它们的创新几乎无一例外玩的都是广告+通路模式,90年代保健品玩电视广告+代理招商+店铺;白酒玩电视广告+名酒店+腐败团购;电商玩直通车、聚划算+店铺;微商玩明星代言+会销+层层压货。其实本质一点没变。
@王利芬:【创业初期,眼高手低】早期千万不要追求清晰的战略和商业模式。一切都是混沌初开,不可能有清晰的战略,更不用谈一个复杂完整的商业模式。具体来讲,在0到0.1阶段,不要追求干净漂亮清楚,在这个阶段,战略是讲不清楚的,更不用说业务模式和收入模式,这是一个逐步磨的过程,要先从边缘的软柿子开始捏起,捏多了,你自然可以捏更硬的,如果是一开始啃硬骨头的,一般成了先烈,因为你成了别人的样板。
@Hermann中国零售微博:调查显示,相比人们下意识认为的90后,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80后,以50.41%的占比成了丧文化的主流群体。丧文化当道,我们如何借势营销?无奈、自嘲、讽刺、感叹、幸福、失落等情绪是丧文化主要唤起的情绪,满足这些情绪点的好处在于:更倾向于调侃意味的情绪,会让消费者因为情绪共鸣而感觉找到了同伴,或者是情绪得到宣泄而开心,却不会因为情绪过激而出现过激的消费行为。
@数据化管理:现阶段并不看好共享汽车,宝马奥迪做共享只是一种噱头,营销策略而已,没有可复制性。1.共享汽车也应该算出租业务,看目前滴滴的低调就知道水深几何。2.在城市控制车牌照的今天,共享汽车能覆盖多少城市,牌照如何获得?3.免费停车是一个坑,也是最难搞定的地方,每个停车点都是一个山头。4.技术问题如何克服:如何规范有驾驶证却无驾驶经验的马路杀手上路?有驾照的扫码给无驾照的开?最最关键的是:共享汽车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意义吗?
@鲁振旺:我也有疑问,超市为什么要没人呢?有了售货员,可以随时补货,可以做个早餐卖,货架也可以更丰富,上海一家便利店每天能卖一两万元,售货员成本只占便利店销售额的2%~3%,大概是整体毛利率的10%,靠这个是不能决定生死的,是靠运营能力,牛的便利店单日产出是差的两三倍,没人了,运营服务能牛吗?
@拳头电商:【针对3种不同的用户做合适的短视频】①快消用户,这类客户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买东西,短视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哪些东西性价比高,哪些东西很好用,这些产品的卖点在哪里,建议时间控制在9~30秒。②无目的性用户,这类客户时间充足,喜欢看新鲜有趣好玩的东西,所以建议在周末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短视频。③刚需客户,这类客户可能在一些家电类目比较多,这类商品在详情页里会有非常多的商品介绍、评测或者售后教程等等,在短视频里也需要更多的展现这些内容。
@Wind资讯:【阿里前CEO卫哲: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消费者的体验就四个字:多快好省,传统零售只能牺牲其中两个,换来另外两个。要想做好新零售,就要想清楚四个维度里如何补全。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要是做无人便利店还不如搞个自动贩卖机呢。如果新零售不能成倍地提高坪效,就做不下去。
雷军为什么下乡
文/老冀说科技
最近几天,雷军花了四天时间,先后去了洛阳、南阳、许昌、郑州四个市,还有五个县、十多个乡镇,考察了五家小米之家。那么,河南到底都给小米带来了哪些经验?
首先,在欠发达的人口大省,既要开品类全的小米之家,更要开品类少的小米专卖店。这是因为四、五线城市缺乏消化小米之家大店的市场容量,当地的消费者一时也很难接受小米门店销售非手机和非电子商品的事实,而小米专卖店就更加合适。
其次,再往乡镇市场走,就连小米专卖店也难以覆盖,就要更多依靠电信运营商、地市级经销商的力量了。雷军走访了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一个乡镇的手机店老板,就是因为中国移动给她推荐了红米,她才开始销售小米的产品。
不过,摆在小米发展线下的终极问题,还是利益分配。只要小米坚持高性价比的商业模式,就很难给线下的渠道合作伙伴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也就无法保证他们销售小米产品的积极性。
现在小米之家是能够盈利的。因为小米之家的品类足够丰富,至少有几百个SKU,其中小米手机可能赚得少一点,但是其他商品的利润率就要高一些。只要流水足够高,坪效够高,就能够产生不低的利润。
有了盈利模式,小米也就不再拘泥于自营,而是应该大力发展渠道合作伙伴了。据老冀了解,如今的小米之家和小米专卖店中,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是经销商而非小米自己所开。
随着小米大规模杀向线下市场,对于渠道和门店的争夺已经越演越烈。有渠道的朋友向老冀反映,小米直接把魅族河北的省包给撬走了,也挖了不少华为的渠道和门店。不过,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对OPPO和vivo铁板一块的渠道体系没有太多的办法,至少老冀还没有听到OV渠道反水的消息。
对于小米来说,线下仍然是场硬仗。
除了热度,签约KOL还需要考虑这两点
文/Campaign中国(ID:CampaignChina)
在评估KOL有效性时,其知名度和参与度通常被作为评估基准。然而,消费者洞察公司Bomoda发现,许多中国名人虽然知名度及引发的参与度都很高,但将这些转变为购买行为的能力却很低。
Bomoda将低质量的内容定义为:由外部粉丝支持所驱动的帖子、仅仅包含关于代言品牌标签的帖子、介绍最近活动但未提供任何细节的帖子。
Bomoda共调查了5100多万条微博,23亿条相关转发和评论,超过340万篇微信文章。其中许魏洲排名最低,他发布的内容99%都被归为低质量。他的帖子要么与他所代言的产品或品牌无关,要么只是他的粉丝发起的调查。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魏洲曾被称为“流量王”,在Bomoda的社媒影响力榜单上获得了满分100分。相比之下,他的实际商业影响力评分却仅为11,而购买意向评分只有7分。
他的粉丝大多是十几岁的女孩,缺乏购买力。此外,他所代言的大多数都是高端品牌,比如LV和蒂芙尼,这是他的大多数粉丝都无法企及的。
另一位拥有庞大粉丝量的名人王嘉尔最近代言了百事可乐,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包括三分之二的社媒对话。然而,他发布的帖子大多“无意义”,只是加了#王嘉尔百事代言人#这一标签,没有任何促进产品销量的提示,所以他的商业价值评分仅为12。
此类情形会导致与这些KOL签约的品牌付出高昂代价,结果却是KOL除了有效推广自己以外,并不能成为品牌的有效推动者。Bomoda建议品牌在与KOL签约之前思考以下问题:粉丝们可能会去谈论我的品牌和产品吗,还是说他们仅仅会去表达对KOL的喜爱?
那么,哪些数据能反映真正的商业影响力?不妨试试这两个:
在所有的提及和评论中,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意愿比例;代购、淘宝卖家、商场或购物中心分别通过第三方宣传内容利用某KOL的比例。
广告投放精准,未必是好事
文/小马宋
广告行业有句很著名的话,“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在广告界很有名,但我并不觉得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说天天说它有什么意义。
做传播,我们当然希望越精准越好,但问题是我们不太可能做到完全精准。另外,即使是完全精准了,也未必是好事。实际上,从某个角度看,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浪费的,为什么我们要单单拿广告业说事呢?
你参加高考,明明考题只有50道,你却做了5000道练习题,就是为了能做对更多的50道题目。这5000道题,你说是浪费,还是没浪费呢?
你追一个姑娘,用了20个方法,只有一个打动了她,你说那19个就不浪费吗?那是必要的浪费。
一个公号有2000万粉丝,但是愿意为他们电商付费的只有100万,其他的粉丝没有用吗?
朋友圈每天有100条更新,只有3条对你有价值,你怎么避开那97%?答案是无法完全避开,可以选择不关注某人,但最终还是无法完全避开。
你去法国旅游,路上来回要两天时间,这两天是不是浪费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投广告,广告的覆盖面和知名度适度扩大和浪费也许是必要的。
你选择精准投放,比如用大数据来做feed流广告,很可能的结果是你失去了大面积曝光的一部分机会。所以有很多只做百度推广的品牌,可能很精准,但大众完全不知道他们的牌子,如果百度推广哪天无效了,他就无法用知名度来换取销售。
世界上几乎不存在完全完美的策略,每个策略都需要取舍。
我们可以做到的,只要选定目标,尽量高效、精准地实现目标就好了,不管是广告营销,还是做人做事。
诊断娃哈哈的“肠梗阻”
文/孟庆祥
娃哈哈已经过时,也叫作品牌老化。
娃娃哈代表了“营养饮料”这个品类,这是它过去飙升的原因,现在却成了阻力。营养快线包装和其他饮料迥异,几乎所有的饮料都是透明塑料品,而营养快线是乳白色塑料品,明显给人一种厚重、高端、值钱、有营养的感觉。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已经迅速从担心营销不足转变成担心营养过剩,这种曾经吸引消费者的感觉变成了让消费者远离的元素,消费者就怕长胖。
一个品牌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它占领的细分市场是否稳定。我们发现在同一品类中,国外大品牌老化问题不突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火爆已经数十年,尽管饮料行业风云变化,它们总能守住自己的一片天地。麦当劳、肯德基则定位为快餐和儿童,这是非常稳定的细分市场。
娃哈哈市场能力、市场渗透力仍然是一流,出了任何新品都可以在广泛的渠道铺货,问题出在产品上。娃哈哈为此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17年娃哈哈经销商大会推出了7大系列18款新品,角逐饮品市场。此外,用OAO颠覆互联网、晶钻水助力G20峰会、瞄准势头加码自动售货机、把300亿瓶身打上广告……
但所有的新品都没能打造一个可靠的“品类”,娃哈哈还是代表营养,它没有在营养之外开创一个品类。而现在饮料市场品种非常多样化,开创了品类的产品挤占了有限的货架空间,娃哈哈不可避免地萎缩。
我认为宗庆后在多元化方面是机会主义者,在他的主业饮料方面却是一个无奈的、迟钝的跟随主义者。娃哈哈主抓渠道建设,产品迅速跟随策略已经不奏效了。现在某个品牌开创了一个成功的品类,渠道、广告迅速跟上,不给仿效者留下机会。宗庆后也许还未看懂今天商业环境的变化,资金稀缺时,企业会滚雪球慢慢成长;资金丰裕时,抓住机会迅速催肥才是良策。娃哈哈有钱,但别人也有钱,这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