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蓓
读书使人进步,因此增加阅读量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素质教育,需要指导学生读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阅读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堅实的基础。
小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阅读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从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书籍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高效阅读,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
一、教授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使学生会读书、想读书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教授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边读边想。边读边想是一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一边读、一边想,可以达到读思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第二,联系生活实际。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为知识增添生活元素,方便知识理解,启发学生学习,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知识,感受阅读的魅力。第三,联系自身情感体验。通过联系学生的自身情感体验,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形象,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第四,圈画批注。圈画批注是阅读的关键,通过圈画批注,可以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有感悟受感动的地方标注出来,还可以将不理解、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方便学生再次阅读,使学生可以深入学习、理解。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不同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开放式阅读,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可见,教授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是十分重要的,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在进行寓言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与情节进行概括,以《拔苗助长》为例,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简要概述,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写几句简短的感想,从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多读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强制阅读。在阅读初期,需要给学生适当的强制。一般情况下,习惯的养成周期是21天,21天之后,学生才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是在初期,教师与家长应给予学生适度的外部强制,使学生逐渐过渡到自我强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端正课外阅读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学习积极性较高,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地引导,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在读物中获得有效信息,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第三,注重开端,逐步养成。万事开头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美文推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文共享,学生在阅读一篇自己感觉感人、语言优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文章时,可以推荐给全班同学,促进学生间的共享学习,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学生感觉感情很真挚,看后很感动,就可以推荐给其他学生,使学生共同感悟文章,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加深理解记忆,促进学生多读多写。
三、营造阅读氛围,使学生想读
创设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认真读书的关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读后感展览、阅读交流,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提高阅读效率与质量。第二,编辑手抄报,教师安排学生编辑手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绘画、书写、编辑能力,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成语接龙的游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意义与内涵,积累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教育必不可少。在教师恰当指导的情况下,才可以使学生领会书中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感受读书的乐趣,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研究对小学生读书进行指导教育的措施十分重要,能够使学生会读、多读、想读,提升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语文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怀源.“读整本书”与语文课程建设[J].小学语文教学,2013(3).
[2]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3]杨淑连.小学生阅读速度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