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空心村现象的解析

2017-09-16 23:50周世婉刘书成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特点

周世婉+刘书成

[摘要]:改革开放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空心村”这种比较特殊的现象。本文就空心村的表现形式、发展特点进行简要叙述,从而分析影响空心村的主要因素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实用缓解空心村扩大的对策。

[关键词]:空心村; 特点 ;形成因素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空心村定义未形成一致,但大多数人认可:空心村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大背景下农村演变的阶段性外在现象,“空心化”并非为一种单纯的空间状态,而是经济、土地、人口、文化等各方面与正常轨道相违背,是农村多方面“空心化”的综合性表现特征,是农村社会“生态失衡”的体现。据统计,2000年我国自然村为363万个,到2010年锐减为271万个,10年间减少90万个,平均每天有100个自然村消失。

大致来说,空心村的本质特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空心村的客观性。空心村是可用量化进行分析研究的,依据研究意义的差异,可从人口组成、土地利用等元素决定空心村的范围,例如可划定农村土地闲置率达到30%以上划为空心村;二是空心村的相对性。空心村不是一个长久的象征,而是农村变化在某一时段的现象,若干年后,曾经的空心村可发展成实心村,曾经的实心村也可演变为空心村;三是空心村的联系性。不同角度下的空心村有着一定的联系:劳动力的转移、住宅基地的废弃闲置、服务设施的缺乏、乡村文化的缺失都彼此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1空心村表现形式

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农村的“推动力”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创业,阶段性的往返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留下大量的闲置住宅和荒废耕地,造成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基础设施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文化空心化的不良循环,给农村经济各方面发展带来阻碍,农村发展形势不佳。

2空心村的特点

“空心村”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由农村到城镇的移动,农村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较慢,住宅空间形态由中心到边界的异样表现,所以,它具有以下特征:

(l)根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得出,50岁以上的农民占留守人群的67%。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人口构成失调严重,日益增长的“空心村”发展必定阻挡当代社会发展进程。

(2)农村住宅伴随着距离农村中心的增加,单位容积率渐渐增加,其质量程度显现递增的状况,农村内部多为破旧、闲置的住宅,而村庄外围显现出大量的构造完美、装饰繁盛的当今住宅,村中央人口逐渐减少并向村庄外围分散。

(3)因为青壮年劳动力在外打工创业,剩下的大多数是儿童、老人、妇女,而这些人不光属于弱势群体,而且在情感上相当孤独,缺乏的情感是难于替代的。

(4)空心村的基本设施不能满足农村发展需求。农村内部道路主要是土路,少有硬化,而且道路多为狭窄曲折,通行不便,村庄外围则多为硬化水泥路。空心村的健身器械、娱乐设备、文化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供不应求,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服务项目发展滞后。

3与空心村形成相关的重要因素

概括与空心村形成相关因素是空心村研究的重点之一。许多文摘资料显示,空心村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3.1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后,尽管城乡制度有所完善,但仍存在巨大差异,例如财政资金投入、教育资源投入、养老福利制度,城乡制度的不同是吸引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不完备,致使新宅基地扩大和旧宅基地闲置现象严重。

3.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促使空心村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收入丰厚、良好的社会保障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农村人口空心化产生。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原旧住宅环境差难于满足生活所需,越来越多的农民围着主路建新房,旧宅就闲置下来。

3.3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加剧空心村劳动力的进城,其主要包括突发情况和地形地貌。突发情况有水土流失、干旱洪水等。地形地貌包括:土壤肥力、地下径流等。此外,重要交通线推动道路两侧新住宅的增加,导致空心村现象更严峻。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影响农村面积的扩张、劳动力的城乡转移和对旧宅的闲置,这些社会因素涵盖人口的持续增加、传统观念、优越的教育条件、家庭构造的转变和农村教育文化水平。农村人口的持续增加是农村区域不停向外界扩大致使空心村人口流失。如老宅的风水不能动、盖新房代表脸面等传统观念直接影响着农村对住宅基地的使用状况。优越的教育条件吸引大量新生代农民携家带子外出读书。家庭构造由“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促进农村建房。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人均受教育时间不长,据统计,农村人均接受一般只有 7-8年,其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民占70%以上,接受高中教育的仅占16.8%,反而城镇人均享受教育年限为11年[ ]。因此我国社会各方面不利因素严重加剧了空心村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总结:多种因素共同促使“空心村”的形成,不能将这些因素孤立分析研究,而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探索各种因素背后更深层次的元素,以便獲得更科学的结论,为解决 “空心村”问题提出更加合理有用的办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