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葳+刘伟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四“图文并茂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中任务二Word表格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文字、段落、页面的修饰之后,对文档表格制作的讲解,在对下节课的图文表混排中起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需要两堂课来完成教学。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学生。首先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Word2010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熟练掌握了在Word2010中文字、段落、页面等设置的操作,还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搜索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分化很快,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突出,起点水平差别很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档中创建表格的操作方法;掌握文档中编辑表格的各项基本操作;学会电子表格中的文字设置,学会为表格添加边框和底纹,设置表格对齐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概括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模仿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档中编辑表格的各项基本操作。
确定依据:根据中职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确定。
教学难点:表格的插入,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表格行、列的插入与删除,为表格边框添加不同的线型。
五、教学策略的選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比较法。用“比较法”来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学得主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并上交作品,教师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讨论交流学习法。在学生完成任务后,选出学生代表总结,并展示优秀作品让大家来评价。
2.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与本节课相对应的案例、任务。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两个文档(一个是用纯文字表述的文档,一个是用表格表述的文档),请学生观察两个文档,并指出两个文档的优劣。通过实例比较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2.讲解任务
(1)创建表格
单击“插入”选项卡→“表格”组,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我们所需要的创建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实例自己来操作,尝试在Word2010中创建不同类型的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案例引入后,开始任务驱动教学。
(2)编辑表格
表格的编辑包括内容的输入和清除,行、列和单元格的调整,合并和拆分单元格,删除行、列和表格等。一是表格工具。当选中表格后,功能区会自动出现“表格工具——设计”和“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表格工具——设计”中可以设置表格样式、边框和底纹等,在“表格工具——布局”中主要包含对表格的行和列操作,合并和拆分单元格,设置单元格大小和对齐方式等。二是选取表格、行、列和单元格。三是插入、删除行、列和单元格。四是调整行高和列宽。五是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3)美化表格
设置表格对齐方式:表格中设置对齐方式分为单元格对齐方式和表格对齐方式。表格对齐方式指表格在整个页面中的水平位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指单元格中的文字在单元格中的位置。
单元格对齐操作方法:选中需要设置的单元格,单击“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对齐方式”组→“对齐方式”按钮即可实现对齐。
表格对齐操作方法:选中整个表格,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直接单击组中的对齐方式按钮可实现表格的左对齐、居中、右对齐和两端对齐。
添加表格边框和底纹:选中需设置的对象,单击“表格工具——设计”选项卡→“绘图边框”组中的命令按钮,以及“表格样式”组中的“底纹”和“边框”按钮,则可自定义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3.布置任务
教师将设计好的“个人简历”图播放到屏幕上,供学生参考,但是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这一情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归纳总结,课件演示
通过课件演示,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在Word2010中创建表格、编辑表格、美化表格的操作方法,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历任务解决的过程,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使用软件工具的过程中,归纳总结不同问题之间的共性,利用有效迁移促进学生发展;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