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
在最近几年的初三体育中考检测中,笔者每次都遇见这样一些事件:考前个个信心满满地进考场,考试后离开的时候不少学生垂头丧气地说:“唉,太马虎大意了!”“这几题做错了,都是马虎大意啊”……类似的话语在考完试后听得很多很多。学生总觉得自己每个知识点都掌握了,该复习的也都复习过了,却还是没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考试后将失误归于“马虎大意”。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这种逻辑简单地将失分的原因归结为“马虎大意”,其实就是自我麻痹,给自己找台阶下而已。经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笔者发现“马虎大意”也在其他学科中普遍存在着,变成了让每门学科都头疼的难题。笔者将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来剖析这一问题,从而探索学生从来没有重视过“马虎大意”背后的真相。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一阶段,即技术动作的泛化阶段,不少学生将基础动作的不熟练、概念模糊不清当作“马虎大意”。那些实力稍弱、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首先要做的是把基础动作、概念理解透彻。我在体育教学中常常遇到过这样的“马虎大意”的事例:在示范或练习某个动作时,有学生认为自己都已经会做、能做了,因为平时练习过,这次示范或练习失败了,只是大意了而已。而事实上,很可能是自己只看过或练过两三次,还仅处于技能学习的泛化阶段,对动作之间的关联及变化并没有深入的学习,只是照着头脑里的模糊印象比划出来的动作而已。
首先,学生练习不够,没有细心认真地把基础动作、基础知识学牢固,对基本动作的概念和训练方法、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其实还没达到能够领悟总结以及应用的程度,所以这个技能动作或者这道题本质上是不会的,不能归结为“马虎”或者“大意”,属于动作或知识性认知理解错误。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动作概念不清晰,或者是错误理解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忆思考动作过程。在技术动作学习的泛化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多观看示范及视频、多模仿动作等直观形式来学习获得动作表象,一方面用眼看、耳听来感知动作的表象、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身体还要多模仿、多练习,用身体肌肉的本能感觉去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方法和程度以及协调的用力顺序。在这个阶段中不能过于强调动作的细节,可先掌握动作的基本部分。另外,还应要求学生“想练结合”,促进运动技能的初步形成。
其次,对一些基础性的动作反复进行练习,逐步达到本能无意识条件反射的程度,也就是进入运动技能形成的二阶段——巩固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了。这跟体育中考项目训练里面经常将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复训练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大降低一次试验失败的概率。这也是为什么虽然题海战术为人所诟病,但是确实效果显著的原因。一道题目,至少要反复接触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以达到应用的程度。“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最能直接表达这个意思了。所以,在技术形成的技术巩固阶段,不光要多遍重复练习动作,还应多注重动作的方向、幅度等细节问题,逐渐达到技术形成的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最后,要想达到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这一过程运动定型虽已趋巩固,但必须坚持经常练习,不断提高动作质量,逐步形成动作自动化。在这个阶段,可适当降低练习次数,减小练习密度,更多地去改变练习的环境,增加练习的难度,组织不同条件的比赛或测验等,从而提高对技术动作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本体动作能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的目的,取得最佳成绩。所以对于考试时间的安排、节奏的把握实际上也是能力的一种,需要在平时的比赛或考试中自己不断摸索和调整,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马虎大意”就不闻不问了。
另外,学生对自己的真正实力,没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也是怪罪于“马虎大意”的原因之一。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看清学习中的问题。以我班体育模拟中考成绩为例:小王平时的体育模拟平均成绩为38分,几次模拟考试,一次最高分40分,一次最低分36分,这38分则是包含了“马虎大意”“超常发挥”等各种综合性因素影响下得出的平均分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实力。而不少学生误把超常发挥的40分拿来当作了实力,而低于此水平的38分则归咎于马虎大意。这里所谓“马虎大意”实际上是把正常或低于正常水平,作為自己没能达到超常水平的借口罢了。
总之,“马虎”本身不是问题,只是“马虎大意”的程度不同而已。而马虎大意不是只靠教育就能解决的。我们一定要彻底认识“没考好,都是马虎大意造成的”是种错误的价值观,任何问题都不能只用“马虎大意”来解释,而是要真正看看问题在哪里。对于运动员来说,即使会做的动作,再次做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认识到:学习、训练就是反复试错,在错误中慢慢纠错改正的递进过程。所以,我们要放弃“马虎大意”这样的遮羞布,认真查找失败的真正成因,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计划,夯实基础,从而在各科的学习上收获真正的提高和成功。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