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林
摘 要:本文分析了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网络技术的八种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技术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坚持“八个注重”。
一、注重读书
近年来,我国语文阅读教学遭受到不少的批评和争议,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是其中最饱受诟病的一点。读书教学课时有限、读书训练浮于表面、读书目标模糊、读书基础打得不牢、网络拓展阅读差强人意,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已经讲完课文,学生却连课文中的生字还没有认全,更不用说理解文章含义了。笔者在这里所说的读书并不局限于读语文课本上的课文,而是要超越文本限制,结合网络开展拓展阅读。书读万遍、其义自见,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年本市的语文阅读教学精彩片段大赛之中,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给语文阅读教学留出了20分钟教学时间,其中有10分钟为学生网络自主拓展阅读时间。
二、注重发现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发现已经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深度阅读,才能感知品味,才能大彻大悟。例如,在进行《荷花》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网上的阅读资料,并提出问题:你们在阅读时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荷花可以将大自然装点得诗情画意,有的学生说荷塘里的荷花让人流连忘返。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认真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课文里是如何描述荷花的呢?你们还有什么新发现?”等问题继续阅读课文,有的学生说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有的学生则说作者的描述很生动和惟妙惟肖,让人们体会到了荷花鲜活的生命力。
三、注重质疑
创新的起点在质疑,质疑环节是思维火花迸发的基础。只有学生学会了质疑,才能获得进步的平台,才能把握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并不是教学的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标准的花瓶点缀。读书过程中有质疑代表着学生是在认真思考,质疑的结果是思维的结晶。
四、注重探究
新课程标准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团队合作,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师已经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了较大突破,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较为到位。例如,在进行《跳水》这篇文章的教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船长的孩子不顾危险去追赶抢了他帽子的猴子,最终爬上桅杆顶端而情况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除了跳水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开始自主思考,通过互联网搜索等方法寻找解决对策,并和船长开枪命令的方法进行对比、讨论和探索,经过一番这样的选择和对比之后,学生就会明白船长的办法在特定情境下是最有效的,其他办法无济于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通过众多假设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能力。
五、注重辩论
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辩论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最主要的是在辩论过程中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注重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预留了很多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天马行空的机会,在网上查阅资源的过程中获得想象的空间。学生在《狼和小羊》一文的课堂上汇报自己的想象成果时,有的学生认为小羊很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狼太坏了,会掉到河里淹死的;有的学生认为小羊妈妈会救走小羊的;有的学生认为会有英雄出来打死狼的。通过学生的想象,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纯真和善良,这种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情感、思维和语言三重教学目标。
七、注重合作
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群体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例如,在《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其在课前通过网络去寻找相应的图像资料进行观察,之后再进行课文阅读。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将《骄傲的孔雀》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以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状况。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可以将孔雀这种骄傲自大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八、注重感悟
课文不仅仅是教学的蓝本和读书的范本,更加是情感熏陶的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蓝本、范本和标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文章鲜明的主题、明确的情感、巧妙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启迪、个性的发展和灵魂的升华。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英勇跳崖的片段描写,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五壮士的神态和动作,在仔细品读的过程中去感受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家国情怀。
參考文献:
[1]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毛爱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