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摘 要: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素质教育的趋向决定和影响了儿童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本文对儿童在家庭中的性格教育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如何培养儿童具有自信、坚强、開朗乐观、独立的良好性格。
关键词:儿童;家庭;性格
儿童拥有良好的性格对其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儿童具备良好的性格,能够大大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和进步。
一、自信
苏格拉底曾说过:“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自信是一种思想,一种潜在的意识,是对自己的肯定。自信心不仅是一个人内在的需要,还对其人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自信心能够成就儿童的一生,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能够塑造儿童的灵魂,每一个儿童都需要自信,就像花草树木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掘和正确运用自己孩子的潜能,向其传递“我能行!”“我最棒!”的正面导向,体验积极快乐的感觉以及富有激情和活力的生活。同时,家长还应让孩子了解和正视自己的缺点,从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儿童付出的努力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防止消极的批评,更不要当着旁人的面训斥或贬低自己的孩子。家长要不断提高儿童的责任心,允许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儿童如果不能完全独自做好一件事情时,家长应适时给予帮助。儿童只有在前一步取得了成功的体验后,才会怀着更大的信心去尝试下一步。
二、坚强
具有坚强性格的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有坚持力和自制力,在学习和生活上是强者。家长应重视儿童坚强性格的培养。首先,家长要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挫折和困难,教会儿童克服困难的方法。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儿童生病了,打针是医生根据病情诊断的解决办法,打针会让病情缓解,让身体好起来。虽然疼,但是这种短暂的疼痛可以忍受。其次,学会坚强,做生活中的强者。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最适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习场所”。不畏严寒和爸爸去跑步锻炼身体;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亲人的离去,让我们尊重生命,学会坚强;面对不会做的事情,坚持努力,同样是一种坚强。让儿童知道努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坚强,奉献是一种坚强,能够承认自己的缺点也是难得的坚强。
三、乐观开朗
让儿童用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拥有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其人生的格局注定会更宽阔,事业成功的概率会更大。首先,家长的榜样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对人对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一个乐观开朗的家长,家庭中会充满快乐和温馨,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是安全感和满足感。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家人间的亲密,这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其次,鼓励儿童多交朋友。交朋友的目的是让儿童多接触不同的伙伴,了解丰富多元的社会,在人与人的互动中,习得交往技巧,不断增强自信,其社会性发展更加稳固和谐。最后,鼓励儿童多运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儿童,不仅身体健壮,体力充沛,还能获得快乐的体验。
四、独立
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因为孩子能力弱,心疼他而实行包办。尊重儿童就要把儿童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当儿童说“我自己来”时,让儿童自己来;当儿童要干些什么时,让儿童自己干。不要对儿童的“异想天开”横加指责,鼓励他独立做事。其次,在劳动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可让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简单的家务劳动,并鼓励他为他人服务。例如,让孩子自己洗小手绢、喂养小动物、订牛奶等,使他在劳动中学会独立和自立。最后,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例如,孩子想吃放在壁橱里的水果却够不着,怎么办?上街购物与妈妈走散了,怎么办?类似这样的事,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儿童不仅能从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还能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家庭对子女的心愿。家庭教育担负着多方面的任务,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家庭是儿童走上社会生活前的“演习场”,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由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家长应以家庭为“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培养和教育子女,只有科学的教育,才是造就栋梁之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