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安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就目前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及教学活动形式化等问题,导致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应该进行有效教学,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教学
虽然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读写能力,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特点,把握文章阅读结构,通过不同类型的阅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联想。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有效阅读教学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一、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理念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是有效教学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就是说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采用正确的阅读教学模式,在一段时间语文阅读教学之后,实现预期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后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也没有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阅读课堂教学就是无效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花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却没有获得有效收获[1]。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1.没有实现三维目标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设计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渗透的、互为一体的。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游离于知识和能力之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游离于教材和教学过程之外,知识教授和技能训练游离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外,这样的阅读教学往往顾此失彼,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甚至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无效的。
2.教学内容宽泛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师逐步改变教学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再像以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两者存在极大的差别,教教材是指教师的教学只局限于教材之内,无意识地缩小了语文的范畴;而用教材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只是教师使用的工具,语文教学范畴拓展到语文教材之外。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进行拓展、延伸教学,或者积极关联和渗透其他学科学习,这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经验,使得教学内容宽泛化,没有突出重点。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盲目地补充拓展,一味地课外延伸,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过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过多无关紧要的情境,牵强附会地理论联系实际,那么既减少了语文实际教学内容,增加了没必要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又使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浮于形式地学习,导致语文阅读教学低效或者无效。
3.教学互动形式化
新课改要求积极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充分表达自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充分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进而采取自主合作研究式的教学方式。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但是,学生对自主阅读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自主阅读成了盲目的、没有目的性的阅读。学生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进行自主阅读,很容易流于形式,没有深入思考,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合作探究学习同样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所以,缺乏有效指导的自主阅读学习,就算表面上气氛良好,本质上还是缺乏思维力度,实现不了预期目标[2]。
三、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内容。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效开展,首先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在设计三维目标的时候,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而企图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使阅读教学目标过于宽泛和模糊,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对于三维目标,教师应该认识到:第一,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清晰定位本节课的目标,确定课堂教学方向,这是确保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第二,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控制容量,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全,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及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突出教学重难点。这样学生才可以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第三,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直接影响语文阅读有效程度的高低,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在理解教学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也就是说学生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设计教学目標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及理解能力等,尽量与之相适应。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才可以实现有效教学。
2.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不仅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法,还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当,或者提问的方式不对,那么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也无法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效果不佳,降低教学效率。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做到这两点:第一,优化提问的语言。语言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载体,是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措辞,用含义清晰的词语,尽量避免歧义或者双关的词语,与此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学生理解。第二,提问具有层次性。人认知客观事物都是由浅入深,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重每个问题的层次性,逐步递进,互相关联,而不是心血来潮地随意问问题。第三,在文章空白、重点矛盾的地方及和生活有很大相似之处设置问题[3]。比如,在学习《麦琪的礼物》的时候,问题可以设置在德拉同吉姆互相赠送礼物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对白,完成之后,结合原文中的空白对比,分析哪种形式更具有艺术表现力,更符合文章整体内容和思想内涵。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夫妻之间的患难真情,还深入了解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3.善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优秀的语文教师是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而不是一股脑地讲授,或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正确引导学生自主独立阅读,并要求学生随时记录理解和感受,让学生通过和教师与同学的对话,以及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自行发现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建构意义,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阅读才会更加有效[4]。
4.总结阅读技巧
在赏析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需要营造生动的文学氛围。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理解作者情感,之后营造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集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每一种文体题材的特点,总结阅读技巧。比如,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小说的六要素及诗歌的抒情方式等,同时对阅读解题方法做出有效讲解,提供快速高效的解题思路,比如,根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何划分段落结构、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这些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常见的阅读材料作为例文,引导学生理解,反复练习。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研究新课改的要求,贯彻落实教育新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精心设计阅读问题,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深入理解文章。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增加阅读积累,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01):177-178.
[2]陈延鑫.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聊城:聊城大学,2014.
[3]彭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有效走向创新的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4]朱亚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