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当前内容同质化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只有打动人心的内容,才是好内容;好内容关键在于与用户的互动和参与,互动聚集人气,高人气引发高关注。所以说,好内容的“王气”从“人心”来,有“心”,才是真正的“内容为王”。
关键词 互动的心;热“心”;关“心”;走“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139-02
经历了这两三年新闻市场和新闻资源的白热化竞争后,如大浪淘沙,传统纸媒尤其是党报,尽管其传播力在削弱,但依然是新闻产品市场上最值得信赖的选择;而新媒体优胜劣汰,正在重新定位,寻找与传统媒体的最佳融合点。
如何找到最佳融合点,实现媒体的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在纷纷扬扬的观点群里,众媒体不约而同地重拾新闻报道的根——内容,内容为王!内容选题、内容策划、内容生产、内容形式等,在不断的创新中,实践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融相合。
但是,内容怎样才能为“王”?为王要有“王气”,这个“气”又从哪里来?在当前内容同质化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只有打动人心的内容,才是好内容;好内容关键在于与用户的互动和参与,互动聚集人气,高人气引发高关注。所以说,好内容的“王气”从“人心”来,有“心”,才是真正的“内容为王”。
《柳州日报》在这两三年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将内容与用户连心,让内容有一颗“互动的心”——热“心”、关“心”、走“心”,并以心养气,从而实现内容为王的用心。
1 热“心”,触动大众的神经
这里所说的热“心”,不是指“热心肠”,而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烘热新闻事件,触动大众的神经,有意识引导人们参与新闻事件话题的热议。
能触动大众神经并参与话题热议,当然不是普通的新闻事件。2017年7月初,柳州朋友圈一條“电动车车主不小心碰刮一辆宝马车后主动留纸条赔偿”的信息,引起了《柳州日报》关注,并意识到这是一条可引起广泛热议的新闻事件。因为在当前诚信缺失的社会里,这样主动赔偿的事太少了,难能可贵,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州日报》迅速确定报道主题,作好报道策划,当天首先通过全媒体矩阵——柳州1号App、柳州发布、柳州日报微博,报道了事件经过,并设置了话题引导大众热议,在全市烘热了这新闻事件。这个诚信话题确实触动了大众的神经,热了人们的心,纷纷留言点赞,一下子这几个新媒体平台点击量达到了10万+。
随后《柳州日报》记者深入采访了双方当事人,了解到背后更感人的故事,第二天头版头条以《人,不能失去精神涵养》为题,深度报道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配发言论《一张纸条温暖一座城》,《柳州日报》的柳州发布专版(纸媒和新媒体内容互动平台)又深入报道了人们对此事件的反响,引发了人们对诚信话题更广泛的讨论。人民网、新华社、央视、《广西日报》等媒体也纷纷转发和评论,给柳州这个诚信事件营造了非常好的舆论氛围。
《柳州日报》在此事件的报道中,始终与用户连心互动,促成了当月柳州新闻报道中“内容之王”。
2 关“心”,拨弹大众的情感
以前的纸媒内容报道,大都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甚至是“我写我的,你看你的”,一幅爱看不看的样子。新媒体浪潮下,纸媒这种不关心内容、不关心用户的报道已没有市场。
一篇报道,内容好不好看,有没有价值,能否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是人们的关心所向。报道的内容要从大众关心的、需要的出发,直抵人心最深处,拨弹人心的情感。
2014年9月10日,是各中小学开学季,也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在每个人的心里,师恩情深,永远难忘,报道老师,能直抵心灵,触发无限情感。《柳州日报》适时抓住了人们这个心理,策划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主题报道,采取每个学校选访20名优秀教师的图文报道+投票的方式,在新媒体平台——柳州发布分期重磅推出,这不仅吸引了柳州当地学生和家长强烈关注,而且也吸引了在外地读书的学生连锁反应,关注不断拓展延伸到国外的留学生当中,他们除了积极参与投票,还不约而同地留言:“怀念中学时代,想念亲爱的老师!”“身在国外,又看到了老师,好想念啊!”
新媒体发稿结束后,《柳州日报》在教育专版,陆续刊登了由学生家长投票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图文报道,又引发学生家长们的大量互动转发。这个主题报道,使得《柳州日报》在当年的9月新闻报道中,有着满满的幸福回忆,营造了柳州尊师重教的浓浓氛围。尤其是对当时刚创建不久《柳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柳州发布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个报道,短短的一两个星期,柳州发布的粉丝量一下子从8 000多飚升至12万+,创造了当年广西纸媒发展新媒体的一个奇迹,而其创新的增粉方法,也成为了一个经典案例。
《柳州日报》这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主题报道的内容,正因为有关心,有情感,也就成了“王”。
3 走“心”,引发大众的共鸣
走心,其实是让人们在新闻报道内容中找到久违的感动,引发心灵的共鸣。一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内容,架起的是一座连心桥,可直达传播真善美的“大讲堂”。
《柳州日报》在融媒体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相融相合相得益彰。《柳州日报》在策划主题的报道上抓心走心,用心讲好你我他故事,不停地带给人们“感动常在”。
2015年9月,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举国振奋。驻柳州的一支部队也参加了阅兵,这令柳州全城关注。《柳州日报》紧紧抓住了人们想了解部队是怎样进行阅兵训练的心,提前策划了“驻柳部队阅兵训练”主题报道,派记者与部队联系,取回了大量的阅兵训练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通过《柳州日报》新媒体平台柳州发布和柳州日报微博第一时间推出,引爆全城对子弟兵大爱之情,留言点赞铺天盖地,不到一个小时点击量就突破10万+,微友感动、赞美、骄傲的言辞瞬间爆屏。《柳州日报》还开设专版,全面报道了部队训练过程的精彩故事,让人们的心不停沸腾。endprint
让大众的心随着内容走,是《柳州日报》新闻主题报道的策划标准。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郑俊康参加媒体访谈会上,谈到柳州的供给侧改革时,掏出柳州特产螺蛳粉包装盒,顺带做起推销。柳州螺蛳粉承载的乡愁和文化,那种味道,只要是柳州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挥之不去。《柳州日报》又一次抓住柳州人这一心理,策划了螺蛳粉主题相关报道。首先在柳州发布推出即时图文报道《康哥掏出一碗螺蛳粉,说:“我不是做广告”》,让人们在会心的一笑中体会到螺蛳粉那爽爽的辣味,微友们的留言也充满着快乐的味道。接着,《柳州日报》在一版刊发了市委书记谈柳州供给侧改革的报道《将螺蛳粉做成千亿元产业》,引导人们对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思考和热议。
螺蛳粉的每一个故事,都能牵动柳州人的心,《柳州日报》非常注意在每个关键时间点,推出走心主题内容,给人们尽情释放对螺蛳粉的爱。螺蛳粉,当之无愧成为了《柳州日报》近两三年来新闻报道中的“内容王中王”。
4 结束语
当前报纸的影响力衰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媒体的作用正日益凸显,报纸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也成了必然。
媒体最大价值在于内容,内容是吸引人们关注媒体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要实现更好的融合发展,内容创新、内容为王仍然是根本。内容创新并不容易,特别是党报,受各种因素制约,很难做到创新,有人把党报内容创新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倒是很准确。
难,并不是等于做不到。
《柳州日报》在近两三年的媒体融合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内容创新报道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以心养气,不断推动内容为王的理念实体化。例如开设的网络访谈“新闻会客厅”成为柳州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更是创造奇迹。“新闻会客厅”的出现,成为市委、市政府大政方针政策的宣讲员、民生民意的“传声筒”、部门与市民之间的“连心桥”、推进政府改进工作的“监督哨”。访谈以“会客”的形式,就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政策、行业热点等话题,邀请城区、部门、行业的权威人士与市民网友微友互动交流,内容涉及“两学一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查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地方人大立法、高考政策解答、环保生态、创建全国文明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这些报道的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颗互动的心。”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播电台.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J].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2015(1):80-81.
[2]陈国权.报纸分化[J].报业转型新战略,2014(1):209.
[3]李广西.如何拓展网络访谈的新聞张力[J].为新闻而谋,2016(1):338.
作者简介:谭彦斌,记者部主任,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