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荣
摘要:现在的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在建造建筑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建筑的内部还要注重建筑外观装饰的艺术表现,砖作为一种相对传统的建筑材料,应它本身的特点沿用至今。文章以红砖为例,从它的功能特点,装饰特征中的艺术性和视觉性来说明,红砖的历史性是它所具有的文化又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关键词:红砖:功能特点:装饰特征:文化
一、红砖的历史
砖这种传统建筑材料,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而距今三千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人首次将泥砖坯子进行烧制,制成了硬度与防水性较高的砖。之后的古巴比伦人、古罗马人造出了更加精美的装饰性砖块,砖材料开始了其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应用历程。现代社会,很多建筑大师重新挖掘了砖材料的魅力,将其运用到建筑的装饰中,通过砖本身特有的质感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视觉表现力。
二、红砖装饰的构成方法和视觉特征
(一)红砖装饰的构成方法
1.动态塑造
不论是弧线立面的塑造还是体的错位堆叠,都是建筑师对砖构建筑立面的形态探索,这种形态的探索试图将不同形态的动态性特点引入到立面中,有利于打破传统砖构垂直立面的固有形象。这种探索最为成功的案例无疑要数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悉尼技术大学周泽荣博士翼楼,该大楼已于2015年初投放使用。作为盖里在澳大利亚的首座建筑作品,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外立面,除了玻璃立面,还有一个立面用砖块构成波浪形起伏,继承了悉尼城市中砂石建筑的传统,建筑的褶皱部分用掉了320000块定制砖,并且全部由手工砌筑完成。完工后的建筑立面仿佛吹皱了的牛皮纸袋,给立面带来了动态感。盖里的这种大胆探索和塑造为今后砖构建筑立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體块塑造
用模数的手法,以单元为构成的基本元素,依托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利用小单元体的错位感或堆叠感,形成单元体之间的凹凸变化,是打破传统砖构立面固有的垂直形态的另一种构成方法,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塑造丰富的砖构立面效果,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光影变化、明暗对比,还打破了现代建筑惯有的巨大方盒子的呆板样式。
(二)红砖装饰的视觉特征
1.红砖装饰肌理的表达
红砖之所以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建筑师的青睐及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自身的肌理之美,尤其在欧洲,不管是简单排列还是变化排列,都极具美感。红砖材料构成面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凹凸砌法或不同色彩的砖拼砌成的图案肌理。这种类型的面的肌理表达不仅保留了砖本身的质感,同时又构成了新的肌理质感。二是,建筑的立面构件本身就呈凹凸形态,通过砖的表面铺贴,建筑立面的效果更为立体,给人一种冲击感。现代技术下,红砖构建筑形态构成手法的变化使立面的肌理更加丰富,不论是拼贴还是浮雕手法,亦或是虚实曲直的对比。
2.图案装饰
砖的图案装饰方式有砖雕和装饰砌法两种,其中,砖雕既可以是在单块砖上雕刻山水、花卉等图案,也可以是对整面墙的所有砖进行统一雕塑,使之组成一整块图案,以此表达某种审美意境。另外,装饰砌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常用手法,设计者往往通过不同图案、不同堆砌方式来改变砖的组合形态,加之,砖材料带有单元性,装饰砌法所得的图案几何感浓厚。欧洲运用红砖的装饰中,砖往往采用砌筑的方式。例如人字形、菱形、梅花形、圆形、半圆形、马蹄形等。丰富的立面形态在居住建筑、教堂、宫殿等方面都有运用,这在欧洲很多国家都很常见,例如米兰斯福尔扎城堡、塞维利亚吉拉尔达塔等。
三、红砖装饰的文化表现
(一)时代性
建筑装饰时代的原则,它的本质是象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就时代的原则而言,不是片面单向的。而在其中含有2个层次:首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要强调个性的发展,新时代的人们的审美产生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当代的建筑思潮中,因审美的倾向不同而形成诸多的建筑装饰风格。由于当代审美观的多元化趋向,传统的装饰所着重研究的:
“美感”的范畴,诸如平衡,和谐,以候必须要从广大人民大众的需要做出发点,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念。建筑外观装饰的审美性不仅仅是视觉艺术,其中还包括了听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受等诸多的因素,又融合了技术、理念、审美的主动者与被动者等方面与一体。
(二)地域性
每个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决定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标志着建筑的装饰与所在的人文地理状况和空间环境相一致。每个地区的文化都通过形式、色彩、装饰、符号、材料等要素来引发本地区人民的情感。建筑的外观装饰在一定的意义上储存和涵盖了大量的当地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人文精神等。比如,泉州古厝不仅受多重文化的影响,也受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泉州地区特有的红壤土,因其含有三氧化铁而烧制出来的红砖、红瓦等,统称为“红料”,和花岗岩一样是泉州建筑的基本材料。“出砖入石,红砖白墙”正是对泉州民居建筑的写照。这种红砖白墙花岗岩的建筑配上精美的雕刻与华丽的装饰,形成了泉州古厝独有的建筑艺术风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