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戏化学习在第二语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16 04:31:22
关键词:第二语言数字情境

范 亮 蔡 红 梅

(1.重庆师范大学 科研处,重庆 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数字游戏化学习在第二语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范 亮1蔡 红 梅2

(1.重庆师范大学 科研处,重庆 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数字游戏化学习是整合数字化学习和游戏化学习形成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数字游戏化学习构建有仿真化、游戏性的学习环境,有用且易用的学习操作系统,采用多元化反馈方式评价学习效果。数字游戏化学习应用于第二语言教育有助于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读写能力发展,对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研究应当完善数字游戏化学习的监控机制,研发更易于推广的游戏学习软件。另外,评价机制更好地融入数字游戏化学习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数字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语言学习;第二语言教育

目前,以在线MOOC、泛在学习、翻转课堂、“微”学习等为代表的新学习范式(learning paradigm)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学习与游戏的界限日益模糊。数字游戏化学习(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DGBL)作为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推动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持续的改变。数字游戏化学习广泛地应用在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教育,学习正迈向数字游戏化时代[1]。数字游戏化学习的两大基础是数字化学习(digital learning) 和游戏化学习(game-based learning)。数字化学习是借助网络媒介传输、分享学习信息,指向特定教育目标的学习方式,可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让耳提命面式的学习转化为无所不在的学习,以多元化的形式学习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2]。游戏化学习利用游戏的愉悦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成效、增进学习乐趣,具有自我导向性、多样性、个性化、体验式、整合性等特征。针对英语为外语(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EFL)的学生的研究发现,将数字游戏化学习融入英语教育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感、提升学习动机,而且轻松的游戏环境更有利于语言学习内容的内化[3]1733-1738。

一、对数字游戏化学习的系统分析

数字游戏化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与游戏机制整合,学生以“玩游戏”的方式达成学习目的,具有寓教于乐的效果。

(一)数字游戏化学习的设计

数字游戏化语言学习设计遵循着优质教学的调动内在动机、交互性作用和积极信息反馈等原则。数字游戏化学习设计包含对具体的学习目标、挑战任务、评价标准的设计,对“成功”肯定机制和“失败”反向保护机制的设计,以及对学生如何与其他人合作、互动等的设计。整体来看,数字游戏化学习的设计包括了“输入—过程—产出”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其模型如图1所示[4]441-467。

图1 数字游戏化学习的模型

第一部分为输入阶段,将选定学习内容结合游戏特征与功能以游戏化方式的输入。第二部分为处理阶段,是由学生的评价和反思、使用行为和游戏性系统回馈组成的完整性循环程序,此阶段中教育内容与游戏特色在学生的思维内部得以完全融合,从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内化。经过游戏化处理程序后,学习进到第三部分成果产出阶段,即学生通过学习游戏达成了预期学习效果,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数字游戏化学习充分利用游戏的娱乐性、规则性、目标性、互动性和胜利感等特性,能够维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投入学习循环过程,以游戏性回馈保障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增进正向的学习效能感,促使学生主动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此外,数字游戏化学习具有自动性层次化的难度调节机制,方便学生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调控学习进度[5]。

(二)仿真化、游戏化的学习环境

数字游戏化学习环境的设计理念主要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情境性,即个体对某一内容的学习,必须浸润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才能完成内化。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们要学习的知识,存在于特定的情境脉络和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只有主动与情境互动,才能够获取到知识的境脉,建构起自我内在的知识体系,这为仿真性游戏情景构建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指出学习情境并不是抽象化的符号逻辑环境,而是一种真实的情境,并具有多样化特征,包括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计算机模拟情境)[6]。在数学游戏化学习中虚拟现实技术则让学习内容和游戏机制的整合变成了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实时性的计算机绘图与相关硬件,呈现实时性、动态性和互动性场景,让学生进行仿真性(如,利用3D眼镜、立体手套等)学习的互动,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进而缩短学习在认知形式上的转化,提高学习效率。

以语言学习为例,仿真化和游戏化的学习环境可确保学生的学习行为聚焦于语言内容,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和情境脉络,在娱乐性、游戏化、规则性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建构”语言知识与技能。例如,掌上移动英语学习游戏《你好》(HELLO),通过在游戏结构中嵌入三维虚拟学习伙伴,创造出身临其境的语言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背景信息与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感知词汇意义并能加快词汇的积累[7]37-52。此外,数字游戏化学习能提供更有效的学习反馈,让学生学习获得持续的愉悦感,在丰富、灵活、自由、有趣、真实的语言接触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Hello Talk、Chinese skill、Mars Generation One: Argubot Academy等数字游戏化学习软件,其学习环境都具有互动性、探索问题解决、游戏化和创造性等仿真性和游戏性的特征[8]559-566。

(三)有用且易用的操作设计

数字游戏化学习操作的设计以科技接收模式为理论基础,这从技术层面保障了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的接受。科技接受模式认为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意图和行为,受他们对科技态度的影响。因此,分析技术性要素与人们的内在信念、态度与行为意图的关系,可以预测人们对技术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判定[9]。其中,有用性是指人们对特定技术是否能提高工作绩效的判断;易用性则是人们对特定技术操作容易程度的判断。在学习活动中的努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学生应将其妥善分配到各项活动上,如果学生认定某种学习方式能提高努力的效能,那他使用此种方式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数字游戏化学习的易用性通常会增进学习效能,并影响学生对其有用性的评判。研究发现,如果学生发现在线语言课程的操作简单有趣,体验到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新鲜感,就能保持学习信心和对在线语言课程的满意度,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取得较快进步。学生对在线语言课程设计有用性的认识,直接影响他们使用课程的行为,以及获取较新语言信息的意愿。此外,向学生推荐、介绍数字游戏化学习对语言教育的积极作用,能增加学生选用此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11]。

(四)多元化的反馈方式

数字游戏化学习采用多元化的反馈方式评价学习效果。对于学习者而言,多元化的反馈方式能适时地反应学生学习的效果并测量学习水平,让学生随时调整学习进度,按照自己进度学习。同时,多样化的反馈还提供多样化游戏奖励,引导不同性别、习惯、兴趣和价值观的学生,自主调整游戏的级别和挑战难度,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例如,男孩偏爱冒险性游戏、节奏动作类游戏和竞争性游戏,游戏奖励应以道具、技能点为主,以便他们更好地闯关,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多样化的反馈还为教师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行为的关键路径、核心步骤和演进过程,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实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此外,数字游戏化学习还能提供可视化跟踪数据,如详细记录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学习问题集中点、关键步骤、语言发展曲线等,为学生调控学习进度和教师实施教学反馈提供参考[12]。例如,跟踪数据显示某汉语幼儿曾接触过“watch out ,Monsters!”这一应用短句,而教师恰好在现实情景中发现他在同伴快被台阶绊倒时说出了“watch out!”那么教师就能判断儿童掌握短语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从而确定后续的语言学习内容。

二、数字游戏化学习在第二语言教育中的应用

2007年,Pannese等人将数字游戏化学习应于语言教育,提出了数字游戏化语言学习(digital game-based language learning,DGBLL)。近年来,数字游戏化学习在第二语言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第二语言教育的效率。

(一)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词汇学习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词汇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众所周知,第二语言教育障碍之一就是词汇学习问题。数字游戏化学习用于第二语言教育可拓展词汇语境学习法,将构词、语音、语义等有机地融入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让学习者通过情景实例掌握词汇的用法,提高词汇学习效率。例如,在《模拟人生》(The Sims)游戏中,学生能通过为城市建设房屋、照顾居民生活等游戏情节,依据遗忘曲线进行游戏式的单字背诵、测验与复习,掌握新词汇的含义,学习高难度的词汇[13]106-118。研究发现,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儿童而言,他们玩网络英语游戏的次数与口语词汇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游戏次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那么他们的词汇量和口语水平都会显著地提升[14]。

(二)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读写能力发展

数字游戏化学习应用于第二语言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高层次、概念性的语言知识,提升语言交际水平。首先,数字游戏化学习能引起学生持续的、高质量的注意,这可增进他们与语言材料、现实或虚拟游戏伙伴互动的深度,增强辨别不同场景中语言交际异同的能力。如Gee的追踪发现,依据学生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设计的游戏,愉悦性体验最佳,能激发起他们更加积极的语言技能练习动机、延长对话的时间,还可充实话语中词汇的丰富性[15]。其次,数字游戏化语言学习有更多的学习形式可供选择,如独立式学习、非同步互动学习、同步学习等,学生可以随时地存取或发布文本性和多媒体性的语言资料,将语言沟通的场域扩展教室外的广阔环境。例如,在《超级市场》数字游戏化的语言学习情景中,不同母语的学生用德语商讨超市布局、环境布置、商品摆放等,能拓宽学习者口语交际的范围和广度,促进他们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16]。此外,学生在玩《火星一代》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论证和修辞技巧会随着完成游戏任务难度增加而不断提高,而且语言认知技能和语用技能的也会同步协调发展。

当前,一些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都设计有良好读写辅助工具,为学生轻松练习阅读和写作提供支持。如,BBC网站的线上学习平台,不仅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阅读相关主题的精华文章,发布读后感,还可通过奖励性的读写反馈系统监控学习进展。再如CNN、ABC等媒体的线上学习平台,都建有丰富的语言信息互动系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可与全球各地、不同母语的人,用第二语言进行文字性的交流和沟通,练习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此外,数字游戏化语言学习将学生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培养放置在多对象、多形式的情境中,既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也能增进其社会化互动学习经验和资讯素养。

(三)促进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发展

数字游戏化学习应用于第二语言教育,能帮助学生感悟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增强跨文化认知能力。从语言教育的环境来看,数字游戏化学习可创设出迥异于学生母语文化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跨域目标语言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文化障碍。在数字游戏化的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可以完全浸入可视化信息技术构建的高仿真目标语言文化环境,在提升言语使用技能的同时,文化感知能力也获得了发展。从语言学习内容来看,数字游戏化学习平台通常包含丰富的文化性影音资料和互动支持体系,让学生既能在虚拟实境模拟使用目标语言,也能自由的了解探索目标语言的文化。如《通用弗兰卡交易》语言游戏学习,让西班牙语学生和英语学生在游戏创设的跨国汽车交易场景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磋商谈判。结果显示:西班牙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且双方都获得了较高水平的游戏性学习体验,他们的跨文化理解意识、跨文化体验能力和交际水平也都得到明显的提升[17]。

(四)培养学习者积极的个性品质

数字游戏化学习应用于第二语言教育,对学生养成的积极、向上的良好个性品质也有积极促进作用。研究者对82名日本小学生用数字游戏化方式学习英语的研究显示,该学习方式能激励学生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出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联想,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字游戏化学习应用于第二语言教育,不仅让小学生学会了第二语言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相应的社交技能,也知道了在言语交流中应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人,并且这也有利于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克服学习困难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展望

数字游戏化学习在第二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语言习得的游戏化机制,在实践方面则拓宽了数字游戏化语言学习、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应用范围,对我国语言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18]首先,数字游戏化学习将词汇、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能全方位地提高第二语言教育的效果。这对提升我国外语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和民汉双语教育的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育中可以充分地利用数字技术创设全目标语言环境、强化语言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改善教育的手段,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其次,游戏化学习的作用机制启示我们应重视语言教育方案设计,维持学生对第二语言学习内容投入和愉悦性体学习体验的平衡;同时,注重有效衔接学校正式的第二语言教育和课外数字游戏化第二语言学习,使用多元化反馈机制评价教育效果,对语言教育质量进行动态化的监控。

数字游戏化学习推动了第二语言教育的深化发展,取得许多有意义的进步,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首先,游戏性的语言学习环境相对较松散,学生与教师实际上处于相对的分离状态。在实际语言学习过程中某些学生可能会更专注于娱乐效果,而忽略了对语言内容的学习,甚至出现一些逃避学习或沉溺游戏等非预期的行为,这反过来会影响学校正式的第二语言教育效果。未来研究,应完善数字游戏化语言学习的监控机制,针对性别、年龄、习惯、兴趣和价值观不同的学生,设计差异性的监控机制。其次,从实践应用层面来看,数字游戏化学习多借助高新科技运行,服务器运行和维护的成本较高,在推广和普及方面还面临着难题,未来应研发价格更亲民、更易于推广的学习软件和平台。第三,当前我国也研发了《知识探索》《无尽字母表》《学研中国话三味DS》等数字游戏化汉语学习软件,并在积极向世界推广。然而,这些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语言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对评价体系与游戏化语言学习相融合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1] Zourou K. Assessment in Game-Based Learning: Foundations, Innovations, and Perspectives[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14,(3).

[2] C.-C.Tsai,“The preferences towards constructivist Interne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aiwa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 (1).

[3] Lee, Y.-Y, Cheon, J., & Key, S.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video gam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8.

[4] Garris, R., Ahlers, R., & Driskell, J. E.. Games,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 research and practice model.Simulation & Gaming, 2002,(4).

[5] Papastergiou M.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Impact 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motiv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9,(1).

[6] Forster P A, Taylor P C. A multiple-perspective analysis of learning in the presence of technology[J].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0,(1).

[7] Liu T Y, Tan T H, Chu Y L. QR Code and Augmented Reality-Supported Mobile English Learning System[M]// Mobile Multimedia Processing. Springer-Verlag, 2010.

[8] Sørensen,B.H, Meyer,B.Serious Gam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Digital Games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7.

[9] Davis F D.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J].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1985.

[10] Kiili K.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Towards an experiential gaming model[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5,(1).

[11] Bourgonjon J, De Grove F, De Smet C, et al. Acceptance of game-based learning by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3,(9).

[12] Razak A A, Connolly T, Hainey T. Teachers’ views on the approach of digital games-based learning within the curriculum for excell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Based Learning (IJGBL), 2012,(1).

[13] Sundqvist P. A Possible Path to Progress: Out-of-school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Sweden[M]// Beyo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11.

[14] Sylve′n, L. K. Teaching in English or English teaching? On the effects of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on Swedish learners’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D]. PhD,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Gothenburg.2004.

[15] Gee J P. Why video games are good for your soul: Pleasure and learning[J]. Common Ground, 2005.xi-iv.

[16] Anke Berns, Antonio Gonzalez-Pardo, David Camacho. Game-like language learning in 3-D virtual environment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3,(1).

[17] Guillén-Nieto V, Aleson-Carbonell M. Serious games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e case of It’s a Deal![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1).

[18] 贾青,贾阳.证明网络与语言处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6,(9).

[责任编辑:左福生]

DigitalGame-basedLearningandItsApplicationintheSecondLanguageTeaching

Fan Liang Cai Hongmei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Digital game-based language learning is a new form of language study, which integrates digital learning and game-based learning. Its work principle is to construct emul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which learning tasks are embedded into game mechanism, and then design useful and easy game operating system based on technology and evaluate the language learning in a diversified way.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ocabulary learning,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conversation and grammar skills, and 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cross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arner’s self monitor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create more easy ways to popularize games, and improve the interactivity, culture and practicality in game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that evaluation system integrates into language gam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game-based learning;language learning;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2017-04-12

范亮(1981-),女,四川泸州人,教育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学前教育研究。 蔡红梅(1981-),女,甘肃秦安人,教育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和双语教育研究。

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族地区幼儿园文化融合教育课程的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2016BS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40

A

1673—0429(2017)04—0067—06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数字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答数字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