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武:我是如何操作袁家村的?

2017-09-16 03:36张仕珍
商业文化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家村农家乐村干部

文|张仕珍

郭占武:我是如何操作袁家村的?

文|张仕珍

(郭占武——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党支部书记,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创始人和设计者。)

自2007年带领全村发展乡村旅游,主打关中民俗体验。如今,袁家村已陆续恢复建设有康庄老街、关中小吃街、回民街、祠堂街、书院街、酒吧咖啡街、艺术长廊,还有袁家祠堂、烟霞草堂、关中戏楼等,被称为“陕西的丽江”,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生活写进中央文件。这种“乡愁”,带火了湖光山色两相和的乡村风景,也烧旺了花样繁多风味足的乡村味道,引爆了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韵味的乡村游。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最具潜力与活力的旅游板块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开始寻觅古朴纯真、渔歌唱晚的农耕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眼下游客热衷的旅游休闲方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超越了原始的农家乐形式,开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当乡村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乡村旅游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必须要以村庄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村民是绝对主体

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的一个小村子,全村62户286人,曾是当地最小的行政村,也是出名的穷村,烂杆村。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袁家村发展落后,村里的男人讨不到媳妇,姑娘嫁不出去。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在老支书郭裕禄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农业,很快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村。20世纪80年代开始,袁家村由传统农业生产向工业生产转型,发展起村办企业,迎来了村集体经济最强盛的时代,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00年以来,因为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原因,袁家村经济发展一度受到冲击。2007年,袁家村再次提出转型发展,这一次选择了服务业,想走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的路子。袁家村所在的礼泉县不仅文化底蕴厚重,附近有唐太宗昭陵,而且有很多种花卉,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于是,村里便组织党员干部到西安、成都、丽江、平遥等地学习,让大家解放思想。

起初,响应的村民不多,村里就提出以集体经济支持、反哺村民的方式予以推进,如果经营失败,由村里补贴。事实证明,农家乐的路子走对了。袁家村的农家乐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可,赚钱的村民越来越多,响应号召开办农家乐的村民越来越多。

从2007年至今,袁家村的发展已经迈过农家乐进入到乡村度假、乡村产业化发展阶段,这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全民参与。乡村旅游要发展,一定不能离开农民和农村。乡村旅游必须围绕村庄做,所有在旅游上投资的村民都是受益者。这也是袁家村做乡村旅游的初衷,就是要带动所有村民参与、致富。

现在,袁家村的乡村旅游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小吃街发展到如今的祠堂街、回民街、酒吧街、艺术街等,但有一点不变,在村里做旅游的,参与者大多都是本村和周边村的农民。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农民生活本身就是“景点”和“看点”,也接地气,这和一般的景点旅游不同。景点旅游可能会考虑投资多少钱、征收多少地、把多少农民搬迁出去、如何回收成本、门票卖多少钱等,但袁家村不一样,农民必须留在原地。

全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但凡搞得好的,也都是将村民充分融入其中的。只有村民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才能推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今,袁家村的62户村民可谓全民皆兵,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旅游事业。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确实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增加了收入。如今,村里原住户年均收入已达20万元左右,即使是不懂经营的村民,也因入股分红而搭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车。应该说,体制盘活了农民生活。

同时,灵活的体制也使农村得到了长远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命名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以前又穷又破的小乡村,如今充满了时尚现代元素,充满了关中文化味道,这也让村民们乐意投身家乡的发展。

干部是核心力量

我国农村有9亿多人口,由于多种原因交织,村民管理一直是个难题。让全村所有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袁家村做到了,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正是这样一支队伍的无私付出,最终使村民拧成了一股绳。

作为袁家村的书记、带头人,郭占武经常对村干部说,当干部就要有奉献精神,就要能吃亏,先群众后干部,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袁家村,村干部也都有思想自觉:当干部就不要想着与民争利,否则就没有威信。袁家村的干部没有一点特权,就是服务队,就是为村民跑腿的,为群众服务的,干活的。但是大家心里又都明白:村里发展好了,自己家也会跟着好,有大家才有小家。袁家村的村干部都不拿工资,义务服务。在管理上,由袁家村村委会牵头,下面有管理公司和协会,农家乐有农家乐协会,小吃街有小吃街协会,酒吧街有酒吧街协会,这些协会里的成员由商户们自己推选,为协会义务服务。

从最初无人动弹到现在全民皆兵,袁家村的成功也在于村民对村干部的绝对信任。村里的小吃街是最火的,起初大家都想认领门面做生意,但是一种小吃只需要一家,那怎么办,PK吧,谁家的味道好就留谁。也就是说,村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前提是要保证质量最好,村委会就相当于一个考试委员会,是村里店面和项目的把关人。多年以来,尽管村里一年有几百万人次的客流量,收入也很乐观,但村干部的工作一直都是为村民服务,从不从中分利。

另一方面,要让村庄发展跟上时代节奏,村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袁家村成立了专门的农民学校,每周组织大家学习,教育农民怎么从一产向三产转型,讲解村里旅游发展的大方向。此外,建立通畅的教育培训机制,也有利于村干部思想的上情下达,村干部好的想法必须传达到每一位村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意见的执行。

近10年来,袁家村村干部用时间和真心赚回了两个字——诚信。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和信任危机的背景下,袁家村用实际行动告诉游客:面粉是用小麦磨出来的,豆腐是用黄豆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前店后厂的形式,让所有游客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货真价实为袁家村赢得了游客的信任,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了长远基础。

乡村发展中最难的一点还在于平衡利益关系。要让全体村民共进退,成熟的制度非常关键,而目标一定是共同富裕。为了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袁家村探索出的全民股份制作坊街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各种利益冲突。在这条街上,只要村民参股,不管谁家生意做得好,都等于自己在赚钱,村民们盼着各家生意兴隆,少了许多恶性竞争。

为了保证关中民俗的完整性,袁家村还对效益相对较差的蒸馍店实行补贴,去年蒸馍店的收益只有3万多元,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村里补贴了四五万元。郭占武要维护的就是村庄的整体品牌形象,村民的利益。

有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有了村干部谋发展的高瞻远瞩,加上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乡村工作一定能越做越顺畅。

产业是有力支撑

乡村旅游有了村民的参与、村干部的引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有产业支撑。

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旅游只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途径,而不是核心,如果没有产业依托,旅游最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袁家村而言,产业发展的核心有三个阶段:一是关中民俗旅游,二是乡村度假,三是农副产品形成的产业链。这其中又包含了一个个小的产业,比如面粉、豆腐、醋等,一个个小产业组成了大旅游,大旅游又促进了大产业的发展。

乡村产业该如何发展呢?答案是因地制宜。三产带二产带一产,不失为一种好途径,这也正是袁家村在走的路径。传统意义上,许多乡村都觉得先做好自身产品,通过一产带二产带三产的发展道路会更容易成功,但因此也出现了很多产能过剩的问题。而通过三产带二产带一产的途径,首先树立品牌,得到市场认可,再根据市场需求倒推产品生产,只要市场有需求,就找最好的产品供给游客,整个产业链就会完整呈现。

选择了路径,究竟该发展什么产品呢?以食品安全为核心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无疑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发展乡村旅游这10年,袁家村采取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后厂”产业收入与“前店”旅游收入共同保证了村民收入的稳定。因为旅游的带动,乡村的许多产业都由最初的作坊变成工厂,最后变成大工厂。袁家村最初启动的酸奶项目,如今每年的纯利润已经将近1000万元。而袁家村多年以来树立的食品安全形象,在得到市场认可后,如今也已走出村子,“小吃进城”项目走进西安市,这些原汁原味的乡村美食,因为品质保障而备受青睐。

从长远来看,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单一的农副产品产业经济也会出现一些弊端,因此,还亟须构建一套产业体系,使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文化服务旅游创意,通过三产联动融合发展,实现多种收益。而这也正是袁家村目前正在探索的“旅游+”路径。通过引进系列化、高端化、个性化的民俗创意文化产品,补充完善大业态,增强乡村旅游造血功能。

猜你喜欢
家村农家乐村干部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杜鹃花红农家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