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永利 宋云凤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课程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古代汉语课程 现状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时期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g153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67-01
自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后,高校相继开设了古代汉语课程。自此六十多年来,古代汉语课程由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材逐渐规范、发展,在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古代汉语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骨干课程,其重要意义自是不言而喻。但长久以来,学生对于古代汉语却深感头疼,特别是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样的现象更加凸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学生普遍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有畏难心理。自1999年高考扩大招生以来,使得更多学生能够接受到高校教育的同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招收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综合素养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尽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当学生面对着满目的繁体字和完全弄不明白意义的语句时,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
其次,古代汉语教学课时相对有限。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繁杂,就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来看,内容包括通论、文选、常用词三个部分,其中通论部分涉及的古代汉语文化常识、语法知识更是纷繁复杂,而全国大部分高校古代汉语课程课时数量仅有144学时,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甚至更少。在这样的课时条件下,想要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而进行内容筛选必然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古代汉语语言积累。
最后,古代汉语的教学方法略显单一。由于古代汉語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此来保证教学进度的有序完成。这种做法的目的诚然是想让学生在课堂能够接收更多的古代汉语知识,但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难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面对现有的实际情况和已经出现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策略:
一、树立全面的语言教学观。
所谓全面的语言教学观是指要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三门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注重每门课程的各自特点,也要兼顾三门语言课程整体的内在联系。
古代汉语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学生有了现代汉语的学习基础,这对掌握古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知识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语言学概论课程涉及的语言分析、研究方法等内容,以达到相互印证、促成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有一些知识点,例如文字起源、地域方言、词的意义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这三门课程都有不同角度的涉及,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它们贯通梳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学学习观念,又将三门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古代汉语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要想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课程知识结构构建,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一般来讲,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个部分。文选的选择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文选进行精讲;二是组织学生自主选择一部分感兴趣的文选进行串讲或作为课下阅读材料。通论的选择主要以语法知识为主,辅以训诂、音韵知识,如果学生能够将它们基本掌握,就初步具备了通过工具书的帮助独立进行古书阅读的能力。常用词部分一方面要在文选精讲和通论学习(例如:古今词义异同等知识)时,逐渐渗透,慢慢积累;另一方面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常用词的方法,并要按时检查学习进度和效果。
另外,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必须要兼顾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不能只顾一部分,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积极优化课堂教学。
一般来讲,优化古代汉语课堂教学涉及教师综合素养、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等诸多方面。首先,教师综合素养左右着课堂的深度、广度,教学方法和手段影响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最佳实现,教学环节的设计决定着课堂的逻辑和构架,教学语言的有序组织能够直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其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量贴近实际生活,举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例子,例如在讲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理论时,就可以设问:韩语中为什么没有唇齿音声母f?随之可以引出汉语与韩语语言接触的相关历史,最后印证了古无轻唇音结论。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吸引过来,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古代汉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课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做好古代汉语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吕志.古代汉语研究综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2).
[2]史维国.高校古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5(5).
[3]柳士镇.古代汉语教学与教材琐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3(6).
[4]蒋绍愚、张联荣、朱庆之、杨荣祥、邵永梅.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作者简介:
宫永利,山东省牟平县人,本科学历,黑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宋云凤,吉林省蛟河县人,研究生学历,黑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