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既承担着的信息传播和文化等重要职能,又承担着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广大师生的需求日趋多元化,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必须转变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效率,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成为高校图书事业发展与转变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本文就如何推进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作一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优化策略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时代,广大师生的需求日趋多元化,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学校改革的需要,努力创新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积极推进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从制度、资源和服务等领域来诠释精细化管理内容与目标,实现图书资料服务管理质的飞越,更好地满足高校广大师生对图书资源的需求。
1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文化、技术和模式,将其引入到高校现代图书管理事业的建设发展之中,其实质就是通过细化工作目标、标准、任务与流程,让每一项工作内容与目标都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的具体任务,以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严格考核,按绩效取酬,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资料管理成本和减少管理所需的资源,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师生对图书资料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与信赖感。因此,高校实施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就是需要落实与细化每一个具体的管理细节,其核心思想可用“精、细、准、严”四个字来概括。
精,即精益求精,其核心内涵是追求最佳、最优。它要求图书资料管理员工在服务管理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管理服务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并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工作,认真规范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图书管理服务工作达到“更好”。
细,即细化目标,其核心内涵是重视过程与细节,力求把管理做细、流程管细。它要求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必须将每一项工作层层地分解、细化,并将细化的管理服务责任、任务指标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促使每位员工都到位、尽职,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
准,即准确定位,其核心内涵是准确无误、准时不误、精准高效。它要求对图书管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职责与权限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让每一道工序与流程都规范清晰,每一个工作内容和环节都有效衔接,做到精准高效。
严,即严格考核,其核心内涵是严格控制、一丝不苟。它要求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紧密结合绩效管理制度,认真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标准,对管理员工的工作进行严格考核与奖罚,力争通过绩效管理来带动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颖、最优质、最专业与最具特色的图书资料及服务。
2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必要性
2.1推动高校图书资料科学管理的需要
图书资料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对象之一,包括大量的纸质文献、电子文献、视频、音频与数据库等资源,而在信息网络化、大数据时代,实现高校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是推动高校图书资料科学管理走向规范化与系统化的关键。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要善于借助技术手段,对管理制度、资源整合、读者服务等诸多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注重提升管理服务效率,不断优化图书资料管理的服务流程,打造电子化的图书资源管理运行系统,努力促进工作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与创新,促进图书馆的良性发展,使图书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广大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因此,实行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是推动高校图书资料科学管理的迫切需要,更是顺应高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2提升高校师生对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满意度的需要
目前人类已进入到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与推广应用,而且网络也让人们的信息获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让人们获得信息知识更加地便利。但高校师生对图书资源服务的需求日渐智能化、个性化与多样化,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十分关注图书资料管理服务过程的细节。而高校图书资料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图书管理者的工作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服务过程精确、量化与规范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图书资源读者服务工作的行为与质量问题,落实了“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宗旨,为师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图书资料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高校师生对文化、信息、知识、技术等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提升广大师生对图书资料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
2.3增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活动中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是人,通过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对人、信息、财、物、时间等的管理,都是以对人的管理为前提的。因此,高校图书资料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让人的作用发挥到最佳,让广大图书资料管理员工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模式和办法,使每位员工都清晰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准确把握好相关的工作性质、内容、要求及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与各得其利,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同时有效激发员工学习和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工作执行力、工作效率与创新能力,树立服务于人、服务至上的良好形象,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服务范围与服务内容,增强图书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及知名度,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其人力资源效益。
3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3.1更新理念,构建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对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求更高。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突破传统制度的束缚,进行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构建精细化的管理制度體系,依靠制度管人、管事。一是重视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完整性与规范性。要按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对学校图书事业发展,图书馆职能、提供的服务、读者情况等内容进行补充与详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保障图书馆各项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二是强化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的“精细化”建设。根据图书馆工作目标的总体要求,从整体上对图书资源整合、人事安排、环境建设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建构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员工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等;同时结合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整体目标,具体的工作流程、部门协调、服务细则与标准等,对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进行精细化、标准化,让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与个人,做到职责清晰权责统一,避免各种矛盾与冲突,通过制度来制约与规范员工的言行,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让员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效减少工作失误。三是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要对管理员工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奖励惩罚等制度进行细化、量化,加强绩效考评并与奖惩挂钩,落实责任追究制,实行优胜劣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全面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参与性,推进高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工作。
3.2信息建设,推进图书资料管理数字化发展
纸质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与设备资源的管理是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但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文献、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期刊、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走数字化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就成为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推进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高校领导必须要像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一样重视学校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工作,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人、财、物的投入,特别要把网络设施和计算机软硬件的投入与相关软件开发列为重点,引入先进的具有兼容性的设备,推进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提高其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其次,加强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传统纸质图书资源的电子化,将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各种目录、索引;根据各项管理内容分别建立与之对应的数据库系统,如图书资料、档案、文献等数据库,并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馆内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大与其他网络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力度,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相互兼容与共享性,构建一个海量的数字化馆藏,保障师生教学科研之需。
3.3优化队伍,提升图书资料管理者整体素质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员工服务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其素质的提升。因此,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高校图书馆领导率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养成“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良好观念,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职业道德素质,让他们树立以身作则、以人为本、认真负责、真抓实干、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时刻关注员工的思想、情绪、行为及身心健康等,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与潜能,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给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断创新增添活力。第二,营造员工成长环境,建立人才发展机制。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对图书资料管理员工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的岗位技能培训,增强员工的规范、协作和服务意识,让员工掌握网络、数据库、现代信息和通讯等新技术,促进其知识更新换代,提高信息化能力,更好地推进管理服务的精细化;积极鼓励、支持员工通过参加自学考试、继续教育学习,或在职读研究生等方式,提升学历水平,改善其学历结构、智能结构与知识结构,增强服务技能,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中坚力量与业务骨干。此外,还要创新图书管理人才引进选拔使用机制。公开选拔或招聘一批高层次、高素质、年轻化、专业知识过硬、科研能力强的管理人才,從根本上改变管理队伍的结构、素质与能力,以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即整体的优化。
3.4以人为本,强化以师生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学校图书馆是师生学习的场所,管理者应从师生角度换位思考,从“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师生为中心”,将师生利益放到管理工作的首位,树立“读者至尊、细节赢心”的服务细节观,实现服务管理的精细化:一是服务对象精细化。认真区分师生读者类型,全面了解师生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再根据师生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主题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强图书管理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是服务内容精细化。除提供基本的文献资源借阅服务外,还应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师生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师生阅读,开展形式多样的参考咨询服务、查新与代检代查服务、移动终端推送服务、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及资源建设与维护等,以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服务流程精细化。规范服务工作流程,让每位员工对自身职责,服务顺序、时间与范围及操作规范等,有十分明确的了解与清楚的认知,同时多考虑师生使用图书资源的每个细节和环节,让服务流程顺畅、便捷,减少笼统性、模糊性及靠传统经验性的服务,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周全服务。四是师生沟通精细化。利用E-mail、微博、QQ、微信、MSN、博客等新型网络社交平台加强与师生沟通交流,开展师生满意调查、进行阅读分析统计,征询师生对服务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回复师生留言,从中了解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与完善,让管理服务工作更好地贴近“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4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高校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必须更新观念,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图书馆各个部门、每个岗位及每位管理员工身上,从制度、资源及服务等领域来诠释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与目标,把管理服务工作精细化、标准化,并坚持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的质量、水平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喜.论高校图书馆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8):192-193.
[2]张健.浅析高校图书馆资料的精细化管理思考[J].学周刊,2016,(36):11-12.
[3]王彦坤.面向需求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精细化管理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7):96-97.
[4]刘群.基于读者满意度的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研究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9):59-61.
[5]张红艳黄海霞.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5):58-60.
作者简介:
詹实(1964—),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干部、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管理。
报刊荟萃·上半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