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叶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预习入手,为学生的学习引路,从创新学习方法突破,为提高学习成绩导航,从思想熏陶着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 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51-02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信其(老师)言,近其(老师)行”。我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1.从预习着手,为学生的学习引路
首先,熟读数学文本,要将例题读通、读透、读懂;其次,要让学生说出自己预习的收获,如果他们知道了要能独立算出答案;其三,要让学生试着完成课后配套的习题,加深巩固;最后,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困惑?检测预习效果的方法:先出几道本课的习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使老师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怎样才是正确的,还能知道怎样就会出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2.从创新学习方法突破,为提高学习成绩导航
2.1从阅读中感悟数学
文章不厌百回读,语文是读出来的,且常读常新。其实数学也需要多读,首先,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涵盖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没有去仔细的阅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如果让学生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厘清每一个逻辑、数量关系,那么他一定就能学好数学。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反复去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转变,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在课前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文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题意都没有读懂,解题思路就不清晰,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反复读题弄清题意是我对学生怎样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无论什么题型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一个数÷9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135除以29与1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就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
2.2通过练习巩固提高
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了不会用就等于没学,大多数学生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一遇到综合习题就不会做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掌握解题的技巧,具备扎实的解题能力。做数学题是有很多技巧的,譬如说,做填空题,要找准关键字词。做判断题,要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还有举例判断法、假设判断法、实验判断法……等等。解决问题有数量关系分析法、画图审题法、归纳解题法、定量解题法、规律解题法……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解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学会了单一的知识点,更能将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拼成体,高度综合,灵活應用。为此,我在教学中认真筛选了大量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质疑问难延伸拓展
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去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找出不足,用怀疑的眼光去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数学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不断发掘新问题。为促进学生思考,我在教学中以“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让学生将自己遇到和发现的新问题,向老师或同学讲解一遍,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达到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所困的目的。同时,我还经常会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拓展延伸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从思想熏陶着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在学校教育中,把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好它,并且能够牢固的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它。有人说“数学是自然科学之父。”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了很深刻的数学思想熏陶,使他们深深地懂得了数学是学好其他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在思想上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基。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并且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变得表现欲更强,爱好更广泛、求知欲更旺盛。以上仅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浅见提出的几点对策,难免存在不足和讹误之处,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努力,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寇学昭.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16,(32):125-126.
[2]齐明清.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6,(31):139-140.
[3]张忠胜.探究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