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南纪念中学“惠育亮人”特色校本课程构建

2017-09-15 15:54谢万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新课程改革

谢万成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部门加强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为基础促进素质教育的推广。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学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级课程体系,为了促进课程教学效率、质量的提升,各学校都加强了对于校本课程的研发,从而促进课程教学特色的突出。本文基于此,以陈惠南纪念中学为例,分析探讨“惠育亮人”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希望由此为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陈惠南纪念中学 “惠育亮人” 特色校本 课程构建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并朝着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活动在开展时逐步形成了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而基础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则主要为核心素养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学在课程教学时,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往往加强了对于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教学。本文以陈惠南纪念中学为例,分析探讨该学校构建起的“惠心”、“惠智”、“惠雅”、“惠敏”课程结构体系,并由此分析探讨校本课程对中学教育的影响,希望由此促进我国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陈惠南纪念中学“惠育亮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1.1陈惠南纪念中学教学现状

基于时代的变革、发展,我国的教育部门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工作,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朝着现代化、国家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惠南纪念中学依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了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并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加强了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推行,从而促进了特色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陈惠南纪念中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依据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的开展“惠育亮人”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工作。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学校的工作人员以“给人好处,惠及他人,惠人及己,差异互惠,富有智慧”原则为基础。构建起了以“惠心”、“惠智”、“惠雅”、“惠敏”为主题的特色课程结构。

事实上,该课程在推广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陈惠南纪念中学特色的突出,并实现了对于素质教育内涵的贯彻落实,从而保障该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2课程内容

陈惠南纪念中学在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核心素养要求的贯彻落实,开发了惠心课程、惠智课程、惠雅课程以及惠敏课程。关于各课程的具体内涵,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2.1惠心课程

陈惠南纪念中学在构建惠心课程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养成教育》《法制安全》《感恩教育》等课程的构建,其课程体系所涵盖的教育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涉及到绿色、诚信、赏识、挫折、感恩等教育内容。

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惠心课程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促进德育化人的内化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促进惠泽于心目的实现。不仅如此,该各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工程中逐步形成道德崇尚、怀诚助人的品格。

1.2.2惠智课程

所谓的惠智课程,其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课程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练、导思学案及辅助性资料,从而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于国家课程教学的补充,促进课程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一般而言,惠智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于国家、地方课程教材的二次整合、开发工作,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目前,该课程体系在构建、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生活中的数学》《英语口语教学》《乡土地理》《陈村历史》等课程的构建。一般而言,该类课程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实现对于学生智力的提升,并让学生明事物之本、知事物之变,从而更机智、更灵秀、更聪明、更具创造性!

1.2.3惠雅课程

“惠雅”课程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属于第二课堂课程。该课程体系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一般而言,惠雅课程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艺术课、书法课、剪纸课、艺术节等活动为主。一般而言,惠雅课程体系的构建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并促使其温文脱俗、气质高雅。

在这样的状况下,陈惠南纪念中学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社团的创建,并促进了“体艺两证”制度的推行,从而凸出了体育、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中的突出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目前,该包括惠雅课程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陈村园艺》《社交礼仪》《时政圆点论坛》《剪纸教学》《书法教学》《网页制作》《金話筒》等课程的设置。

1.2.4惠敏课程

在进行惠敏课程创建的过程中,陈惠南纪念中学加强了对于多样化实践性拓展活动的开展。诸如初一军训、春游、秋游;初二远足;初三参观大学城等。为了促进该课程教学效率、质量的提升,该学校还加强了对于教学平台的(下转第193页)(上接第97页)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砺练,自我发展”的观念。

事实上,惠敏课程在创建、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希望以此为基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达到敏捷通达、聪敏伶俐、敏锐机智的效果。让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实践活动、参观学习来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培养批判性思维、掌握终身学习能力及培养公民责任。

1.3课程教学效果

陈惠南纪念中学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加强了对于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构建,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了课程教学特色性的展现,并有助于学生在该课程体系下进行自身的全面发展。endprint

陳惠南纪念中学对于“惠育亮人”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未来公民素质的培养,并加强对于学生个性化选择的强调。不仅如此,“惠育亮人”课程内容的确定,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具体清晰的培养学生目标,让人成为人、知识是成人的载体,学校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此外,随着“惠育亮人”特色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广,陈惠南纪念中学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并加强了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通过特殊课程的教学,完善其自身的能力,带动各项效益的取得。

2特色课程创建的措施

通过对于陈惠南纪念中学特色课程创建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中小学在创建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强对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发掘特色内容,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学者在相关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各类教学活动的创建,从而确保特色课程的内涵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并保障学生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并最终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再者,教育者还需要立足于校本“行动研究”,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师生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在最大程度上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实现了课程教学效益的提升。

3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保障我国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的中小学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陈惠南纪念中学“惠育亮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及教学现状,并就课程内容(惠心课程、惠智课程、惠雅课程、惠敏课程)进行了论述,随后论述了课程教学效果,并就特色课程创建的措施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 孙琳琼,左守秋,冯江红.区域资源在高等教育学科校本课程构建中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48-150.

[2] 赵俊.优化农村环境资源创建特色校本课程——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构建[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9):8-10.

[3] 文理中.新课标下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0):76-78.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新课程改革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休闲体育”对重庆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