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婧 赖城钊/摄
勇往直前的“领跑者”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黄宪祖
◎李仕婧 赖城钊/摄
人物简介
黄宪祖,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曾当选为上海市工会十三大代表,二届连任黄浦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及区政协委员。
黄宪祖为南京东路街道工会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从不畏难,积极推进辖区工会组建、创新推动非公企业工会运行的路径、方式和经审制度,专设“南工惠”法律工作室和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搭建了劳动竞赛、职工文体、人文关怀和宣传教育等十大工作载体。
此外,在南京东路街道总工会荣膺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殊荣中,黄宪祖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来到位于黄浦法政大楼的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热情精干的黄宪祖开门迎接笔者。
闲聊之间,笔者掰着手指头一算,今年已经是黄宪祖在南京东路社区(街道)总工会(以下简称“南东街道总工会”)工作的第17个年头了。在此之前,他曾在政府机关待过七个部门,踏踏实实地做了19年“人民公仆”。
但在感情上,南东街道对于黄宪祖却是不可替代的。在这长达近半生的“人民公仆”生涯中,他把自己的17年光阴奉献给了工会工作。
回忆起南东街道这些年的变化,作为“行走的活历史”,黄宪祖还是感慨万千的:“我是见证着南京东路街道一路发展的。我们街道成立于2007年,现在叫南京东路街道,以前叫人民广场街道。当初老黄浦地区的18个街道合并成了4个(街道),最后又从4个(街道)兜兜转转并成了现在的2个(街道)。当时我就在想,街道的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街道工会服务的对象也会随之改变。”
黄宪祖是敏锐的。
街道工会成立后不久,辖区内工会组织的组建任务也随即"压"向了地方。南京东路街道位于上海商业集聚、密集的核心商圈,这里“三高”职工多、劳务派遣职工多、非公企业多,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基本情况,街道工会的组建如同徒手捏散沙,真是茫茫然一片无从下手。
难题摆在眼前“火烧眉毛”,但是颇具街道工作经验的“老同志”黄宪祖却早已把这笔“乱账”盘好,决定迎难而上。
说起最初组建工会的事,黄宪祖眼神中闪现出光芒:“当时我思前想后,觉得组建工作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摸清企业的‘家底’。”从企业本身的性质、行业类型、企业规模、注册地所在、税收所在,到工会指导员首次上门交谈时的对象身份、企业对建会的想法等,事无巨细,黄宪祖都严格要求工会工作者把企业的这些“家底”好好摸清。锁定工作对象并做足功课后,再登门拜访,通常是事半功倍。
从有一颗不畏难的心开始,现在,南东街道总工会的组建工作可谓是“势如破竹”。目前,南东街道总工会采取“一企一策”、“一楼一措”的方式破解组建难题,形成优势扩大覆盖,成功地打通了街道工会与辖区职工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在街道工作17年来,黄宪祖始终没有停下“赶跑”的步伐,目前街道总工会已累计建立区域、行业和楼宇联合工会56个(家),覆盖32幢商务楼宇,辖区建会290个(家),覆盖职工4.33万名。
辖区街道工会的组建走上正轨后,工会经费也迅速“落地”。但是有了这座“小金库”,怎样将账管好、将金库算盘“噼里啪啦”打起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时,社区工会经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绝大多数是街道部门干部和基层企业工会干部兼任的,他们的经审业务基础相对薄弱,对于繁杂头痛的工会经费经审工作,经常也疲于应对。
意识不强、力量不足、力度不够,这三个问题摆在黄宪祖眼前,使他皱起了眉头。黄宪祖深刻意识到,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会经审工作队伍,是做好经审工作的重要保证,若不解决人员和制度的问题,工会的“钱袋子”永远攥不紧。
于是,他大胆建议聘请南东街道非公企业里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内部审计资质或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工会特邀经审员”。
而对于已经成功组建工会的企业而言,黄宪祖觉得也得从这一源头捏紧工会的“钱袋子”。他首先想到的是差异化管理的办法,将街道总工会能够差异化提供的服务及优惠政策同企业独立工会财务账户绑在一起。但是,企业工会享受街道总工会提供的经济福利前提是,必须开出工会经费的独立账户,使之与企业自身账户分离开来,这样一来,黄宪祖就能够在工会自己的账户中对经费进行清楚地审查与制约。
同时,在长期一线工作中黄宪祖也深刻认识到,单一的工会经费追缴工作是不能解决本质问题的,唯有因地制宜建起一套成体系的工会会费经审制度才能有的放矢。就这样,具有南东街道特色的社区工会经审工作模式出现了。“我们的工作模式很好理解,就是‘上审一年,下审一级,协查二级,服务基层’。”
新建立的工作模式奏不奏效?黄宪祖用一个故事让大家服帖。
有一次,街道总工会经审人员审查后发现,某家已经成立工会的日资日用品企业一年居然少缴了220万元工会经费。工作人员按照工会建立的这套经审制度细细审查后发现,工资界定出了问题,导致这家企业的工资经费总额界定发生了偏差,这样一来便直接影响了理应收缴的工会经费总额。“这家日资企业对中国工会经费收缴制度不太理解,在理应收缴的工会经费里没有将日籍员工的工资算入。”工作人员为此上门,耐心同这家企业解释中国的工资制度:“中国的工资总额应当是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如果工资总额少报、漏报,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知悉了这一事项后,这家日资企业才恍然大悟,迅速拨款。从工会“钱袋子”里掉落的220万又重拾了回来。
当然,这十几年间,黄宪祖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在工会经费制度上谈不通、不给谈的企业。“遇到谈不通的企业,我们照样有办法。”这样的回答有点出乎笔者意料。
到底是何“定心丸”让黄宪祖如此笃定呢?在这位工会副主席的办公室一隅,十多本被翻得“蓬蓬松松”的法律仲裁书籍摊开在桌上,见证着书籍主人日复一日翻看、学习、琢磨的那些日夜。此时,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了。
“法律知识太重要了!”说起这份维权的“底气”,黄宪祖忍不住激动起来,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南东街道总工会是上海第一家有法律工作部的街道总工会。”谈起这点,黄宪祖自豪万分。
事实上,这位“精明”的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很早就动起了用工会经费聘请维权律师的念头。
从2009年2月起,南东街道总工会便开始建立起以工会律师、法律工作者为主体的法律服务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收缴到的工会经费,部分会用来花费在请专业律师上,“我们街道工会请来的律师是全天候坐班制的,我们聘请专人专职为我们街道总工会工作、为职工维权护航。”黄宪祖向笔者补充道。
当时有一家全国连锁、比较知名的外资餐饮企业,建立工会后,经街道经审团队审查,第一年工会经费的缴纳是正常的,但是第二年,经审团队发现这家企业悄悄停止拨缴经费了。按照《工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凡是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需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经费,这是《工会法》明文规定的。
南东街道总工会派工作人员前去提醒,提醒无果后,法不容情,还是得按法律程序办。6个月期限一到,南东街道总工会发出律师函,要求这家餐饮企业5个工作日内答复,否则将依法移送法院处理。“这家企业的工会经费最晚必须在年底前进账。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是2010年12月29日,当天我们就收到了这家公司漏缴的工会经费,共计76万。”
在法律维权上,黄宪祖为什么能够这么“底气十足”?关于这件事,他想得很明白,说得也很干脆:“我是人民陪审员,一言一行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中国工会人’为职工服务的形象。我的价值体现是组织和职工赋予我的,我做的所有事都要经得起他们掂量。”
当一个人说话、做事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首先心里装着职工大众的时候,他就会打从心底“硬气”起来。神采飞扬间,黄宪祖身上那种“中国工会人”特有的勇往直前的闯劲和“气场”展现得淋漓尽致。
采访随感
采访结束后,黄宪祖无意打出的一个俏皮比方始终萦绕于笔者心头。从字形上看,工会的“工”字,上不出头,下不脱底,但在顶天与立地的两“横”之间却是由一“竖”支撑着。黄宪祖笑称,这就是 “中国工会人”所在的“工作之轨”。上“横”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而下“横”则是职工最切实的所求,“中国工会人”如何在这根有限的工作轨道内 “把文章做漂亮”确实是一门大学问。长期执着于这样的思考与担当,17年来,黄宪祖始终没有停下过勇往直前的探索脚步。
在这根来去自由,却无现成答案的工会工作创新之轨上,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与热忱的奉献之心,黄宪祖带领着南东街道总工会一路打破窠臼向前跑,也留下了南东街道总工会成绩斐然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