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霁
(商丘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整体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观察
胡晓霁
(商丘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止血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明显。
整体护理干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身体健康,是产妇常见产后并发症[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妇子宫底较高,阴道大量出血,子宫轮廓不清晰等[2]。因此,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63±3.25)岁;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34±4.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产妇的体征变化,出现问题及时解决;②护理人员应持续按摩其子宫,加强宫缩效果。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①产前与产妇多沟通,多采用鼓励性词语提升其安全感,分娩时消除或安抚其紧张情绪。②在分娩时观察分娩进程,绘制产程图,避免发生滞产;注意产妇身体状况,嘱咐产妇保存体力,并补充充分的营养。③产妇分娩后,对其静脉滴注10 U催产素,同时肌肉注射10 U催产素,并保证产妇休息;④产妇阴道大量出血时,使用宫缩剂,同时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输液治疗、保暖、吸氧等操作。
1.3 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的止血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止血效果:治疗1 h后,产妇出血量减少,子宫收缩性有效提高为显效;治疗2 h后,产妇出血量减少,子宫收缩性有效提高为有效;治疗2 h后,产妇出血量与子宫收缩性无明显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进行调查,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和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止血效果
观察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后的止血效果对比[n(%)]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n(%)]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严重者若不能适当、及时地处理易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引发脑垂体缺血坏死、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这不仅对产妇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也对新生儿母乳喂养造成影响。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且宫缩乏力性出血发生较快,危险程度较高[4]。
临床上及时有效的处理与预防是重要的针对手段,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全方位、高质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身体状况、减少产后出血有重要的作用[5]。医院应重视护理人员及助产人员的专业素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产后出血。护理人员应冷静面对突发状况,最大程度保障母婴的安全健康。同时,护理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语气平和地与产妇沟通,消除其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6]。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止血效果较好、护理满意度较高。由此可见,整体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中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1] 陈鸷志.欣母沛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02):70-72.
[2] 岳永飞,王晓艳,汪 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6):120-123.
[3] 郑 婷.预见性给予欣母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07):1387-1388.
[4] 林玉兰.剖宫产术中出血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03):457-459.
[5] 徐玲玲,王 刚.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4):108-110.
[6] 谢 婧.初产妇分娩过程的整体护理干预[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1):3274-3276.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