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萍
(昆明市延安医院老年病科,云南 昆明 650051)
核心力量和健身路径锻炼改善老年人跌倒风险因素的研究
王文萍
(昆明市延安医院老年病科,云南 昆明 650051)
目的 探究核心力量和健身路径锻炼在改善老年人跌倒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社区健身路径场所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300例进行基本资料调查和跌倒指数测试,从中筛选出30例存在中度跌倒风险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观察2组进行健身路径锻炼,训练周期均为12周。结果 训练周期结束后,观察1组老年人的跌倒指数值低于观察2组(P<0.05);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优于观察2组(P<0.05)。结论 与健身路径锻炼比较,核心力量训练在改善老年人跌倒风险因素中发挥的作用更显著,能够有效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
老年人;核心力量;健身路径锻炼;跌倒风险因素
老年人群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处于不断衰退状态,加之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易发生跌倒。现阶段老年人跌倒已成为一种社会流行性疾病,不仅会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已成为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1]。近年来一部分实践研究证实通过健身训练能够改善老年人跌倒风险因素。核心力量和健身路径锻炼均为大众健身领域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研究对上述两种训练模式在改善老年人跌倒风险因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现进行以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城市四个社区健身路径场所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300名进行基本资料调查和跌倒指数测试。从300名老年人中筛选出中度跌倒风险、无运动禁忌疾病的3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15名。观察1组男女比例为13:2,年龄63~74岁,平均(69.8±1.3)岁。观察2组老年人的男女比例为12:3,年龄65~73岁,平均(69.5±1.7)岁。对两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事先获取研究对象知情和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1组
观察1组老年人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包括以自身体重为负荷的静态支撑练习、动态支撑练习、不稳定状态下的支撑练习、使用多种器械进行的组合训练练习等。每次训练时间为1 h,每周训练4次,连续训练12周。
1.2.2 观察2组
观察2组老年人进行健身路径锻炼,主要训练内容包括太空漫步机、梅花桩、伸展器、扭腰器等。每次训练时间为1h,每周训练4次,连续训练12周。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①观察1组、观察2组老年人实施训练前后的跌倒指数测试结果;②观察1组、观察2组老年人实施训练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跌倒指数评分标准:本次研究使用Tetrax跌倒风险测试系统(以色列sunlight公司)进行老年人的跌倒指数测试,共包括8个动作的测试,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老年人的跌倒风险越高,评分小于37分为低风险,37~58分为中度风险,大于58分为高度风险。
身体素质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反应时、握力、下肢肌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版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施训练前后的跌倒指数测试
两组老年人训练前的跌倒指数测试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1组老年人的跌倒指数值较观察2组老年人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人实施训练前后的跌倒指数测试结果统计分析(±s)
表1 两组老年人实施训练前后的跌倒指数测试结果统计分析(±s)
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1组 43.9±4.5 26.2±2.8观察2组 44.3±4.9 36.5±3.1 t 0.269 11.027 P 0.790 0.000
2.2 实施训练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
两组老年人训练前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1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优于观察2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人实施训练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统计分析(±s)
表2 两组老年人实施训练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统计分析(±s)
组别 坐位体前屈(cm) 反应时(s) 握力(kg) 下肢肌力(次)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1组 3.91±1.32 5.49±1.41 0.43±0.19 0.39±0.13 39.73±2.96 43.52±1.95 11.39±1.23 14.52±1.31观察2组 3.84±1.19 4.35±1.33 0.43±0.18 0.42±0.12 39.76±3.01 40.36±1.79 11.41±1.26 12.33±1.28 t 0.176 2.630 0.000 1.955 0.032 5.589 0.049 4.719 P 0.861 0.012 1.000 0.043 0.975 0.000 0.911 0.000
后的外科手术护理中还应积极探索,加以证实。
[1] 唐维兵,耿其明,张 杰,等.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8):805—808.
[2] 杨小莉,张铭光,欧 燕,胡 兵,等.快速康复理念在双镜联合技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6):4637-4639.
本文编辑:吴宏艳
R363.1
B
ISSN.2096-2479.2017.19.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