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茜,陈燕华,魏文惠
(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四川 泸州 646000)
传染病微课程在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杨 茜1,陈燕华2,魏文惠2
(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 评价传染病微课程在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肝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结合传染病微课程开展健康教育。干预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染病微课程不仅能增加慢性乙肝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
微课程;慢性乙肝;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掌握度
目前,传统健康教育形式多单一、刻板,加之护士资源缺乏,重复讲解极大浪费人力成本,如何可以优化教育流程、提高教育效率、改善教育体验、实现方便、快捷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和控制慢性乙肝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慢性乙肝群体的健康水平是当前医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1-3]。本研究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旨在通过开发设计传染病微课程,并将其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发现并解决目前现存的或潜在的疾病相关问题,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将我院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9月在我院附属医院传染科肝病病区出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就诊先后时间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感染方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整个健康教育环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介绍、疾病基本知识、饮食原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传染病微课程的健康教育模式。
1.2.1 传染病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①参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汇总微课程相关的概念、意义、特点及研究现状,为本论文提供研究依据和理论基础。②邀请教育学专家讲解如何具体制作微课程,包括确定选题、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视频录制、后期制作、教学反思6个环节[4-6]。③成立传染病微课程编制小组,成员由内科护理专职教师、传染科专科护士、护理教育学专家组成。④根据小组集体讨论,最终确定选题7项,包含乙肝患者入院须知、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抗病毒药物指导、患者情绪疏解、消毒隔离措施讲解、定期复查项目。⑤患者入院后,每周2次对传染病微课程进行观摩学习,每次5~10 min,每个知识点务必做到讲解简明扼要,重要突出。每次观看完毕,组织大家进行集中讨论,加深对微课程内容的理解。
1.2.2 评价方法
健康教育实施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教育形式满意度进行评价,调查结果采用双盲的统计方法。疾病知识掌握度。自制《慢性乙肝患者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由饮食方面、用药方面、康复训练、心理调节、消毒隔离、门诊随访6个方面。该量表各领域分数取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知识掌握越高。两组患者均参与健康教育全过程,发放调查问卷96份,回收96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s,分)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 t P饮食方面 6.74±0.35 7.28±0.42 4.50 <0.05用药方面 6.36±0.26 6.97±0.41 4.22 <0.05康复训练 6.35±0.28 7.31±0.33 5.01 <0.05心理调节 6.41±0.35 7.06±0.28 5.32 <0.05消毒隔离 6.15±0.34 6.95±0.42 4.75 <0.05门诊随访 6.24±0.39 7.18±0.36 5.47 <0.05
调查显示[7-8],目前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慢性乙肝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加上护士临床技能操作项目多,任务重,导致健康教育落实程度较差,再有每位新入院病人都需要讲解相同或相似的健康知识,这就出现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互联网技术,录制传染病微课程,并将其引入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领域,改变了现有的健康教育形式,利用传染病微课程,为慢性乙肝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从而节约人力成本,扩大教育影响面,打破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9]。
另外,当前慢性乙肝患者普遍存在疾病知识知晓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消毒和隔离意识差等问题,愈加凸显出提高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传染病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不仅可以拓展护理工作者的临床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而且也为关注互联网技术引入健康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再者,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形成以传染病健康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并且逐步实现医院间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地区间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共同提高。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采取微课程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在饮食方面、用药方面、康复训练、心理调节、消毒隔离、门诊随访6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传染病微课程不仅能增加慢性乙肝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还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主动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1] 李金玲,王 莉,王淑琴,等.微信平台干预护理对慢性肝炎出院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34):3440-3442.
[2] 陈佳佳.信息支持护理模式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97-1798.
[3] 郭文娟.微信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6,15(8):78-81.
[4] 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46-52.
[5] 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6]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7] 孙凤兰.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074-2076.
[8] 鲁松景,李 珍.基于微信平台增强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7(23):668-670.
[9]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0.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9.187.02
2016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632025);2016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632017);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