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心
(赣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客家文化在农业节庆中的表达与应用
——以赣州脐橙节为例
周怡心
(赣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客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活化农业节庆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赣州脐橙节为例,在概述赣南客家文化及农业节庆的基础上,分析客家文化在农业节庆中的表达实践,最后提出客家文化在农业节庆开发中的应用途径,以期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农业节庆特色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客家文化;农业节庆;表达;应用
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赣南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赣州地区有95%以上均为客家人。赣南客家文化更是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富而为世人所瞩目。例如,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赣南客家话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重要的研究价值;赣南各地遍布着“上三下三”、“九井十八厅”等府第式的特色民居,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如每家每户都酿有浓醇的糯米酒,一入冬月,便腌制板鸭、香肠、鸭五件、牛肉巴、酒糟鱼等等;客家民风淳朴,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更是以其古朴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赣南客家人存在着较强的风水观念,赣南是形势派风水术的发源地和风水文化的宝藏地;另外,客家山歌在客家地区都各有特色,在赣南最具特色的就是兴国山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的发展的背景下蓬勃发展,客家文化也随之成为客家地区节庆活动的表达内容。
近年来,农业节庆旅游愈来愈热,是近年来乡村旅游中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农业节庆在提升举办地的影响力、刺激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其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农业节庆,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和开发出的节庆,是以村镇内特有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资源为依托,经过策划、设计、组织与管理,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内举办的与村镇居民生活、村镇文化、农业生产等相关,给参与者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活动。
从现代农业节庆来看,它是直接或间接以发展当地旅游、促进农产品销售为目的,利用其独特的农业特产、地理资源或历史文化,通过精心策划设计而形成的主题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造节庆”,如常见的果蔬采摘节、花卉观赏节、捕鱼狩猎节、乡村美食节、乡村艺术文化节等。
赣州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脐橙以来,果业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目前,赣州已成为世界脐橙种植面积最大、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第一的脐橙主产区,赣南脐橙越来越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推广赣州挤橙,提升“赣南脐橙”的效益和影响力,赣州从2002年开始在脐橙的收获季节(每年的11月)举办“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利用开展节庆活动,进行营销,走出了全方位打造“赣南脐橙”品牌的关键一步。如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在更名前一共举办了六届),脐橙节已成为一个慢慢成熟的农业节庆品牌,无论是对赣南脐橙品牌还是赣州旅游行业都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纵观历届脐橙节,当地举办方均将客家文化融入节庆活动,成为重要的表达符号,主要体现在历届脐橙节的开幕式、场馆设计以及展厅活动中,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历届脐橙节概览
开幕式因其内容主要为文艺节目表演,故而是对客家文化重要表达环节,历届国际脐橙节中,不乏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精品节目。以第三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为例,它以“世界橙乡,客家赣州”为主题开展活动。第三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的开幕式表演可以用“绿”“橙”“红”三个字概括,分别代表了开幕式表演的三个篇章。“绿”字代表了《绿色崛起》,这一篇章主要表现了赣州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演绎赣南大地“天连五岭银助落”,900万客家儿女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着力发展脐橙产业的恢弘情景。“橙”字代表了《橙色希望》,这一篇章演绎了一片“海归”的橙色精灵——赣南脐橙,在赣州这片红土地上放飞了一片橙色的梦想。“红”字则代表了赣州《红土辉煌》。
在场馆设计方面,汲取前三届脐橙节的经验,从第四届开始,赣南18县每个县区都设有独自展厅,展厅的设计融入较多的客家建筑元素,最有特色的就是将整个客家围屋按比例缩小,设计成一个展厅,十分引人注目。以龙南县展馆为例,它就以客家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围屋作为主要特色,进行搭建场馆。因为场地大小的缘故,虽没能通过1:1的比例将龙南客家围屋完美的展现,但是客家民居独有的建筑特色都有了基本的呈现。除此之外,场馆内装饰构造也融入了许多客家元素。比如客家门楣、屏风、隔扇等等。
客家文化在脐橙节中的表达还体现在展厅活动之中,较为成功的活动是现场打黄元米果和制作擂茶。客家人有句俗语叫“不打黄元米果不过年”,因此,黄元米果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年货。在现场,几位身着客家服饰的小伙用木棍、石臼打制成具有黏性的米团,最后用模具加工成袋,深受群众喜爱。擂茶则是客家人最古老的茶俗,它是由茶叶、芝麻、花生等十几种青草药,放入备好的擂钵内,用擂杵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频频舂捣、旋转磨成茶泥。而在现场就有客家姑娘完成从洗茶到奉茶一系列的程序,反响极佳。在部分展厅中还出现了一些较有名的客家小吃,如客家韭菜饼、客家艾米果、客家酥条、客家薯酒等,受到参与公众的热烈欢迎。
尽管在每届脐橙节中或多或少都有客家文化的显现,游客对客家文化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总体而言,客家文化在赣州脐橙节中的表达仍比较有限,内容不够丰富,文化创意不足,农事活动挖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将客家文化与农业节庆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
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是活化农业节庆的秘籍,在农业旅游节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如何将这些丰富的资源应用到节庆活动中,除了活动策划、氛围营造、广告宣传等,更为重要的是尊重本体文化,以传承的理念和合理的市场学方法去研究和挖掘。
(1)以客家文艺活跃节庆氛围。客家文艺作为客家文化特别典型的代表,其趣味性及独特性有助于活跃农业节庆氛围。比如通过唱山歌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并通过唱歌的形式,热情地与游客们介绍客家风俗、客家传奇故事。设计客家方言版的相声、小品,并融入客家方言中比较典型的段子,尽可能趣味性地将其表现出来,使观众不仅能收获节目带来的乐趣,更能深刻地体会客家文化,并对其展开加进一步的思考。还可以将比较著名的客家诗人的著作,以漫画或者文字的形式印刷于各类旅游纪念品上,作为产品进行销售。
(2)以客家礼俗丰富节庆活动。客家有岁时、婚嫁、丧葬和喜庆等礼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客家文艺作为客家文化特别典型的代表,其趣味性及独特性有助于活跃农业节庆氛围。可以将这些极具特色的礼俗活动带入到农业节庆之中,设计以客家礼俗和各种节日活动为主题的体验活动,比如模拟客家婚礼嫁娶风俗等,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客家礼俗文化的无穷魅力。
(3)以民居文化亮化节庆展示。客家民居是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外国学者称其是“无与伦比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给游客展示出一幅幅奇异而神秘的画卷,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可将各大农业节庆场馆以客家民居造型进行构建,包括外形构造及内部设施的构建,将客家民居建筑的精髓完整地体现出来,使游客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爱好,推进旅游节庆的发展;而且当游客游览完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领略客家风情后,一定会想要买些客家纪念品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可是据调查发现客家纪念品选择的空间并不大,多为常见的土特产,如板鸭、鱼丝等,品种有限。其实不妨就把客家民居建筑,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复刻,将其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宣传了客家文化,也使游客的购物欲得到满足。
(4)以饮食文化增加节庆粘性。饮食文化是客家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也比较容易成为吸引各方游客的资源吸引物。在农业节庆活动中除了有食品的销售,还需要将客家饮食文化的特色注入其中,让游客不仅能享受客家美食,还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客家饮食文化。展销的食品不能仅仅是一个满足保险功能的包装,最好能将相应的来源故事、制作工艺巧妙地设计到包装上,既美化包装、又传播文化,一举两得;以菜肴形式呈上餐桌的客家美食,首先要做到烹制方法的正宗,除此之外,就要在客家文化的传播上想办法,如专门培训讲解员讲解菜肴的文化内涵,以小炒鱼为例,当游客享受鲜美鱼宴的同时,讲解员绘声绘色地将小炒鱼传奇的产生的故事讲述出来,相信游客将会有更为美好、值得回味的体验;能够展示制作流程的客家美食,制作的过程就是很值得欣赏的文化,要做到的就是能够较为真实地还原这些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并且设计好让游客能够参与的环节,如打艾米果,不仅要在节庆活动中展示,还能让游客来亲自制作,效果一定不错。
[1]樊国敬,陈春梅.文化保护视角下民俗旅游开发的反思—以赣南民俗旅游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1):3-41.
[2]黄平芳.旅游语境下的客家民间信仰重构——以粤东灵村的惭愧祖师信仰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37(5):51-55.
[3]古川,刘畅,安玉发.我国农事节庆的发展动力、存在问题及改善途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1,(9):65-69.
[4]何春雨.客家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和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5]罗勇.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4):41-45.
[6]杨兴柱,陆林.大型节事旅游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2):47-51.
周怡心(1996-),女,江西萍乡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