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佩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泰州 225500)
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预控中全程护理的应用价值
周 佩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泰州 225500)
目的 分析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预控中全程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全程护理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护理风险,取得患者的信任,提升护理满意度,可临床推广。
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全程护理;疗效
部分疾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很有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如脑梗死、严重车祸等[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的范围、对象、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全面满足急诊危重患者的需求,本文重点探析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预控中全程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28±1.95)岁,急诊类型:10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颅内出血、12例脑梗死、8例重型骨折、5例其他;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4.11±2.31)岁,急诊类型: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颅内出血、13例脑梗死、9例重型骨折、5例其他。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护理,具体如下。
1.2.1 创建120现代化信息网络:医院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创建医院120指挥系统,监测急救现场的救护情况,对急救车辆进行动态跟踪,同时,随车护理人员应马上询问家属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发病症状、到院时间等,并整理好发送到医院,使得接应的抢救护理人员可做好十足的抢救准备,专科医生需到位[2],急救抢救设备也应准备就绪,节省患者抢救时间。
1.2.2 最快速度分诊:分诊工作应安排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其在接收患者信息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准备好抢救床、氧气瓶、推车等急救物品,患者入院后,利用“SOAPIE”公式分析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I类(危急类患者)、Ⅱ类(重症患者),按照患者类别进行针对性抢救。
1.2.3 急救工作: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好医生实施抢救,确保每一项急救工作都能够迅速进行。抢救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呼吸的顺畅性,为患者创建静脉通道,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同时急救过程中应确保无菌操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问题。
1.2.4 全程监护陪同患者:护理人员应准备好抢救物品,通过电话与不同科室进行联系,为患者做好抢救检查,全程监护陪同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提供便携式呼吸机、氧气瓶等多种抢救用品。
1.2.5 落实交接工作:抢救护理人员在转移患者的过程中,应做好交接工作,对患者的抢救药物、导管等进行详细交接,通过交接单签字确认。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成功情况。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根据总分高低划分等级:①非常满意:80分以上;②满意:60~80分;③不满意:60分以下。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对比
经临床抢救与护理后,观察组抢救成功44例,抢救成功率达97.14%;对照组抢救成功39例,抢救成功率为86.67%。观察组临床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护理后,观察组非常满意35例,比对照组多8例;同时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必须加大对患者抢救过程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达97.14%,比对照组高10.47%,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说明全程护理方式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镇定的头脑[3],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充分发挥全程护理的作用,将护理工作覆盖在患者整个抢救过程中,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更多时间。同时,护理人员应深入分析全程护理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操作技能,进而配合好医生有条不紊的做好抢救工作。
综上所述,将全程护理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预控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规避护理风险,从而赢得患者信任,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1] 柏晓玲,仲朝阳,周诗维,等.国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护理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9):713-716.
[2] 崔慧静.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66-168.
[3] 顾 静.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用于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4):3552-355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
B
ISSN.2096-2479.2017.26.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