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高守君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2.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 雅安 625000)
不同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李 婧1,高守君2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2.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 雅安 625000)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不同护理模式;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心功能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增加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生率,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1]。同时,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并未考虑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护理缺乏针对性[2]。研究表明:将优质护理模式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为了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 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4.31±4.68)岁;梗死部位:前壁12例,下壁15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55.91±5.03)岁;梗死部位:前壁11例,下壁14例,其他5例。入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关于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均经过生化、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本课题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监督下进行,患者对治疗方法等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教育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法、护理模式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加强患者饮食、常规等护理干预,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1)心理护理[3]。心肌梗死发病相对急促,多数患者发病前、后心理波动较大,入院后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患者心理评估,让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内心的负性情绪[4]。(2)环境护理。入院后护士应为患者安排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具有良好的通风,病房内尽可能保持柔和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强光刺激,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住院舒适感[5]。(3)生理舒适护理。入院后护士为患者给予镇静剂或镇痛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加强患者体位护理,护士可以定时帮助患者按摩背部,四肢轻微活动等,尽可能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及循环。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进行评估,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参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组别 时间 左室舒张末内径(mm) 心输出量(L/min) 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n=30) 护理前 64.24±3.12 3.12±0.24 35.63±2.21护理后 45.74±2.31ab 3.98±0.34ab 55.31±2.45ab对照组(n=30) 护理前 65.12±3.15 3.11±0.23 35.41±2.19护理后 50.12±1.43b 3.50±0.29b 43.45±3.41b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胸骨疼痛、心律失常、心脏功能衰竭等,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部分患者发病后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预后较差。近年来,优质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6]。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能缓解由于疾病引起的生理不是,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不适状态,能从患者心理、生理及环境等多角度、全方位为患者护理,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1]刘 琦,张 奇.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3):68-71.
[2]陈建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易疏忽环节及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3):191-192.
[3]蓝雪花,李 静,罗秀芬.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2):117-118,121.
[4]毕春晖,谭 霞,尹淑华,等.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33-35.
[5]廉玉蓉,杨风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2(11):1441-1443.
[6]李维群,冯丽华.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19):2305-2306.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1.25.02